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国目录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目录之书”同时也是“学术之史”。一般认为,古典目录学始于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因整理宫廷藏书《别录》和《七略》。古典目录学的发展经历了春秋至两汉的萌芽时期、魏晋至宋元的发展时期以及明清的鼎盛时期,其间产生出许多流芳百世的目录学著作,这是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目录学家,既继承前人成就,又根据时代要求勇于创新的结果。

时至宋代,这种继承与创新表现得尤为突出,其目录学发展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倍受学术界重视,目录工作活动领域不断扩大,出现了更多、更新的书目类型,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是目录学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明显的飞跃阶段,对后世影响深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宋代目录学成就之大,不仅远远超乎汉唐以来千余年之上,而且自元明两朝直至清初400年间,也可谓独领风骚。

古典目录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目录学史的研发过程中,进行宋代的断代探究,必要性是十分显著的。宋代书目编撰方法及目录理论,对于我们现在的图书分编、古籍辑佚整理等工作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随着宋代书目著作问世和目录学理论传播日渐深入,对宋代目录学研究体现的方面主要有:一是元明清学者在宋代书目著作收录与体例传承上,进行了新的书目编撰,如元脱脱《宋史·艺文志》、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等;二是明清学者对宋代目录学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多为评价、继承郑樵的目录学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明胡应麟《经籍会通》、清章学诚《校雠通义》等;三是20世纪以来,在研究中国目录学的专著中,对宋代目录学的阐述基本是个别章节,仅做粗线条的总结和描述;四是建国后所发表的一系列目录学学术论文,多是面向一两个著名目录学家和几部著名书目著作进行研究,如针对郑樵目录学思想的研究论文就达百余篇之多。

进行宋代的断代研究,对于发展目录学史意义重大。本书以目录学古今文献和宋代相关书目为基础,特别是学习参考了王重民先生的著作,借鉴了来新夏、陈秉才、高路明、王锦民等老师的成说,采用历史与逻辑的方法,对宋代目录学进行梳理分析,试图从整体上对宋代目录学进行多个角度研究,详细阐述与全面总结宋代目录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行文中,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了认真的考证,提出了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和见解,衷心盼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在求学治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王黎萍 Ew1NsbP0QjjGSe6hEyXbUdmFoTETRBNeUa2hTPJKpaie/QXz9CzPyYpcFlGNEg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