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男,10 岁,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胆子大,主意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疫情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中等偏上。疫情发生后上网课期间,他特别积极,作业都是按时完成的,正确率极高,屡次得到表扬。疫情过后,没上几天课,我就发现这个孩子不对劲:每天写作业磨磨蹭蹭,只要稍微复杂一点的作业就要求带回家完成,第二天作业交来时都是全对。
我百思不得其解,还一直以为是孩子没适应疫情后的学校生活。一个星期后,另外一个孩子来到我面前,很神秘地说:“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他都是回去用电脑搜索的答案,还说这是他在网课期间发现的法宝。”原来是这样,我苦苦寻找的答案找到了。
M的父母工作较忙,没有时间监督孩子学习,但收入较高,家庭条件优越。M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孩子考试得高分了、作业写得全优了,就用金钱奖励,一旦考试不理想、作业没做对,就一通责骂,这就造成了孩子虚荣心强、爱投机耍滑的心理。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学期很多学生都在家上网课。M在家手机、电脑轮番上阵,一点儿脑筋都不用动,作业写得又快又好。粗心的爸爸妈妈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他尝到了甜头,渐渐地,对网络有了很强的依赖性。
1.和家长会谈,对孩子心理进行干预
找到根源后,我首先和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此刻这对粗心的家长才知道孩子的实际情况。然后我们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第一,清障碍。在孩子上学期间,将电脑、手机一律收起来,周末可适当让孩子玩一下。第二,防独处。我提议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希望父母有一方在家监管孩子,让孩子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完成作业。第三,重兴趣。希望家长在孩子写完作业后陪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如打球、下棋等,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搞卫生,分散手机、电脑对孩子的吸引力。
2.转变认知,对孩子心理进行矫正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M没有像往常一样眉飞色舞地把作业交给我,而是在座位上磨蹭了半晌,才慢吞吞地把作业递给我。我不动声色,像往常一样给他批改。果不其然,作业错了不少。我摸摸他的头,装作很惊奇的样子问:“作业怎么错了这么多?”他低着头,不说话。“是昨天没学会吗?”我又问。他继续低头,掰弄手指,过了很久,点了点头。
“那我来重新给你讲讲。”在我的辅导下,M终于完成了昨天的作业。
第二节课,他仍然继续开小差、做小动作。当天放学后,他又要求把作业带回去写。
第三天,作业又错了不少。中午,我单独找他。首先,是“夸”,我和他一起回忆他疫情前的一些闪光事例,让他觉得自己很棒,树立其自信心。其次,是“引”,通过谈心,引导他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再次,是“转”,认知过程决定行为的产生,通过一些事例,让他转变认知,了解通过网络查询答案的危害——会错估自己真正的学习状况,掩盖学习中的问题,养成不思考的惰性。最后,是“期”,希望他以后能专心听讲,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不懂就问,争取找回并超越疫情前的学习状态。
3.指导行为,对孩子心理进行追踪
首先,和家长保持联系,沟通教育方法,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对孩子不当的行为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其次,在校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对其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及时表扬,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最后,每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主动给他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
现在,M上课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遇到问题会主动问老师,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慢慢提升了,整个学习状态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
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早干预、用对方法、不懈追踪,还是能够弥补修复的。只要家长、老师双方联动、同频共振,一定能培养出自信、坚强、向上、向善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