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东南亚地区的印度罗摩文化

印度所居南亚地区,与东南亚诸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借助印度洋地理历史文化与语言文字之承载,印度古老文明从陆路与水路东渐,不断地流播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其中以印度两大史诗中的罗摩故事与相应的乐舞戏剧形式最富有代表性。

张玉安、裴晓睿著《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在“印度与古代东南亚”一章中,他们列举东南亚地区有许多文化悠久的古老的国家,诸如“10世纪前后,已相继出现了数十个国家。在海岛地区,爪哇岛上建立了多罗摩(5世纪)、诃陵(64年);苏门答腊建立了室利佛逝(671—1377年);加里曼丹出现了古戴(5世纪)。”另外还有占婆、扶南、真腊、堕罗钵底、清盛国、掸国、古骠国、蒲甘国等大小不一的文明古国。根据此部学术专著叙述人们所知:

东南亚居民在古代早期所使用的文字大都是外来文字,无论是吠陀经、三藏经,还是两大史诗,起初主要是通过梵文和巴利文进行传播的。后来东南亚几大民族的语言也多在印度婆罗米字母和其他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

另据李谋先生主编《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介绍:“印度与东南亚各国有着地缘与神缘(此处所谓神缘泛指宗教信仰)的关系。据传说,早期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是由来自印度的王族后裔所建立,最典型的例子是缅甸。在缅甸就有这类传说,说缅甸最古老的王朝是从印度来的阿毕罗阇王所建的太公王朝……从东南亚的出土文物或古代遗迹中,可以发现不少印度神话传说中的神异怪兽形象,可见印度一些神话早已传入这一地区。”

由于东南亚古代文化深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广泛传播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此书特别指出:东南亚古代的国家“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学方面与古代印度有太多和太深的渊源关系,不深入、不全方位地了解古代印度文学和文化对东南亚文学和文化的影响,便无从探讨,甚至无法理解东南亚的历史、文学和文化的性质及其深刻的内涵。”

谈到印度传统文化对东南亚文学艺术与戏剧文化的具体影响时,《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一书记载:

印度宗教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还借助于文学艺术。古印度的宗教是与文学艺术分不开的。宗教利用文学艺术宣传和感化民众,文学艺术为宗教服务。这是古代文明传播的一般规律。从吠陀、本生经到两大史诗和往事书无不如此,它们既是宗教经典,又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因此,随着印度宗教经典的传入,以印度神话传说为源泉的文学作品、民间戏剧、音乐和舞蹈等在东南亚应运而生,并逐渐兴旺起来。其中作为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东南亚古代文学和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并推动了东南亚的文学、戏剧、舞蹈、音乐、雕刻、绘画等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时至今日,罗摩戏剧、罗摩舞蹈、罗摩音乐等依然是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表演艺术,一直受到这些国家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印度学者德赛撰《罗摩衍那:印度与亚洲之间的历史接触和文化传播的工具》,巴沙姆主编《印度文化史》,泰国学者格鲁纳·古萨拉赛著《泰—印文化之关系》,张玉安、裴晓睿著《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等著述考证,印度的罗摩故事在古代流播至世界各地,除了经西亚传至欧洲诸国的一条路线之外,输入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至少有四条:一条为北线,从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克什米尔,进入中国的西藏地区、蒙藏地区,再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一条为东线,从陆路经孟加拉地区,传入缅甸、泰国、老挝和中国的云南。一条为南线,从印度的古吉拉特、南印度,经印度洋海路传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再有一条为东南线,由印度南方的斯里兰卡,经克拉地峡,由海路进入东南亚半岛柬埔寨、泰国、老挝、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北部。其中由南线的爪哇又延续经过越南南部占婆与南海马来半岛与菲律宾群岛而形成三条分支路线。

另据印度著名学者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一书记载东南亚诸国文化艺术演变:

有铭文表明,东南亚许多地区与泰米尔诸王国有十分密切的接触,尤其是在朱罗王朝时期(9—13世纪)。在西苏门答腊的巴罗斯和克拉地峡的达瓜巴,这是都有泰米尔的商业拓居地。印度尼西亚的统治者资助了印度朱罗王朝领土上的神龛。孟加拉湾两岸之间的联系是如此重要,所以在11世纪时,它能诱使朱罗国王罗阇和他的儿子拉金德拉在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方向炫耀其海上武力,目的也许是确保商业垄断权而不是获取领土。东南亚的许多艺术和建筑中因而有朱罗文化成分,那是不难得到解释的。

具体到东南亚诸国乐舞、戏剧艺术,在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两大史诗之“罗摩故事”为戏剧题材的表演艺术样式很多,大量的事实表明,罗摩故事在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流传和普及的过程中,其乐舞戏剧文本要比文学文本起了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以罗摩故事为题材的罗摩影戏、木偶戏、罗摩剧、罗摩舞、罗摩音乐等,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民族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其中由人扮演的画卷戏、皮影戏、木偶戏等,印度尼西亚的“哇扬”(Wayang)意为“神圣的影子”戏剧,最能反映东南亚戏剧与印度文化的关系。“世界上最大的哇扬戏王国”印度尼西亚哇扬戏种类繁多,至少有几十种。其中以爪哇哇扬与巴厘哇扬最为典型、古老,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正如曼特尔·霍德所述:“对爪哇和巴厘艺术的最大促进因素,以及对它们的延续与发展的激励,是印度教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文学。”

印度尼西亚古典哇扬中主要分为“爪哇哇扬”与“巴厘哇扬”两大流派。爪哇扬哇大致分为西爪哇皮影戏和东爪哇皮影戏。张玉安、裴晓睿发现其中属于东爪哇皮影戏的“井里汶古典皮影戏主要以两大史诗故事为题材”。其证据在于其表演“罗摩故事中的人物十首王罗波那和他的儿子因陀罗耆都穿木偶戏一样的衣服”。他们还了解到:巴厘皮影戏表演亦为“主要以罗摩衍那为题材。学者们推断它来源于祖先崇拜,因为wayang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影子’,牵线人在表演时把鬼魂的虚幻的影子世界带到现实生活之中,并重新赋予它某些现实意义”

再有,据李谋主编《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调查研究与考证,东南亚乐舞戏剧亦深受印度两大史诗文化影响:

东南亚各国的书面文学从一出现就受到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的深刻影响,因为最先传入东南亚地区的是印度的婆罗门教。在东南亚不少王朝统治者也效法印度王朝的做法,在宫廷中任用婆罗门为国师主持一切典仪。所以早在10世纪就出现了印度史诗古爪哇语的改写本。11世纪初在东爪哇兴起了用古爪哇语改写印度两大史诗的文体,称之为“篇章文学”。其后爪哇宫廷文学中又兴起一种“格卡温”诗体,借印度史诗故事来赞颂当时当地的王朝统治者,如恩蒲·甘瓦的《阿周那的姻缘》、恩蒲·达尔玛查的《爱神造焚》和恩蒲·塞达与恩蒲·八努鲁的《婆罗门大战记》等就属此类作品。

历史事实确实如此,《罗摩衍那》在泰国被称作《拉马坚》,其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很多作品中都引用过印度两大史诗中的人物或故事,特别被改编成多种乐舞戏剧。据不完全统计,泰国先后出现过《拉玛坚》剧本就有8种之多。在老挝《罗摩衍那》揉进了本民族的内容,改写成老挝古典名著《帕拉帕拉姆》。在老挝古典戏剧中也不乏移植借用《罗摩衍那》一些故事情节的实例。同样,《罗摩衍那》也被柬埔寨吴哥王朝时期的文人译为高棉文。后来又经过民间艺人结合柬埔寨本土的神话传说反复加工改写,后汇集成柬埔寨著名的长篇神话诗篇《林给的故事》,可见印度两大史诗与神话故事对东南亚诸国文化影响之大。 ezFcE3uqA1sxHFwd7OeyKW3yU7sphW+nXwc7GaKB2fqKnUVbezz5SRigydMTKM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