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文化传承需要多元途径

徐仁立

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研学旅行应立足红色资源、根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这开启了红色研学旅行的热潮。随后国家、省、市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明确要求把研学旅行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共颁布581个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基地,70%以上的基地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2019年11月,教育部把“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作为2019年9个增补专业之一,并于2020年开始实施。由此开启了全国研学旅行蓬勃发展的热潮。但是,实践发展证明,研学旅行理论准备不足,于是出现了一些乱象。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加强研学旅行理论建设,以确保全国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研学旅行是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化与发展。过去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核心,可是在旅游实践中重视程度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似乎形成互不粘连的两张皮。游中学、学中游好像成为一句空话。所以研学旅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紧密融合,也是旅游形式的丰富、专业修学范围的延展。其次,研学旅行有助于各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教育方式的改善。这从过去的闭门造车,到开门办学,走出课堂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运用这种更加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方法,有助于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再次,研学旅行对于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更是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创造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厚重且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文化;同时反哺、滋养着亿万中华儿女绵延不断而自强不息。不论是对于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其传播、传承的途径首先当推学校教育。这种教育当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同时还应当包括课外实践教育。这类教育方式当然不只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休闲与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于游,教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研学旅行也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好课堂。了解祖国与家乡,热爱祖国与家乡,建设祖国与家乡,文脉相传,情感相通,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之,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对于旅游业、对于教育界改革的促进作用,不容低估!当然,我国研学旅行活动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正因为如此,我们组织一些学者,就我国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进行初步的专题理论与实践探讨,以促进我国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学旅行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徐仁立:作者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旅游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百色学院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 Jq2ZRQNPTqN+1GLBpqwkDCyrV4EchQGaOxeBi4PKaILnBcY1GpKCTR7D7tGTElM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