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融合机制建设

城乡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生硬的结合。对于我国而言,城乡融合机制,首先体现为城乡要素融合机制。城乡要素融合机制的核心是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一直以来,我国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关系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方式都是“三权分置”,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促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划分以及全新的土地改革格局的形成,使得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保持整体功能的同时又具备各自的具体功能。通过实施“三权分置”,构建了新型的土地经营体系,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城乡要素自由、充分地流动,从而加快了城乡融合发展。其次,城乡融合机制体现为城乡产业融合机制。与城市丰富多样的产业结构相比,农业结构较为单一,相关产业间融合的深度、广度都不够,极大制约了农产品的深入加工,农业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也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业产品的需求。鉴于此,一方面,应充分挖掘城乡居民对农村土特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与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农村农业进行功能性开发,逐渐打破各产业的壁垒,充分借助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推动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地区各大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改变传统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供给模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定制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当然,也要强化乡村与城市的关联,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经过了从城乡分离、城乡二元、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了城乡关系正在朝着融合、协调发展的趋势迈进。城乡协调发展,首先要改变过去重视城市、忽略乡村的思维理念,强调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先富带动后富,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其次,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城乡统筹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目标,着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着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总之,要通过建立共生共荣的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融合发展。 k+JwgVv5VPHY421s+9isfKQKJ0oRmwYXRl7l/7lD43vUX67qVdGf5zdQzKEvwVn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