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出自卑与怯懦

京山市绀弩小学 曹尚玲

一、案例描述

M,女,10 岁,父母离异,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与人交流,上课时也不喜欢主动发言,班级开展的活动也不愿参加,总习惯默默地站在角落里,被班集体“边缘化”。通过调查与交流,我发现这个孩子不是单纯的内向腼腆,而是存在自卑、怯懦的心理问题。

二、成因分析

通过了解,我发现M的爸爸有一些不好的习惯,除了喜欢喝酒打牌,还喜欢喝醉后打人,M曾被他暴打过。目前,妈妈已与爸爸离婚,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也有了新的家庭,父母与孩子见面交流的机会也不多,家里爷爷脾气不好,孩子一犯错就会斥责、谩骂孩子,邻村的大孩子们也经常欺负她,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M,变得越来越自卑、怯懦。

个别小学,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局限,为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些老师有时会以分数作为考核标准,这很容易产生对优等生的偏爱,对中下等生的忽视,长此以往,会让这些学生产生失落感,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从而滋生自卑心理。M正属于这一类学生。

三、辅导方法

这个学期,针对M同学的心理问题,为帮助她克服自卑、怯懦的心理,早日树立自信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她进行了辅导。

1.改变认知

通过观察,我发现M自卑、怯懦的负面心理是她对事物的认知不足造成的,因此我主动帮她分析产生这些负面心理的原因,并对她进行赏识教育。我从她的身上寻找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她身上存在的缺点引导其正确看待,在遇到挫折时鼓励她向前看,化困难为动力,帮助她建立自信、改变认知。

2.感受师爱

对于那些自我评价偏低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进行赏识教育。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M同学的感受,上课过程中用热情的眼神引导她参与课堂提问;用话语鼓励她勇敢参加班集体活动;在生活上也处处照顾她,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无处不在。

3.体验成功

我特意给M安排了小组长的职务,让她负责检查小组同学的作业、监管纪律。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反映她非常有责任心,M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在每周的例行班会上,我也会优先让她发言,对于集体的活动,我也会让她参与策划主持,慢慢地,M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和她一起玩了。

4.家校合作

M的自卑、怯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我将她的家长邀请到学校来,就M在学校的表现与他们进行了反馈交流,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少些斥责与打骂;多些欣赏与鼓励,少些嘲讽与冷漠,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的心理,重塑自信。在学校,我们也会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联欢会等,让学生之间充分拉近距离,发挥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助,让M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们的友谊。在班会课上,我会有意开展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疏导那些像M一样被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让他们早日走出阴霾。通过家校合作,M很快变得阳光、积极、自信起来。

四、评估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辅导,M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了,不仅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下课也会主动和老师交流、与同学玩耍。现在,她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她的成绩也飞速提高。家长也反映,M不再孤僻内向,变得爱笑了,性格也开朗起来,还会主动帮忙做家务。

从这个案例中我受到很大启发: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很多,关键是我们老师要倾注更多的爱给他们,教育就像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细心、恒心。同时也要加强家校联系、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vRXNxeRJilL3JeHzgKhPwnhDQC7//5StVAa4+a6g1J0fXPhO4S/QfCM0Nm35tH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