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微笑男孩

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张场小学 贺雨斯

一、案例描述

五年级学生小Y,是一个非常爱笑的男孩子,小Y父母离异以后由妈妈抚养,目前和 75 岁的奶奶住在镇上。小Y学习很刻苦,成绩比较好,由于个子小,经常坐在前排。

疫情期间,由于交通阻断,妈妈被隔离在市里不能回来,小Y便由奶奶照顾。奶奶年纪大了,除了做一日三餐,跟小Y几乎没有什么情感交流,小Y感到非常孤独。2 月中旬的一天,小Y给我打电话讲述自己的苦闷: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封出门,也不知道妈妈哪天可以回来,心情非常压抑,也非常烦躁,总是和奶奶吵架,乱发脾气,还打破过一个保温瓶,冷静过后又非常自责,看着窗外以往熙熙攘攘的大街现在一个人影都没有,也十分恐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在电话这头,我可以想象小Y的内心有多么矛盾和煎熬。

好不容易解封了,妈妈回了一趟家之后,又去了市里打工挣钱,虽然收入可观,但是不能经常回家,小Y又陷入了孤独之中。小Y在孤独苦闷的情绪里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精神也比较憔悴,还时而出现体温异常、头晕、心悸等症状。

二、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使得人们长时间居家,从各种媒体上看到得最多的就是关于疫情的各种报道。小Y身边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产生了不合理的想象,然后身体出现了应激反应,反过来又影响了心理健康。

2.家庭因素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小Y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只能待在家里,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正常的社交活动,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奶奶的沟通又非常有限,这样的环境让小Y的情况更加严重。

3.认知缺乏

小Y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缺乏导致其出现了心理困惑。在突发事件来临或面临危机时,我们人体会不自觉地发热,产生紧张、担心、焦虑等情绪,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小Y只是个五年级的小男生,缺乏这个认知,因此他不断地和我打电话确认自己没有被感染来,以此缓解自己的恐慌和焦虑。我也一直通过电话尽力地疏导小Y的心理压力。

三、辅导方法

1.沟通宣导,用数据说明

疫情形势虽然严峻,但是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它。面对各种传闻,我们要听专家的,也可以向老师求证,及时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而不要因为一句夸大其词的传闻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压力。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转移注意力

我指导小Y调节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尽量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上午按时上网课、看书、写作业,下午练练字、做做家务,或做一些适合在家进行的运动。我特别强调网课要认真上,不要因为疫情而停止前进的脚步。

3.定期与学生交流,降低学生心理负担

我定期和小Y电话交流,并记录谈话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小Y心态变化的过程,同时让小Y树立信心,这个特殊时期会很快过去,到时候又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同时,我鼓励小Y要在这次事件中学会思考,获得智慧与力量。

四、评估反思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交流,小Y的身体异常的症状消失了,他的情绪也一天天地好起来了,那个爱笑的小Y又回来了!我非常开心,也有了一些思考。在这种敏感时期,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要让学生知道,在非常时期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老师应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等,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u1407U9Bkqy6cR45M3dtsBsRxOz7b2tbbU5d+Bx4TjAW/cEprVYuppnG/YqiCDRq



巧治顽童“疫情后遗症”

高新区·掇刀区掇刀石小学 刘天秀

一、案例描述

小R,男,10 岁。2020 年秋季开学后,该生与往日判若两人:一是在校就餐只吃米饭不吃菜,问其原因,他总说不想吃;二是上课听讲时,总是不停地把玩文具,写作业拖拉,多次劝说无果;三是每周必请病假,今天喊肚子痛,明天喊头疼,家长带他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医生都说没问题。

二、成因分析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询问他本人、同桌和家长,我了解到了以下信息。

(1)小R从小挑食,爱吃零食,身体瘦弱。以前在校他也是只吃白米饭,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有所改善。但是从去年寒假到今年 8 月底,这期间小R都待在家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自然“旧病复发”。

(2)上学期居家上网课,父母复工前,小R学习尚属正常;父母复工后,小R完全失去了约束和监督,一边听课一边吃零食、玩文具,便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不仅听课不认真,甚至写作业时也开始拖拉了。小R的父母后来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因为工作脱不开身,也只能听之任之。

(3)之所以每周都要请病假,是因为疫情期间,小R习惯了居家慢节奏的学习方式,复课后,学校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大,他内心焦虑,就排斥复课,产生了逃避心理。因为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易感疲劳,所以有了各种不适。

三、辅导方法

1.真诚沟通,改变饮食习惯

我和小R家长沟通,一定要下决心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校的饭菜也许味道不如家里,但是营养均衡,早餐的粥和面食花样不断,午餐和晚餐鸡肉、猪肉、牛肉和各种青菜应有尽有,别的孩子吃得津津有味,长得结结实实,小R却这么瘦,这都是因为孩子饮食太过挑剔。对此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孩子每餐必须吃菜,有些菜即使不爱吃,也得吃一点;二是平时在家,除牛奶和水果,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买其他零食,到饭点时,孩子饿了自然就会吃饭。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会纠正过来。

2.双管齐下,改变学习习惯

怎样才能改变其写作业拖拉的习惯呢?我晓之以理:“完成作业宜早不宜迟,早完成,可以开开心心地去玩。如果没做完作业就去玩,不仅时刻担心挨批评,玩也不能尽兴。”见他仍不为所动,我便让他体验一下尽快完成作业后的快感。当他把做好的作业交给我后,我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对他说:“你可以开开心心地去玩了。”他又蹦又跳:“真好,我可以去玩了!”我问他:“现在感觉如何?”他说:“再也不用担心组长和老师找我‘算账’了!”此时的他完全体验到了积极做事的快乐感,我趁热打铁:“那你以后写作业还拖拉吗?”“不了,不了。”他不好意思地说。看着小R天真的样子,我相信他一定会有所改变,果然他没有让我失望。

3.“对症下药”,改变逃避心理

小R屡次称病的做法是一种应激心理。

于是我和小R摊牌:“如果你真病了,就请假去治病,痊愈了再上学。但你妈妈告诉我,医生说你没病,老师怀疑你装病以逃避学习,如果真是这样,老师不会再准你假,家长也不能原谅你。再者,你经常请假,学习跟不上了,可能要休学,以后还要多读一年小学。”他听了若有所思,此后两个月再没有称病请假。

四、评估反思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一些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少年儿童,其因心智尚不成熟,所受影响更大,且非一朝一夕就能消除。此时,如果我们教师用爱和教育智慧去帮助他们打开心结,驱散心中之阴霾,一定能使他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 u1407U9Bkqy6cR45M3dtsBsRxOz7b2tbbU5d+Bx4TjAW/cEprVYuppnG/YqiCD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