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策划的趋势

(一)强化融合式传播

融媒体不仅是一种新的信息生产方式,也是一种新的传播观念、新的媒介运作理念。全媒体带来了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的融合与转变,也促使着新闻传播观念和认识的调整。在改革发展的语境下,新闻媒介的全媒体布局是大势所趋,新闻策划在媒介融合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融合新闻”正在成为报道策划的新理念与新目标,编辑的策划需要通过媒介组织重构与流程再造,以多种载体的整合利用实现新闻资源的深入开发与优化配置。 充分利用新技术,采取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内容共创、互动传播,是新闻报道策划的新发展之路。

融合式的新闻策划是基于媒介竞争的新闻策划,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全媒体策划报道方阵,发挥品牌效应,顺应网络化潮流,并扩大媒介影响。如2015年,人民日报社抽调精兵强将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中央厨房”,主要设立了三个团队,即统筹推广、内容定制和可视化,为社内所有媒体和社外合作媒体提供服务及产品,从而将报社的媒体融合进程整体向前推进了一步。融合式的新闻策划是基于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新闻策划,能有效地满足受众读、看、听于一体的需求体验。

在全媒体转型过程中,新闻报道策划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新闻呈现形态的多媒体化和发布终端的多元化上。与传统的新闻策划不同,融合式的策划内涵更加丰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客户端等都呈现出表达方式上的融合运用。新闻稿件及其报道手法的整合,是报道策划中最能体现创新性的方面。传统新闻报道策划中,报道方式讲求的是各种新闻文体、版面编排、报道规模等合理有效的采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报道策划则要研究如何适当采用新的载体和新技术手段,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将信息资源进行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和增值加工。

从新媒体平台获取报道材料,包括新闻线索、新闻资料乃至原创报道等,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如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后,各媒体纷纷第一时间策划网络新闻报道,在微博上打造了前方新闻报道“第一现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微博“@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新华视点”等媒体都以官方微博的形式“直播”了此次芦山地震的新闻报道。除此之外,电视媒体也采用播出微博内容来反映前方救援等情况。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新闻发生、报道的第一平台。

充分采用多媒体互动报道方式,表现形式上是多媒体融合呈现形态。包括如何适当采用新载体和新技术手段,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将信息资源进行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和增值加工,包括现在很热门的数据新闻和信息图表新闻。媒体进行整合新闻报道策划应从媒体的特性出发,理性组合发布平台。在平台的选择上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资金实力,夯实基础媒体的报道,然后以此辐射、带动其他新兴媒体报道平台,逐步构成整合性的多媒体报道圈。

如两会期间,无论是刷朋友圈,还是翻微博,不时可以看到带有“人民日报”标签的报道,而且不乏引起“刷屏”现象的报道。这说明,在微信和微博这两个用户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人民日报社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传播力和影响力问题。如《9张图,帮你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3小时转发次数过万,评论有1300多条。《南方日报》全国两会“融小组”出品的原创特色作品《据说6种广东人可以当上政协委员》(招式一:快“入党”;招式二:学经商;招式三:成“学霸”;招式四:当兵去)。社会普遍评价这是一篇符合网络传播特点和语言风格的具有新媒体特点的作品,创作者包括采写、编辑、制图、策划在内多达11人。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图表式的深度归纳解析报道比较受网民欢迎,这样的产品单靠记者是完成不了的,一定要有后方编辑部的配合,特别是美术编辑和图表编辑的配合,这是媒体发展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也对学界和业界提出了培养“全媒体采编人才”的问题。

(二)强化参与式和整合式传播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对国内全媒体发展所做的研究发现存在“内容缺乏有效整合”的问题,并指出全媒体环境下不同形态媒介的内容应当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并根据各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受众的需求进行重组和分装。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从单一的、线性的、封闭的,走向多元的、网状的、开放的格局,涌现的策展新闻解构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实践,新闻策展人“把网络上的相关的优秀内容加以整合、编辑、加工,分享给受众,所做的工作包括寻找、辨别、选择、验证、组织、描述等” ,是信息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一是新闻生产从“讲授”到“对话”,从“训话式新闻”到“作为对话的新闻”,专业记者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民参与新闻生产成为可能并出现参与方式的多样性”,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公民的力量更出色地生产新闻。 从2005年BBC伦敦地铁炸弹袭击事件报道、2011年“卡扎菲之死”报道、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报道、2014年马航失联事件报道、2015年长江沉船事故报道、2016年美国大选报道等等,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受众”能够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并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们不仅具有原创能力,也有自主权。这种角色转换使新闻报道由单向转向双向或多向,媒介的受众资源可以转换为信息资源。资源转换使媒体的报道面被扩大了,重要新闻事件发生时专业记者不在现场的缺陷也可以得到弥补。

传统新闻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传统媒体的消费者以及社交网站用户等主体结成“网状结构”,多渠道地制作和修订新闻,表现出“从专业媒体独立采制报道转向由多元主体运用各类媒体一起求证事实,并在求证过程中进行意见交流与对话”的策展新闻实践新常态。

二是整合式传播中,新闻策展人需要在坚持用户本位理念的前提下,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和分发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内容。也就是说,新闻策展人强调“后台支援”和“弱采强编”,要对大量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整合,将“展场”布置得合理、直观而有趣,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寻找真相的时间成本。

三是在整合式传播中,新闻策展人需要担当公共讨论中的主持人。互联网强调互动、分享、跨界。当“报道”变为“对话”,当“单向传播思维”转为“双向跨屏展示”,新闻策展人还需成为公共讨论中的主持人。传统媒体工作者的角色是舆论的引导者,而新闻策展人在公共讨论中的角色则体现为舆论的发起者甚至是创造者。有时候,新闻策展人可以与用户角色互换,进一步彰显平等对话。

(三)强化策划的执行力

一是组建重大报道临时策划机构。《新华日报》在重大主题策划中引进房地产项目公司制的形式,实行重大主题策划项目经理制。通常由一个人牵头成立项目小组,围绕主题展开策划,任务完成后小组解散,工作表现带入最后的项目业绩考核。整个工作团队受项目主要负责人指挥,服从调配,全力协作完成。同样,《现代金报》重大报道策划也实行项目制,确立项目负责人统筹策划,并注意跨媒体合作,项目负责人受权可以调动文字、摄影和视频记者。《新华日报》为弥补条口记者分工过于明确、模糊板块新闻频漏的缺陷,成立虚拟新闻策划中心。每期策划中心为期一个多月,由每位部主任轮流担任中心主任,有权调动各部资源,全视角策划,跨部门组织指挥报道。这种制度突破了条口限制,锻炼了策划队伍,推动了新闻策划上水平。

二是打造与策划相关的奖励体系。《北京青年报》重大报道策划的经费由“总编辑基金”保障;编辑记者提出、参与重大策划有助于提高其内部评级。每周都设有总编辑奖,其中有“同题优秀”奖专门奖励面对相同报道素材的新闻报道,而这种报道中有相当大的策划成分。对策划的提出者和执行者,《新京报》则会专门发放“统筹费”。《新京报》的不少专题、策划是由编辑提出,在得到部门授权后,策划方案的提出人可以召集组织相关编辑、记者参与报道。报社根据策划的水平、见报的反响、付出的工作量给策划打分,所给的分数对应的就是额外的策划奖金。正常情况下,“统筹费”是版面编辑费的一到两倍,而且在版面注明“统筹人”,这样无论是从名誉上还是经济上,都能给策划者带来成就感。 f0kC/n4KyKFKbh+mzk5vpp0SwaT1SjGlLIZ3SxVBadeQ60TLBgRvB3XqFfeFmk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