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本课题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就相关文献资料作了基于ROST文本挖掘软件的词频分析,阐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对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并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青年大学生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是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新凝练,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新认识,是对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形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刘云山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着眼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深刻阐述了当代青年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有一个从萌芽到全面勾勒,到路径拓展,再到具体领域深化的发展过程。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何认识青年学生、如何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论述,强调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掌握扎实学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新凝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新认识,对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理论性。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课题组通过查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人民日报》《求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权威媒体报道等公开资料,检索“学习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大型网络数据库、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等网络专题数据库,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原文进行了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析。
在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内容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ROST - CM文本内容分析法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和辨析。本研究以从2012年11月15日到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场合发表的公开讲话原文和在各类报刊的公开发表文章为基础,将近95万字的有效文本导入ROST文本内容挖掘软件中,通过软件的分词功能和关键词语频率分析两个模块,过滤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的内容,最终选取频率最高的44个关键词语作为本研究的高频特征词表及其频次(表1),并绘出云图(图1),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模块构建矩阵(图2)。
表1高频特征词及词频表
续表
图1 高频特征词标签云图
分析发现,高频特征词汇主要集中于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学习、实践、文化、创新创业、心态、意志、道德和法治等十个方面。其中,中国、青年、中国梦、理想信念、价值观、实践、创新提及率较高,可见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来多注重对青年崇高理想的树立和思想信念的引导,表现出对当代我国青年寄予的亲切期望。其次,自信、知识、文化等内容也多次被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树立自信,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寻求真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我理想。由高频特征词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代青年成长成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将青年成长发展与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图2 文本内容社会网络矩阵图
课题组根据词频分析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所有讲话原文或文章的摘录按照十个主题进行了分类摘录,十个主题分别是中国梦、理想信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奋学习、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创业、平和心态、意志品质、德法兼修。摘录完成后,每个主题按照讲话原文摘要、讲话背景、内容解读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式的学习与解读。其中,原文摘要是将讲话中与青年相关的部分连同有关联的上下文进行摘录,讲话背景是针对整个讲话的时间、地点、内容、主要观点和活动意义的介绍,内容解读是对历次讲话或文章中与青年相关的重要观点的内容与意义解读。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理的基础上,最后提出要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重要论述对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一)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为政治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二)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三)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四)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五)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涉及中国梦、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各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用“中国梦”来描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中,他把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用“中国梦”这个十分简洁的名词进行概括,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注解。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提出,使广大群众有了易于表述的日常生活的语言,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用老百姓易懂、易接受的语言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此后,他又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特别勉励广大青年,要牢固树立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深入阐述了中国梦以及中国梦与青年的关系。他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他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勉励广大青年: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广大青年必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中国梦的实现!
(二)关于理想信念教育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指引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科学行动指南。
他教育青年大学生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这些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理想信念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青年学生坚定信念的程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价值观在青年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道德养成,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关于勤奋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青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这些重要论述,成为青年学生在知识海洋中前进航行的人生灯塔。大学是学生系统形成知识体系的文化殿堂。对学生开展知识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静心学习、刻苦钻研、加强磨炼,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五)关于实践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育人强调学以致用,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大学生:“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 ;“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 ;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区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道路标注了鲜明的时代坐标和基层导向。高校要重视实践育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要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六)关于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他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点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这些重要论述,深入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更好地滋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七)关于创新创业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强调:“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他勉励青年大学生:“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的再动员。高校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要营造尊重创新、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青年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要敢于做创新创造的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八)关于意志品质
有志者,事竟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青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要有遇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这些重要论述,为青年学生锲而不舍学习、矢志艰苦奋斗指明了方向。高校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就是要帮助学生锤炼坚强的进取精神,历炼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青年大学生要坚信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九)关于保持理性平和心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学习就业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大学生自杀危机频发等现象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这些重要论述,对青年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保持理性平和心态、提升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应该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消解躁气的文化空间,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不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
(十)关于德法兼修
以德树心,以法塑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这些重要论述,要求高校完善章程制度、校规校纪,做到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精神,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学术规范,要崇德向善、德法兼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为政治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潮,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以平等的主体关系和双向互动为基础,变教育活动的单向设计为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认可和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能动地以主体姿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尊重学生发展意愿和个体价值,完善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多样化、人性化服务,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要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走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让他们把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光荣使命与终身追求;要让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
要发挥校园文化主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校社团、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机会和舞台。
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感染青年,就要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教师上课要注意方式方法,讲求艺术性,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要力避千书一面、千人一面的大一统、一般齐,力避脱离实际的“空话”“大话”,注重分析不同学生特点和实际。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地和思想集散地。年轻人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意识形态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可以说,赢得互联网就赢得了学生,丢掉互联网就丢掉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把我们要讲的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把网上的舆论引导和网下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要“键对键”,又能“面对面”。青年大学生既是网络新媒体的受众,也是改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大家要充分利用所知所学,依托学科优势和话语优势,理性思辨,澄清是非,正面发声、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网上精神家园。
(四)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一所高校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就是坚持教育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引导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理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
(五)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他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高校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自然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保证正确办学方向,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证明,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地方政府和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队伍建设,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高校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保证这支队伍高质量、高水准,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生力军,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四点要求;2018年5月2日在与北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明确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重要课题。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指导自身实践行动,找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自身历史使命,练就过硬本领,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这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和责任。
(一)要引领青年大学生找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方位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为青年学子的成长发展指明方向,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青春力量。
1.要深刻认识党的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华民族走过了近百年的屈辱历程,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仁人志士身先士卒,矢志不渝。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时代的召唤下挺身而出,为民族的复兴奋斗终生。97年的非凡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历经艰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历史性的变革,是大学生所处的当代中国最显著的实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人生事业的基石,也是激励和鼓舞大学生接续奋斗的信心之源。青年学子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伟大成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才取得的,要看到接下来的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青年学子更要深刻认识到,作为在进军“两个百年”目标下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当代大学生比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代青年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梦,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勇于担当时代重任,以切实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动力。
2.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引导学生明确时代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根据。新的历史方位,需要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必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人民需要上看,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的,因此,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是全局性、历史性的,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中华儿女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会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两个认识”蕴含了新时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它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带来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形成新的理论判断,开启新的实践征程,承载新的历史使命。青年学生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着眼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确定自己新时代的前进方向、发展道路和人生目标,进而树立青年人的远大志向和使命担当。
3.要深刻认识我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
我国的迅速崛起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随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我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新时代,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生态、安全等各个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国际关系演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者,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真正履行了大国责任,展现了大国担当。在新的时代,大学生要明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需要有国际视野,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上才能看得更清,要以全球化的大国视野深入了解中国方案,透彻学习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中国经验;广大青年学子应从时代发展与国际格局两个维度上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舞台,充实和丰富“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精彩内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新的历史方位,产生新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代大学生既是新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又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当代大学生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的教育和培养,毛泽东同志对青年学生寄予厚望:“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江泽民同志勉励青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青年成长,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新时代青年指明奋斗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突出强调了青年的重要地位和社会责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当代青年将全过程深度参与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同时也迫切需要青年学子自觉立大志、干大事,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青年学生要认清历史机遇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宏伟布局,提出新的战略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的大学生,年纪在20岁上下,绝大多数研究生也在30岁以下,从现在到2050年,正是现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国家社会的黄金时间。青年学子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
3.青年学生要勇担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指出:“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掌握扎实学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自觉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三)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练就实现中国梦的过硬本领
广阔的舞台需要有过硬的本领。“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大学期间是青年学子成长、发展、成才的最重要人生阶段,青年大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本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和知识理论基础。
1.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成果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当代青年要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丰富思想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真正转化为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高校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理解其理论内涵和思想精髓,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与此同时,“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一致,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确立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青年学子要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善学善用,真学真用。
2.用优秀的文化滋养身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落实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以文化人”规律,生产先进的文化产品,发挥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高校是文化高地,要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作用。青年大学生作为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希望所在,更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深刻领悟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汲取坚定前进、滋养身心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代言人”与“传承人”;要自觉抵制各类不良文化思潮的冲击渗透,筑牢思想文化的堤坝。
3.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学生:“要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迫切、都重要。青年大学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直接关系中国未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因此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既是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但仍然存在亟须攻关克难的“硬骨头”。青年大学生要勤学苦练真本领,获取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占领学术前沿,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而不懈奋斗。
4.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更要倍加珍惜大好时光,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汲取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类新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做好知识储备。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当今中国,青年大学生正沐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氛围中,我们应该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为青年创新创业开展教育、传递知识、搭建平台、提供机遇,为青年学子的人生出彩提供新机会。
5.提高实践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他指出:“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十分有益。” 实践出真知,青年学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要像《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青年习近平一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来坚定信念、磨砺自我、了解国家、增长本领,为人生的奋发有为夯实基础。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学校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渠道,组织学生到地方、到社区、到基层开展挂职锻炼、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了解基层社会,感受祖国发展;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风貌,提升综合素质,做到知行合一;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6.开拓国际视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中包括:“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 ;“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身处全球化时代,青年学子只有不断开拓国际视野,到国际舞台上展现青春风采,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青年学子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青年大学生要融汇中国情怀与国际情怀,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吸吮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要深入学习他国的优秀文化,吸收借鉴现代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开拓国际视野,主动加强中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校要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充足机会和经费支持,积极搭建出国交流平台,鼓励我国大学生走出国门到国外高校进行参观访问和学习交流,到世界大企业和国际组织去实习实践,切实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往能力;要积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