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足文化传统 推动区域经济特色发展
——关于长沙市望城区戏曲活动现状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的调查报告

执笔:黄远发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建立好文化与经济的有机联系是形成区域经济社会特色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国家一方面将抢救和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将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重要经济工作任务。区域发展如何兼顾这两项任务并实现有机融合,成为当地政府工作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对政府工作智慧的重大考验。长沙市望城区勇于探索,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着重保护和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湘江古镇群建设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特色道路。为深入了解望城模式形成过程和运行机制,积累经验、完善不足,推动长效可持续发展,为立足文化传统发展特色经济的区域提供样板,2016 年暑期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以望城戏曲文化为着力点,开展了望城区戏曲活动现状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的调研活动。

一、望城戏曲活动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望城戏曲资源状况

望城作为中国的“戏曲之乡”,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戏曲资源,拥有湘剧、弹词、地花鼓、花鼓戏和皮影戏等诸多剧种。目前而言,演出较多、较为知名且流行的剧种主要是花鼓戏和皮影戏。

1.望城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主要用于祈神还愿。皮影戏进入湖南,结合当地方言、戏曲唱腔,形成了四大流派。长沙皮影。流传于长沙、宁乡、湘潭、望城、浏阳一带,以唱长沙湘剧和长沙花鼓戏为主。澧县皮影。流行于澧县、常德、华容一带,以唱汉剧、荆河戏和灯戏为主。衡山皮影。流行于衡山、衡东一带,以唱歌腔为主。常宁皮影。流行于常宁、衡阳一带,以唱渔鼓调为主。 [1]

图 1 文法实践团出征前

望城皮影属于长沙皮影一派,至迟清朝末年已有演出。望城皮影戏在舞台演出时最多四人,称为四根柱子,即一个司鼓的武场面、一个操琴的文场面、一个操纵影人的和一个做中场的下手。望城皮影与其他地方皮影不同之处有几点:一是望城皮影前脚短、后脚长,有别于其他地方皮影前脚长、后脚短的特点;二是望城皮影比其他地方的皮影要大,影人高一般一尺四寸左右;三是望城皮影由头、身、手、脚四部分连接而成,共九节,其中旦角的手又分为两节,称为“兰花指”,为别处皮影所无。望城皮影班社旧有上河西与下河西之分。上河西以邢氏班子为代表;下河西以“乌山堂”为主,又分为上乌山和下乌山。截止到 2008 年,望城境内仍在演出的皮影戏班仅剩四个:庆明皮影戏班,组成人员为何志明、黄海庆、王碧元、朱国祥;桐木皮影队,组成人员为李卓成、李武、王镇才;乌山皮影队,组成人员为高军、李经武、高小媛、周立真;还有个班子没取班名,组成人员为周寿斌、赵兵(宁乡)、周学良(宁乡)。 [2]

据望城区文化馆 2016 年戏曲普查统计,望城区现有的皮影戏班主要有两个:一是何志明的庆明皮影艺术班,为民间班社;二是朱国强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重亮皮影艺术有限公司(皮影艺术团),为民营团体。

2.望城花鼓戏

花鼓戏脱胎于民间歌舞,是在丑、旦歌舞演出的“对子花鼓”(尤其是地花鼓、花灯等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目前主要用于各种庙会、红白喜事、商演广告等场合。“花鼓戏和秧歌戏一样,是一个大的民间戏曲系统,南方各地都有表演踪迹,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三省花鼓戏又分别被称为湖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 [3] 由于地方民俗和乡音土语的差别,湖南花鼓戏又分为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和零陵花鼓戏六种,其中以长沙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长沙花鼓戏在不断流变过程中形成了几个艺术流派,行话称“路子”。长沙路子系指长沙市区及近邻的花鼓戏,浏阳、宁乡、益阳、西湖、平浏澧等五路为主要流派,在交流与融合过程中,逐步以长沙官话作为统一的舞台语言。 [4]

望城花鼓戏作为长沙花鼓戏的一支,扎根民间,以广大村镇为基地而生存发展,最后进入城市,艺术上走向成熟。由于望城民间艺术、民情风俗、乡音土语及政治经济与其他地方有所差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与其他地方相比,其代表性艺人、剧目题材、表演特点、音乐风格都不尽相同,声腔发音上各有侧重。由于历代统治者禁演花鼓戏,尤其在望城这一处于长沙城市近郊地区,“中华民国”政府对花鼓戏的摧残尤为激烈。因此艺人只好清唱于集镇的茶楼酒肆,决定了它的艺术风格是吐字清楚,行腔细腻,特别强调声音表情,将喜怒哀乐融于演唱艺术之中。望城花鼓戏经历代艺人不断发展创新,已由民间“对子花鼓”发展成具备小旦、小丑、小生、老旦、老生、净等多行当的本戏,留下了较为丰富的传统遗产。

望城花鼓戏剧种主要分为小剧种和大剧种,许多剧种都是从其他剧种移植而来。花鼓戏演出少则五六人,多则数十人,因此花鼓戏团的人员较之于皮影戏团要多。据望城区文化馆今年戏曲普查统计(见表 1),望城区现有的花鼓戏团主要有 7 个,包括 1 个国办团体、3 个民营团体和 3 个民间班社。其中望城区花鼓戏剧团(今身为雷锋艺术团,但二者仍然同时挂牌)和望城区新康戏乡兰桂演艺有限公司(新康剧团)最为知名。

表 1 望城戏曲剧种数据表

表 2 望城戏剧团体情况一览表

续表

(二)望城戏曲活动现状

1.戏班成员不固定,临时组合成常态

传统戏班一般都有固定班主和艺人,如今望城大多戏班则处于不固定、自由走动和根据剧目需求临时组合的常态。其艺人来源有三种途径。一是戏班资历较老的固定艺人。望城区花鼓戏剧团有固定在职人员 38 人,这与其体制内身份特点有很大关系。而且自望城区花鼓戏团与雷锋艺术团同时挂牌以来,歌舞等综合艺术表演与花鼓戏表演的演员人数都在在职人员总数之列,实际花鼓戏演员人数则少于 38 人,但花鼓戏剧团固定人数在望城戏团仍算是最多的。其余民营剧团如重亮皮影艺术团,原本有固定艺人四人,但如今已解散仅剩朱国强一人坚守。兰桂演艺公司(新康剧团)除众多管理人员外,固定艺人也仅陈志阳一人。其余民营团体大多如此,民间班社则更加寥寥无几。民间班社人员并非专门以此为生,只是有些手艺的艺人在日常生产活动之余根据演出需求临时组建班社,由于经常合伙的原因也存在着搭配的固定性。二是临聘人员。艺人临聘多出自望城花鼓戏剧团和雷锋艺术团。这类剧团大多负责娱乐服务大众的公益演出以及组织或参加市区内的演出活动,演出规模一般都比较大,种类丰富。就花鼓大戏而言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大型歌舞表演人数更多。为解决演出人员不足的问题,剧团通常采用临聘方式。临聘人员主要是有演出功底的民间艺人或者表演艺术类学校出身的专业艺人。三是他处邀请,临时组建。这在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采用较多,都是根据演出剧目要求从其他剧团临时邀请。如重亮皮影艺术团收到剧目演出要求后,会临时邀请散团前的原班人马。兰桂演艺公司的方式很独特,团长陈志阳与各戏团 200 多艺人保持联系,每次根据演出要求会提前联系擅长该戏的演员组成临时剧团,表演结束后剧团便随之解散,各自四处营生。

2.演出剧目灵活,生存空间较小

望城皮影戏和花鼓戏演出剧目会根据观众要求、时间限制、表演场合等因素灵活变化。皮影戏除固定性的“铁本”戏外,其余“桥本”戏只有故事梗概,艺人可在遵循程式化的基础上灵活变化,临场发挥。花鼓戏分为小戏和大戏,除地方特有剧目外,还会改编其他剧种剧目,如京剧、昆曲等大戏的传统剧目。

花鼓戏剧目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迎合观众口味,满足观众现场要求而临时改编,现编现唱;二是受天气或艺人自身情况影响,或根据观众戏曲修养和听戏时间等原因,台上艺人会综合各种因素,调整正在演出剧目的快慢和繁简;三是根据红白喜事等不同演出场合,选择不同的演出剧目。

虽然艺人能够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灵活应对,但整体的生存空间并不乐观。首先是皮影戏和花鼓戏演出机会不多。常见的演出场合有:一是落实政府相关政策的观赏性演出,如政府政策宣传、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开展、节庆表演等;二是接受私人邀请的有偿性演出,如红白喜事(婚庆丧葬)、寿庆升学、开业庆典、祈神还愿等;三是庙戏和固定节假日演出。庙戏一般是遇上所奉神灵生日时演出,演出时间长短不一。如农历八月初一为戴公生日,会在望城戴公庙表演花鼓戏等近 40 天;农历九月二十八为齐天大圣生日,会在望城齐天庙表演花鼓戏,每天四场;其余如农历六月六杨泗将军(民间已神化供奉)生日、二月二土地生日、三月十五财神生日等都有庙戏表演。另外如春节、元宵、端午、七月半等各种节日也会有相应的戏曲演出。戏曲表演场合除此三者外,基本上就没什么表演机会了。

图 2 实践团成员参观新康皮影馆并与馆长朱国强合影

其次,表演艺人收入不平衡。望城戏曲艺人表演基本上都是各地奔走,在收入方面差距较大。一是体制内团体与民营团体、民间班社收入来源不同。国办团体望城花鼓戏团和雷锋艺术团的艺人由于是体制内团体,每月都有固定工资,平均 3000 元左右,多则 6000 元左右。而其他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则根据每月演出情况确定收入情况。二是皮影艺人与花鼓戏艺人收入差距较大。皮影艺人演出空间要小于花鼓戏,因此两者收入也不同。皮影艺人月收入大致在2000—3000 元左右;花鼓戏艺人的工资少则 5000—8000 元不等,多则上万元也有,也正因此望城区花鼓戏班社及艺人要远远多于皮影戏。

(三)望城戏曲资源保护现状

目前,望城区政府和相关艺人学者及文化人员在保护和传承皮影和花鼓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1.政府方面:加大力度,形式多样

图 3 文法实践团与望城区文化馆负责人举行座谈会

一是推动皮影戏和花鼓戏的申遗项目。望城区文化馆从 2016 年 6 月以来进行望城区内戏曲普查工作,以掌握区内戏曲活动情况、“申遗”及确定传承人等。望城区皮影戏列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申报省级项目;望城花鼓戏、靖港花鼓戏和新康花鼓戏列为望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整合申报市级项目。(注:均为 2018 年分别进入省级和市级)

二是依托活动宣传。望城在每年春节等民俗节日,都会将望城全部非遗文化集中宣传。其次,确定每年 6 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望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进行相应主题宣传。2015 年以前“非遗”日多将区内“非遗”项目进行综合展示;2015 年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宣传。如 2015 年为皮影主题,望城区文化馆利用展板进行皮影戏历史来源等相关宣传,播放皮影视频表演并提供皮影道具邀请市民参与制作。此种宣传形式较以往宣传效果有所提升,使观众印象深刻。再者,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主要由专业剧团(官方剧团)落实。政府为宣传推广出台各项政策(如安检、计生、交通、消防等)或开展文化娱乐服务,通常由政府出资每年支持送戏下乡 200 多场,从示范村到各乡村进行巡回表演。

三是出版文献书籍。望城区政府组织出版了相关文献书籍,但除《非遗概况》《新康戏乡》(胡阳光主编),专论望城戏曲文化及活动者未见。望城传统皮影艺人何东润先生任木偶皮影协会副会长时所记日记、回忆录等存一二十本,现保存在省政协,文化馆拟将其整理成报告文学形式的文献资料,预计分编50—60 册。

四是数字化保护。望城区政府计划将区内所有的“非遗”项目(如皮影戏和花鼓戏),对其表演内容和方式等进行数字化的记录存档。

五是政策及资金等扶持。首先是资金扶持。望城区政府对“非遗”项目传承人每年给予 5000 元左右资金补贴。对文化馆“非遗中心”的非遗保护工作拨款由往年每年 3 万元提高到 2015 年的 15 万元。其次是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戏曲发展。望城区政府对朱国强在靖港创办重亮皮影艺术有限公司的场地出租费和水电费全免,另外还在新康建立了戏曲蜡像馆一座。目前望城区政府正着力打造湘江古镇群之一的新康戏乡以及在靖港建立大型的皮影艺术博物馆。

六是开办戏曲班传承戏曲文化。望城区文化馆每年都会开办免费戏曲培训班,分上、下半年两期。另外设立在文化馆内的老干部大学每年也会开设戏曲班教学,收取费用每学期 60 元。

2.剧团艺人方面:力量有限,单打独斗

剧团艺人对戏曲的传承和保护主要着眼于自身发展。

一是传承人培养。目前望城区戏曲传承人的培养主要为父子传承、师徒传承和开班教育三种形式。其中世代父子传承和民间艺人师徒传承是戏曲传承的传统方式,开班教育主要是通过定期戏曲艺术培训培育出一批具有戏曲专业知识基础和表演能力的兴趣爱好者、接班人。望城现在主要的戏曲班类型有两个:一个是朱国强皮影有限公司开办的免费皮影艺术班;另一个是兰桂演艺公司定期在新康中学开展戏曲培训以及将公司作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艺术实习基地。

二是戏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望城区真正公开发表戏曲整理与研究论文的艺人乃至学者极少,一般各剧团都只整理以往的传统剧目以及创作新的剧本以满足演出需要。贡献最大、成果最突出者只朱国强一人。其对剧本收集、整理,皮影艺术的创新及传统艺术的研究有较大努力。朱国强自 2008 年开始全面系统介绍望城皮影艺术的历史源流、传说、规矩、舞台艺术、舞台音乐、内部行话等,著有专署论文《望城皮影戏现状概述》(《艺海》2014 年第 3 期发表)。后经修改补充于 2015 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专著《望城皮影戏》。此外,其收集祖辈清朝、民国及现代的皮影、剧本等皮影文物近 2000 件,收集整理失传剧本100 多本,传统剧本 300 余本共 600 多万字。

三是戏曲博物馆宣传。目前望城艺人私办戏曲博物馆宣传也仅朱国强的两个皮影博物馆。一个位于靖港古镇,一个位于新康戏乡。皮影博物馆主要介绍望城皮影戏历史渊源、辉煌成就和发展现状,展示有大量的影戏表演器具和传统剧本、工尺谱等,陈列清朝、民国、现代皮影 2000 余件。此外,馆内还设有为参观游客现场表演的舞台和道德教育基地。至于花鼓戏宣传的博物馆还未见其处。

(四)望城区戏曲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戏曲相关文化产业政策规划

(1)打造戏曲核心古镇新康戏乡

图 4 文法实践团与新康剧院成员合影

望城区正着力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明确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2007 年望城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2008 年提出“大公园”建设思路和“一江两岸四镇四岛五景区”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实施错位互补发展,着力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古镇群落。2011 年提出打造“省会长沙最亮丽的名片、全省城乡统筹的示范区”要求,按照“一江两岸五镇,打造环湘江生态旅游圈”构想,在全省全面启动湘江古镇群复兴的探索与实践。2015 年将湘江古镇群规划为六个(靖港古镇、新康戏乡、乔口渔都、书堂小镇、丁字石街、铜官陶城)。此后,湘江古镇群的建设成了望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工作焦点。2016 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精神,深入推进湘江古镇群保护与开发,打造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做大做强长沙文化旅游产业,望城区特制定了《湘江古镇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年)》。计划坚持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核,大力实施湘江古镇群“二次规划建设”,推进古镇集群化、组团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将以靖港古镇、乔口渔都、铜官陶城、新康戏乡、书堂小镇、丁字石街为重点的湘江古镇群落打造成为“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突出以古镇周边广阔的生态农村为发展腹地,以古镇为龙头带动周边休闲农业发展,促进古镇旅游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融合发展。

(2)两大戏曲文化产业重镇发展现状

图 5 文法实践团在新康戏曲蜡像馆考察并讨论采访计划

在望城现有文化古镇发展进程中,新康和靖港是与戏曲文化最相关者。靖港古镇为明清文化古镇,保留有八音堂古戏楼、临水戏台(梨园戏水)等古戏台以及地花鼓、弹词、皮影等传统戏曲艺术。目前靖港古镇的发展定位主要是着力打造古镇原貌文化旅游建设,稍涉及戏曲发展即保护和传承皮影戏,并将其作为带动当地文化旅游的次生力量。

新康戏乡,则以“戏”立乡。新康以优美自然环境和悠久群众历史文化为资源优势,弘扬“戏”文化特色,做足“戏”字文章,计划将其打造成长沙最重要的民俗民间歌舞文化的表演舞台,并以此为基础,使项目区域发展成为传统戏曲文化展演、传承基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戏曲教育专业实训基地,进而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戏剧文化传承培训基地、戏剧文化产业发展交流中心和戏剧展演中心,成为全省一流、国内有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胜地。

新康戏乡自 2011 年开始启动建设,2013 年 9 月开街以来新康戏乡已形成主体雏形,2014 年新康规划产业布局自觉融入全区整体统筹,注重新康特色,坚持以戏为核心,策划戏乡发展项目,充分利用戏乡旅游资源,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发展极具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业。就具体建设而言,2011 年—2012 年,新康戏乡已经完成集镇提质改造工程和景观水利工程,完成开发建设《洪兰桂打酒》雕塑广场、脸谱广场、社戏码头、亲水平台、景观水利、新康剧院、戏曲蜡像馆、皮影展演馆、恢复裕源糟坊等项目。2013 年—2014 年,主要开发文化旅游演出事业和文化旅游配套项目。新康通过提供长期驻地引进常驻文化戏团,充分利用资源,吸引戏剧名角、领军人物,提高戏乡知名度。目前已引进兰桂演艺公司常驻新康剧院进行花鼓戏展演,朱国强常驻皮影展演馆进行皮影展演。对于引进文化创意公司、旅游产业运营公司、戏团剧院、戏曲学校等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开发文化旅游演出事业等工作,如今还在进行当中。其余的文化旅游配套项目,如开发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接待中心、商业铺面、旅游房地产、水上娱乐项目等都还处于策划之中。

2.戏曲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戏曲相关文化产业刚起步

望城区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发挥地区文化资源独特优势,打造新闻媒体、民间工艺和文化服务业的组合发展,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休闲、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培养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形成了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 年,望城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5 年望城文化产业总产出 124 亿元,全区文化产业单位达到 130 家,比上年增长 6.9%,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36.4 亿元,占GDP的 6.98%(望城区政府文化部门提供,见表 3)。近三年来望城规模以上的文创企业拥有资产、营业收入呈逐年上升,2015 年末拥有规模以上文创企业资产 36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125 亿元(望城区政府文化部门提供,见表 4)。

表 3 望城区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指标

表 4 望城区近三年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总体发展情况

望城区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养壮大了一批传统骨干企业,做强做优了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文化创意、文博会展等行业。文化旅游方面,望城充分利用古镇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环湘江生态旅游圈”等有利载体和广阔市场空间,通过保护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文化资源价值,切实加强产业协作与产业融合,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了多点支撑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2015 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115.6 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115.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49.3 亿元,同比增长 22.6%。古镇旅游游客量 400 万人次,占全区总游客量的 35.9%。其中靖港游客量 150 万人次,分别占全区游客量和古镇游客量的 13.4%和 37.5%。而靖港朱国强重亮皮影馆年接待量近 40 万人次,占靖港游客量的 26.7%。可见,古镇旅游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大潜力,新康戏乡和靖港古镇的戏曲文化活动在古镇文化旅游方面的贡献还有待加强。

(2)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湘江古镇文化和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带

根据 2016 年 5 月的《长沙市望城区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望城区政府部门提供),望城区文化产业发展将突出全域视野,强化资源统筹,以丰富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打造城乡文化形象展示区、文化活动体验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文化元素与城乡品质提升联动效应,引导文化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以铜官陶瓷城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湘江古镇文化产业带”和“乡村文化休闲产业带”。以“戏”为特色的新康戏乡,既是湘江古镇文化产业带、湘江民俗文化展示基地的重要一环,也是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对于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乡村文化休闲产业集群的打造发挥重要作用。

二、望城区戏曲活动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困境
(一)戏曲活动发展困境

1.戏曲出场环境丧失

文化生存环境的丧失是目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望城皮影戏和花鼓戏也是如此。望城戏曲文化生存环境的丧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的环境中,人们形成了追求功利性、高效性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一方面导致大部分演员艺人为了生存需要乃至长远发展,在职业选择中自然趋利避害,缺少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坚守;另一方面导致观众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在戏曲欣赏上。皮影戏、花鼓戏的小戏大戏演出少则以小时计,多则数天半月,这要求观众有相当的耐心和时间许可。就连当今大众化的阅读都存在着快速碎片化的发展趋势,人们花大量时间在小众化的戏曲上又谈何可能?

二是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传统艺术存在天生的距离感。当今社会不断地追新求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早已脱离了传统的范式,不再是民间“劳者歌其事”、粮食丰歉有活动、逢年过节有表演的艺术生活;也不再是上层贵族文人琴棋书画诗酒茶般的雅趣生活,而是一种工业化、信息化、职场化的现代生活,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间习俗日趋式微。从小的现代生活环境以及追新求异的价值观念使人们与传统艺术存在着天生的距离感。

三是戏曲艺术的行当特点,需要观众有较高的专业艺术修养。当今的戏曲艺术已不再是一种普遍渗入人们生活、人人都懂的艺术,而是一种神秘的被束之高阁的高雅化艺术。皮影戏、花鼓戏的祈神还愿功能、丰富的唱腔艺术和剧目门类要求观众有相当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才能看得懂,听得明白。然而当前的文化教育并未给这种艺术修养的培育提供支撑。

四是艺术市场多元化的冲击。随着文化步伐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文化艺术门类丰富多彩。影视、歌厅、互联网、游戏竞技等各种文化活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文化生活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这自然会冲击到戏曲艺术市场。现在的戏曲艺术观众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在传统戏曲环境中生活过的老年人,但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年龄层次将会出现断层,“80、90 后”青年群体成为社会人口主体,如果戏曲文化及修养培育依然无所作为的话,其生存文化环境自然是越来越薄弱。

2.戏曲传承存在困难

(1)戏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场地基础设施不完备。望城区现存皮影戏、花鼓戏国办团体、民营团体、民间班社共 9 个,其中有固定排练厅者 6 个,民营团体 3 个,民间班社 3个;既有固定排练厅又有专属剧场者2 个,民营团体1 个,民间班社1 个。这意味着至少有 3 个戏班是漂浮不定,并无根基,没有自己的场地设施。

二是戏班艺人临时组合,缺乏凝聚力。望城戏班极少有一定数量固定的表演艺人,大多是临时组合搭配的。一些戏班虽有固定排练厅,但其作用是戏班为了节目演出需要提前召集相关艺人进行排练磨合,而并无长期的搭配与培养。这导致戏班团队凝聚力以及戏班核心竞争力量的丧失。据新康戏乡居民反映,新康剧团演出艺人水平参差不齐,大大降低了舞台整体演出效果。

三是四处漂泊,缺乏固定演出场所。望城戏班不仅是艺人临时组合,到处走穴,就连戏班也是四处漂泊。望城 9 大戏班中仅 2 个有专属剧场作为表演舞台场所,其余的都得利用其他剧场或自己临时搭建场所。

四是处理事务随意,管理不健全。望城戏班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基本上缺乏健全的领导机构,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罚条例。很多情况下,戏班成员来去自由,流动频繁,有些出色的演员到别的地方跑场子是常有的事,而戏班管理层遇事不能严格按条文处理,仅几句话说完了事。长此以往,势必会严重影响演出质量和演出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戏班成员的积极性。这类问题自然也与戏班本身无固定艺人、临时组合表演等发展模式有关系。

五是缺乏长远规划。戏班演出都是被动性地接受他人邀请,吃一顿算一顿,演一场算一场。至于戏班未来到底如何发展?戏班怎样为自己定位?戏班当务之急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戏班必须争取哪些合法权益?班主大都缺乏清醒的认识,也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六是戏班创新力不足。望城戏班从管理模式到表演方式大都停留在老传统上,很少在表演方式、舞台设计等方面做出实质性创新(除舞台灯光、拉幕、乐器、提词器等现代化外)。表演剧目也大多如此。皮影戏和花鼓戏演出多停留在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和前人新编的较为知名的现代剧目上,创作新剧本较少或质量不高。这种维持原状的演出,不仅内容陈旧单调,连音乐和唱腔也是老套沉闷,缺乏现代戏的因素。如此不仅会严重影响望城戏曲的质量,而且会把年轻的观众导入一种误区,以为望城戏曲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从而对其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2)戏曲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是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目前望城区政府虽然将皮影戏和花鼓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每年进行宣传和部分资金补贴,但依然是杯水车薪。另外政府对于戏曲的整理研究也用力不足。宣传保护不是戏曲发展的长久之道,重要在于戏曲的代代传承。望城区戏曲培训班仅老干部大学、文化馆、靖港和新康四个,而且培训周期短、报名人数少,政府在戏曲培训宣传、培训班发展和物质保障等方面还应大有作为。

二是戏曲本身难度大、学习周期长。戏曲内容复杂、专业技术高,对于学习者来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就皮影戏而言,皮影本身集历史、音乐、民俗、文学、剪纸雕刻、吹拉弹唱等众多门类于一体,内容极其复杂;另外皮影多为消灾求福的许愿戏,唱词和仪式有时多古老神秘,这都对学习者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三是戏曲消费市场前景低迷,收入较低。由于皮影及花鼓戏受到众多新兴艺术门类的冲击,加之戏曲的生活方式较为传统单调枯燥,导致对年轻人无过多吸引力,后继乏人。

3.艺人生存遭遇困境

(1)艺人收入在体制内外差异严重

望城区戏班分为国办团体 1 个、4 个民营团体、4 个民间班社,简言之 1 个体制内团体,8 个体制外团体。这种体制化区分导致一方面艺人收入来源不同,国办团体望城花鼓戏团和雷锋艺术团的艺人每月都有固定工资,而其他民营团体和民间班社则根据每月演出情况来确定收入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体制的限制,国办团体的演出内容、演出场所与演出时间都受到限制,活力不足,同时也影响到国办团体艺人收入不能变动。这都使得不同艺人的收入呈现严重差异,缺乏相互流动的可能性。

(2)民间艺人难以获得正式身份

民间艺人的表演技艺多是通过父辈相传、师徒相传的,而且长期扎根基层表演,资历老、经验丰富、贴近社会大众,对于戏曲技艺及专业知识非常熟悉。但是,国家对于民间艺人的身份地位问题并未加以重视。与体制内的职称等级评定以及学术权威和公信力相比,民间艺人微乎其微。但实际上,在戏曲表演及学术研究等相关领域,民间艺人应当有充分的发言权。解决民间艺人的身份地位问题,不仅能够改善民间艺人的生活及生存环境,也能够极大提高艺人乃至有志者对学习并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戏曲领域的学术研究及教学注入新的血液。

(3)民间艺人退休无保障

与民间艺人身份地位问题相关的是民间艺人的退休保障问题,这也是实践调查过程中艺人普遍忧虑的问题。民间艺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凭自己的技艺和能力维持生活,有些艺人甚至发展得很好,但是他们普遍担忧到年老力衰退休之后,由于缺乏退休保障,使其生活丧失收入来源。另外,望城区并未对当地的民间艺人建立人身档案,导致一方面艺人对当地戏曲发展的贡献不会留下丝毫痕迹,这对艺人来说也是一种困境;另一方面对当地收集整理详细的戏曲资料,构建完整的戏曲发展史乃至文化艺术发展史都是一种极大的缺憾。其实,民间艺人人身档案问题、民间艺人身份地位问题、民间艺人退休保障问题、民间艺人收入分配问题,这四者都是息息相关、急需解决的。

(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困境

1.戏曲活动产业化刚起步,经济贡献值较小

望城区将戏曲活动产业化的主要途径是在文化旅游产业格局中开拓以新康戏乡为核心的戏曲文化古镇旅游,辅之以靖港古镇皮影戏活动带来的泛旅游经济。古镇旅游的经济收入要素主要包括门票收入、食宿收入和商户收入等。目前新康戏乡建设刚刚起步,还未进入正常运行阶段,经济收入要素单一。据新康戏乡统计,2015 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为6 万人次(其余未有统计数据),这点游客量对于当地文化产业收入贡献值自然较小。

2.规划脱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新康戏乡目前主要处于戏乡景点打造阶段,新康剧院、脸谱广场、蜡像馆、皮影馆等一系列景观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旅游规划滞后于项目建设规划,在产业设计上先天不足,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相对缺乏。一是当地交通不便。新康戏乡南依沩水,东临湘江,景区建设主要集中于新康集镇内部,对于周边道路、路线规划及景观工程还未顾及,导致目前进入新康戏乡路线单一,缺乏运输工具,交通不便,显得有些偏僻闭塞。二是食宿不便。新康戏乡目前饭店经常开张的只有 1—2 家;住宿主要是旅馆,也仅 1—2 家开业,而且设备不齐,未装空调,夏季基本关闭不对游客营业。三是娱乐及商铺缺乏。在新康戏乡,除了蜡像馆、皮影馆、新康剧院、洪山古寺等零星的几个相关景点设施以及裕源糟坊(酒坊)和木雕工坊等两三家店铺外,街上缺乏商业和娱乐气氛。

3.碎片化发展,区域联动不理想

首先,新康戏乡目前建设大多数停留在完成戏乡风貌打造上,没有进行市场配套的深度开发,各种旅游项目、旅游产品与旅游景点之间没有形成互相搭配,也没有呈现出景区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其次,新康乡在产业规划布局中力求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农业和仓储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新康戏乡旅游与周边生态休闲农业的联动发展,但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并未发挥出两者的联动效应,区域内产业格局未能有效融合。再次,新康戏乡作为湘江六大古镇之一,未能与其他古镇形成景点集群与区域联动发展。望城区一直致力于湘江古镇群的集体打造,希望能够实现六大古镇的集群效应。但目前六大古镇分布在不同的乡镇,有不同的行政主体,虽然地域上是一个“群”,但并没有以“群”的思维和方式来进行连片开发,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群”的特质没有体现,品牌效应不强。

4.运营行政化,运作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新康戏乡建设专门成立了戏乡管理委员会,但各类咨询委员会、行业协会、联席会议等组织发展不足,缺乏专业化管理。另外,在运营模式方面,古镇中仅有靖港古镇引进了广州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但进展非常艰难。其他古镇还是按照谁建设、谁运营的原则进行经营管理,没有引入市场化运作,导致市场运作、品牌营销不专业,极大地影响了古镇群旅游营销和后续发展。

5.缺乏精品,文化品牌竞争力不足

新康戏乡目前重在对于景点设施的建设与宣传,但对于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形成较有广泛知名度的文化特色品牌成就不明显。如何充分利用新康戏乡这块戏曲阵地?如何充分利用皮影戏与花鼓戏这两个戏曲资源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裕源糟坊这个历史遗迹?如何打造好花鼓戏《洪兰桂打酒》这个戏曲品牌以及其他戏曲文化品牌并强势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戏剧文化展演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和戏剧文化交流中心建设?这些都将成为新康戏乡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6.创意人才短缺,人才机制不够完善

新康戏乡目前除陈志阳的兰桂演艺公司及朱国强的重亮皮影馆两个较为优秀的表演团体和艺人外,缺乏针对戏曲文化发展成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文化产业链中的创意、技术、销售等人才也极其短缺。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落后于发展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康戏乡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靖港古镇也是如此,缺乏将靖港弹词、地花鼓、皮影戏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使靖港的戏曲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和作用。

7.收支失衡,政府与商户差异化严重

从古镇的整体投资回报情况看,政府对于古镇发展的投资回报陷入政府巨额亏损、商户盈利有余的尴尬境地。就靖港古镇而言,望城及靖港镇政府以及引进的广州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于靖港古镇的开发建设投资回报年年亏损,而当地商户每年利润收入为 20 万—30 万。如何巧妙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政府与商户的双赢结局,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望城区戏曲活动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正确认识戏曲文化活动价值

1.社会意义——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

望城皮影戏和花鼓戏历史悠久,广泛扎根于民间生活,在以往深受人们的喜爱。积极复兴望城戏曲,一方面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传承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收集整理当地的戏曲资源并加以宣传和保护,也能够使政府及广大民众了解掌握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积极保护传承及推广望城皮影戏和花鼓戏,既能够恢复并延续望城以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重现望城过去的历史人文风貌,又能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城市和乡村地区赌博等消极文化活动具有对冲作用,这对于当地尤其是乡村地区积极健康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皮影戏和花鼓戏还有社会教育价值。以往的普通民众文化水平低,但他们能够懂得许多历史故事,并从中体悟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大多是通过听说书、看戏曲等途径学来的。望城皮影和花鼓有许多大戏都涉及历史故事和道德伦理,具有丰富的社会教育价值。而且,政府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扎根民间传统、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宣传方针政策也能收到寓教于乐、影响深刻的良好效果。

2.学术意义——戏曲研究与教学

望城皮影和花鼓戏本身就是学者从事戏曲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传承和发展望城戏曲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鲜活可观的现实资料,不至于成为死文学和死文化。其次,民间戏班通过在乡镇的多年积淀,又悄悄地回到了城市,回到了它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盛极一时的地方。戏班这种发展历程对于研究和探寻当年的城市戏班,具有极其难得的样本意义,对于整体性地观照、剖析戏曲班社的演出、营运、结构形态,更是具有鲜活的原生态价值。再次,望城有许多的民间艺人表演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极高,这对于丰富学校戏曲教学人才资源、实现学术与实践的互动也具有重要价值。

3.经济价值——文化产业发展

戏曲文化作为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具有带动文化旅游、建设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以及生产性保护的应有之义。望城新康戏乡项目的出台就是将望城戏曲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最佳探索。

(二)加大力度推动戏曲文化活动发展

1.加快资源整理,建立完备信息档案

熟悉掌握戏曲资源情况是保护、生产和发展望城戏曲文化的前提。一要详细整理望城地区的戏曲种类、各戏曲种类的历史来源和发展谱系、戏曲特点,以及各戏曲种类保留的传统剧目。二要调查收集望城地区的戏台情况、戏班情况和艺人情况。充分了解望城地区戏台的保留及分布情况、每个戏台的历史发展情况等,充分了解望城戏班的存留及分布情况、每个戏班的历史发展以及运营情况等,充分了解望城艺人的身份情况、生存情况、表演擅长方向等。三要开展对望城戏曲的深入研究。组织专业学者对望城各剧种、戏班及艺人进行深入研究,创办戏曲研究刊物,不断完善望城戏曲资料信息情况。最终通过书籍出版、数字化记录等形式建立起望城戏曲资源的完备信息档案。

2.推进文化整合,建立戏曲形态保护机制

要在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上建立望城戏曲形态保护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对皮影戏和花鼓戏进行原生态保存。一个地域特定文化生态的变异决定其兴衰存亡,望城戏曲要摆脱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应在政府“生态保护”的呼声中打破行政区划确立“文化区划”,实施“文化整合”,即以文化为“区划”整合望城戏曲资源。可以通过参照但有别于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和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四大机构,成立独立的望城戏曲保护传承及研究中心,在不能有效解决剧团体制内外差异的情况下,整合望城各地戏班人员,共同聚集在望城戏曲中心机构下,既能够使望城的戏班艺人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和归属,形成众星捧月的戏剧发展格局,又能够充分利用各戏班艺人力量推动当地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还能解决民间艺人长期忧虑的身份地位问题和退休保障问题。

3.实施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从全国各地情况来看,不同剧种的民间戏班与专业演出团体一样,同属地方文化部门的文化市场部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所以,望城区政府的文化部门或下辖的望城戏曲中心首先可以制定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每一个民间戏班都应按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必要的注册和登记手续,然后领取“演出许可证”,并且按时缴纳必要的手续费和管理费。通过完善注册登记制度,既便于政府加强对戏班团体的管理,也有利于减少望城戏班国办团体、民营团体、民间班社划分的属性混乱问题,实现各戏班公司化、正规化的现代性发展。

4.强化评估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望城区政府的文化部门可以尝试建立民间戏班合格评估体系,以求对每一个演出团体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从民间戏班的设施、演员、剧目、演出场数、远景规划、观众评议等若干项目进行量化评估,要求各民间戏班主动申请参与评估,每个民间戏班可以每一年评估一次。对于在评估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的,政府要制定一定的政策给予扶持和奖励。评估体系一方面有助于政府了解各戏班团体的发展情况及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各戏班团体不断完善戏班建设,积极从事戏曲表演活动。

5.注重均衡发展,加大民间戏班扶持力度

政府对于民间戏班可以给予适度的关注和人文关怀,对民间戏班的硬件建设和改善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通过调研可知,望城一些民间戏班的演出活动仅仅只能够支付演员的酬金和一般性费用,而对于演出设施的更换和维修经费吃紧。而且有的戏班连固定排练厅和专属剧场都没有。考虑到这些方面的难度,建议对于每次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的戏班,政府文化部门可适当考虑帮助完善戏班的场所设施建设、提供演出车和较好的音响设备等。

6.加强人才引进,提升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建议望城区政府文化部门每年留出财政预算,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地方戏权威人士来戏班参观,在剧目和表演等方面给予艺术指导。同时,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选派民间戏班的优秀演员和演奏员到省艺术职业学院和省市花鼓戏剧院进修,以期整体提高戏班的业务能力。另外,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戏班自身也可以通过自行聘请专业人才或者前往其他地方发展较好的戏班进行交流学习,借鉴经验,也可以充分利用望城戏曲中心进行业务交流和学习。

7.丰富出场环境,助推戏曲演出与创作

如举行各种大型的地方戏汇演和竞赛,并设立各种集体和个人的奖项,以提高民间戏班创作的积极性。望城区政府及各戏剧团体可以充分整合利用庙戏演出、送戏下乡、节庆表演及各种戏曲竞赛,发展出大型特色的戏曲演出品牌,提升望城戏曲的宣传力度和知名度。

(三)积极谋划增强戏曲文化产业功能

1.规划好望城戏曲发展格局

通过对望城各戏班所处地理方位及主要庙戏表演区域的调查了解,望城戏曲产业发展完全可以确定好新康戏乡的核心定位,发展靖港古镇为次级中心,并以各戏班所在地为据点向北延伸至乔口古镇,向西延伸至乌山镇、白箬铺镇(齐天庙),向南延伸至星城镇(月亮岛街道戴公庙)、向东延伸至茶亭镇,形成望城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区域格局。一是确定好各据点的功能定位。利用新康《洪兰桂打酒》原产地背景及新康戏乡发展定位,将新康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戏剧教育培训基地、戏剧展演基地和戏剧文化交流中心。并且通过设立望城区戏曲传承保护和研究中心、望城区湖湘文化戏曲文化协会(区别于书堂及铜官湖湘文化协会分会),进一步巩固新康戏乡的核心地位,做好做足戏文化。利用靖港充足的人气资源以及皮影戏资源,将其打造为望城戏曲的次级中心,作为新康戏乡的导引和先锋作用。利用其余各地戏班的原有资源,将其打造为望城区域的星点式戏曲表演场所。为此,建议当地制作好望城戏曲布局图或旅游导图,便于宣传及游客了解。二是完善好各地的戏曲设施建设。各戏曲中心、次级中心及区域据点要配备好完备的培训和展演设施,将戏服道具、音乐器具、办公场所、排练场所和表演场所作为戏班硬件设施必备条件。三是完善各戏曲点的互动交流机制。以新康及望城戏曲中心为核心,加强对各戏曲点的工作业务检查和指导,积极推进各戏班的专业教育培训与表演经验交流,鼓励戏班艺人表演合作与技艺切磋。

2.完善好新康戏乡配套基础设施

一是注重交通规划,完善好新康内部与外部连接的交通网络。理清新康戏乡内的横纵主干道及其他巷道、支路之间的关系,确保新康内部旅游路线完整,实现各景点灵活互通;确定好戏乡进出口与城市干道的连接,形成易进易出的便捷旅游通道;规划好戏乡内部旅游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外部区域到戏乡的公交、巴士等交通工具。二是完善旅游项目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景点周边商业、旅馆、公交、停车场、公厕、公共自行车租赁、安全饮水等旅游服务配套,积极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服务,以完善的基础配套增强景区吸纳力。

3.促进戏乡内部产业融合与区域联动

一是新康戏乡内部的产业融合。积极利用新康戏乡内的戏曲文化资源及表演活动,推动文化培训教育、学术会议、旅游娱乐、节庆竞赛等内容的全面发展;推动从保护宣传戏曲文化到开发戏曲产品、旅游项目,从开发戏曲产品到引进、创办创意公司,从开发旅游项目到开发房地产、都市商业的系列产业链发展,实现各产业的循环互动,互助发展;推动戏曲活动与乡内红色革命旅游、现代休闲农业、生态农庄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古镇群及周边景点的融合。一方面通过完善交通配套设施,优化公交体系,开通古镇旅游专线,实现古镇群与主城区重大交通枢纽和公交系统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通过提质景区配套设施,推进古镇群“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建设综合性游客中心、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综合安全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古镇群的综合性管理,极大发挥古镇旅游的集群效应,切实提升旅游体验的便捷度和舒适度。

4.加强戏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一是跨要素融合。“文化+科技”,加强科技在戏曲文化及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与戏曲文化相关的文化科技企业,推动有关科技创新成果向文化生产力转化。如推动平面或立体化纸质、皮质皮影工艺品生产,利用花鼓戏及皮影元素生产相关性的玩偶、贴画、展览品等。另外,皮影及花鼓戏完全可以运用高新技术,大力发展基于数字、网络、3D、4D、高清多媒体、虚拟展示、激光显示等多种高新技术应用的新型戏曲文化业态,加快发展与戏曲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强化戏曲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将新康乃至望城建设成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文化+创意”,培育戏曲文化创意旅游。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到传统戏曲旅游产品中去,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特定表现手法赋予戏曲表演和展示更多的创意内涵,充分利用湘江民俗文化展示基地、陶瓷文化创意园等平台,推动戏曲故事及戏曲表演的虚拟化体验和互动,打破戏曲传统表演方式和存在方式。

二是跨行业融合。“文化+制造业”。戏曲文化完全可以发挥出它的制造业功能。望城可以通过将戏曲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元素,融入文教、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的对接。同时也可以发展出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服务等行业,努力突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提升新产品外观功能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经营、营销策划,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业”。积极打造新康戏乡及其他戏剧点,开发出与戏曲相关的衍生产品,形成戏曲文化创意与融合的价值链、服务链和供应链,为望城古镇群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增添新活力。“文化+农业”。积极利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旅游平台,围绕农业生产、农民劳动和农村风貌发展相关的戏曲文化和戏曲表演,推进戏曲文化与观光农业的旅游一体化的融合发展。

5.创新开发、运营管理模式

组建湘江古镇群旅游运营公司,引入PPP公私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统筹推进古镇群旅游业态开发、运营管理、旅游营销、市场开拓。古镇群发展如此,新康戏乡发展同样如此,在借鉴参照靖港古镇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有专业优势、概念新颖的公司企业以及相关创意人才,探索政府、旅游公司、创意企业、戏班艺人共同运营管理的新模式。

6.大力引进高端紧缺文化人才

实施戏曲文化发展引智工程,推动戏班、戏乡、戏曲、旅游的科学化、技术化、专业化发展建设和管理。创新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特殊政策,在户籍、住房、薪酬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引进一流水平的文化大师和戏曲团队、优秀的文化人才和企业家。搭建人才挖掘与引进的有效平台,与国内外重点知名戏曲专业高校建立协作关系,建立校地之间的人才培养链。通过以上措施,为望城戏乡建设和戏曲发展引进新血液和新活力。

7.开发文化品牌拓展区域影响力

一要打造新康戏乡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好新康戏乡的戏曲资源,加大力度宣传已经形成的花鼓戏《洪兰桂打酒》戏曲品牌,积极开发其他花鼓戏和皮影戏剧目品牌,如朱国强的皮影戏《鹤与龟》等;通过每年举办或承办大型的戏曲活动以及相关学术会议,将新康戏乡打造成戏曲表演和研究的基地品牌,最终使新康戏乡名字本身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如充分利用望城皮影戏和花鼓戏的“非遗”优势,做大做响望城戏曲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戏曲艺术节和皮影戏、花鼓戏等戏曲论坛,作为戏曲联络地和集散地,实现全国皮影戏和花鼓戏所在地域的互动。另外,重视发挥戏曲品牌宣传推介的作用。可以采取由政府出面邀请、以部门或企业为主运作、政府补贴费用等方式,统筹配置传统节庆、民俗庙会、商业会展资源,分类别、分层级举办常态化、有届次的戏曲节庆赛事会展活动,加强整体宣传形象,延伸节庆会展产业链,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将新康戏乡与古镇群打包,开发古镇群文化品牌。将湘江古镇群作为整体进行策划和营销,开展节庆、会展、赛事等专题策划和旅游营销,构建集节会营销、名人营销、网络营销和传统媒体营销等于一体的复合型营销体系,真正让湘江古镇群走出湖南,享誉全国。首先,望城可以通过打造“湘江论坛”国际知名节会品牌,以湘江古镇群为活动永久举办地,将古镇保护开发与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论坛主题。引导各古镇按照湘江古镇群整体规划,结合景区特色,策划举办不同季节、不同主题、不同时间段的品牌节会活动,推进旅游节事活动举办的市场化,提升旅游节事影响力与经济效益。其次,加强旅游形象宣传,打响“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这一响亮口号,在全国、省市主流媒体投放湘江古镇群形象广告。建立湘江古镇群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城市中心商业区投放古镇旅游宣传广告,扩大对外知名度。举办文化名家创作采风、作品展等主题活动,深度对接知名电视、平面、网络以及在线旅游企业,加大合作营销力度,提升古镇群落旅游吸引力。加强与省内外其他旅游景区的合作,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品为基础、市场为纽带,大力推进旅游跨地域、跨景区协作。

后记:

1.此次调研团由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郑劭荣教授带队,组员为文法学院研究生黄远发、黄运连、赵师、张凌蕾、殷思懿、李倩、陈倩七人。团队陆续走访了望城区文化馆、望城区政府相关部门、靖港古镇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靖港皮影艺术博物馆、新康戏乡皮影艺术博物馆、兰桂演艺公司(新康剧团)、新康戏曲蜡像馆等地,收集到众多文献资料和政策文件,在此对相关单位及人员一并表示由衷感谢。该调研报告所用资料既有相关单位提供的文献性资料,也有采访人员的口述性资料,还有团队成员网络收集的相关资料等,除正规出处的资料予以一一列出外,其余单位文件、口述等不便列出出处的,则不做参注,皆源于上述单位及人员,在此一并说明。

2.此次调研同时也参考了百度百科词条:望城花鼓戏。

参考文献:

[1]李礼.湖南望城皮影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7.

[2]朱国强.望城皮影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15.

[3]孙红侠.民间戏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6.

[4]许艳文.长沙花鼓戏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3. /QIpq5LPO3H5ZMjey35Zk9a0bY8w2x++5pTbFVXZSY/fzN4wril+AaZAx6xu0K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