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F,男,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智力发育迟缓,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较差;性格腼腆、自卑,人际沟通能力欠缺,容易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
小F本身智力发育相对迟缓,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再加上他的自尊心较强,在这样的状态下,他的心理与行为就出现了问题。
小F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隔代教育的局限性导致他的文化基础差,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小F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同学关系较为紧张,未能在学校和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的情谊和班级的温暖。
1.沙盘游戏,帮助学生敞开心扉
有一次小F与同学发生冲突,老师找他了解情况,他什么都不肯说,就将他带到沙盘室,告知保密原则后请他做沙盘。他用一只兔子代表自己,一只老虎代表同学,并解释说:“老虎要抢我的草吃,还嘲笑我,所以我才打他的!”当引导他发现老虎并不喜欢吃草,这只是兔子心里的担忧之后,他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误认知导致了这次冲突事件的发生。这次沙盘游戏结束后,小F最大的改变是心里有什么想法愿意敞开心扉交流了。
2.寻找正能量,重塑价值观
沙盘游戏后,小F与同学发生冲突的频率并未降低,考虑他的特殊情况,老师在班级做了强调:任何同学不可与小F发生肢体上的冲突,而且在生活、学习中要多关心他。可是效果不太好,反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映他上课发出与学习无关的声音,课间用脚绊同学。还发现他存在“记坏不记好”的习惯,不能发现同学们的友善之处。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再结合小F的沙盘综合分析,我发现要改变他的行为问题还需要改变他的思想观念。首先从老师做起,要努力地捕捉他的闪光点,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以及老师对他的关注与爱护。老师这样做,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同学们对他的接纳度也有了提升。
进行观念重塑,要求他“寻找正能量”,让他每天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忆的5 件正能量事件,并且记下来,帮助他发现同学们的友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举办主题活动,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第一是举办以“友情”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这个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既能提高学生资料查找、小组合作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对友情的理解。
第二是举办一期以“礼让”为主题的黑板报,要求每个同学都提供材料,交由黑板报小组选用,并且特批小F加入黑板报小组,负责一部分抄写工作。随着这两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小F的关注点也更多地放在古诗词的积累、练粉笔字等事情上,相对地,与其他同学矛盾就变少了,人也更加开朗了。
4.家访,家校共同发力
鉴于爷爷奶奶对小F的溺爱,我和两位老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希望他们转变观念,尤其是当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批评。小F的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点头,说一定会配合老师教育好孙子,并一再感谢老师这么重视小F。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F发生了较大改变,他学会了理智地处理问题,与同学之间的冲突大大减少,人变得越来越阳光,也能慢慢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对他们有所倾斜,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辅导,从而改变学生的心理困境。教育无小事,润物细无声,我希望通过心理教育的加持,培育出一棵棵心向阳光的“希望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