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加强沟通,打开心门

东宝区红旗小学 全晓沛 叶莉

一、案例描述

小C是我们在农村支教时遇到的一个留守男孩,那年他 11 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同学们都说他的性格古怪,课间从不和其他同学玩耍,上课心神不宁,作业马马虎虎,正确率比较低。他从来不参加班级活动,还总说不想上学,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

二、成因分析

小C这种情况是自卑心理的表现,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的性格缺陷,会使人不愿与人交往、没有竞争意识,甚至可能引发生理疾病。明确自卑心理的成因是进行干预疏导的重要前提。小C的自卑心理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1.家庭原因

小C的妈妈由于家境不好,结婚较早。在小C 4 岁那年,妈妈出去打工挣钱再也没有回来。“小C妈妈跟别人跑了”这件事情很快在村里传开。小C就是这样在村里人怜悯、同情、怪异的眼光中长大的。看到同伴们都有妈妈的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妈妈却“跟别人跑了”,小C在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与打击,逐渐变得不爱说话、不愿与他人交流。

2.个人原因

小C长期受自卑心理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个连妈妈都不喜欢的孩子,别人也都不喜欢和自己交往,于是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同学们想和他玩的时候,他就认为同学们想看他的笑话;老师让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就认为老师想让他出丑,拒绝回答。久而久之,他不仅在学习上越发不求上进,而且在生活中也无精打采。

3.学校原因

小C的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失去联系,两人不仅无法参与学校要求的家长会,更无法配合学校一起制订实施学生培养计划。因此,小C的教育疏导工作绝大多数落在了学校和老师身上。但是由于小C孤僻自卑的性格,以及曾离家出走的经历,学校和老师只能以引导为主,不敢采取过多的干预措施。

三、辅导方法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小C的画很简单,一棵没有涂色的小树,小树的旁边是一座没有颜色的小房子。没有色彩的画面体现了小C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的自卑心理,但小房子又体现了小C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为了让小C打开封闭的内心,针对小C的状况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进行赏识教育,唤起学生的信心

我们经常在小C面前这样引导:“小C,今天你拖地拖得好干净,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如果你下次能够和同学一起把咱们班的学习园地整理好,同学们会更佩服你。”我们还用心理绘画的辅导方式,让小C画出一幅他向往的美好的未来,小C心里产生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就这样,小C的自卑心理逐渐减退,会时常流露出自信、开心的笑容了。

2.重视来自家庭的温暖

小C的自卑心理主要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妈妈出走,爸爸打工,爷爷奶奶只能给孩子解决物质生活,而无法替代父母的关爱。我们和小C的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告诉他们要给予孩子物质之外的温暖和关爱,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引领。和孩子的爸爸用电话交流,让爸爸通过电话了解孩子内心,让孩子知道爸爸不在家,一样在惦记自己,帮助小C感受来自家庭的爱,慢慢建立自信。

3.同伴赏识

儿童快乐成长需要同伴赏识。为了让小C融入班集体中,我们暗地安排一些比较活泼的男生找他玩,让他感受到也有同学喜欢和自己玩。在大家的带动下,他觉得自己也是有优点的,如果自己再努力一点,一定会更好。

四、评估反思

教师和家长在平时要多关注留守孩子的状态,只要和孩子及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的心门打开,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温暖和关爱,留守孩子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q/T0KmjjuUTxtMJwxd3jUm7QyP6eWVRkt76bGEe9GjzUV87CMsIQ5nmFv9b5Uo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