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影视艺术的本体界定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是有着广泛影响的大众文化形态。作为艺术,电影和电视(片、剧)又是极为重要的大众艺术形式。大众文化形态也好,大众艺术形式也罢,影视艺术究竟是什么?它的本体属性如何?这就涉及到了本体界定的问题。

本体界定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要回答“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个真正科学的本体界定必须给出只属于该事物的唯一的质的规定性,唯一的只属于它的本质属性。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绘画是线条和色彩的艺术,雕塑是空间造型的艺术……那么影视艺术是什么艺术呢?长期以来,关于影视艺术本体界定的探讨可谓汗牛充栋,而结果呢?至今莫衷一是。尽管全世界有很多影视艺术理论家都对此进行过很好的探讨、研究,但时至今日似乎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也就是说,还未能给影视艺术是什么艺术中的“什么”代入一个非常具体明确,能为大家欣然接受的释义。

目前,理论界关于影视艺术是什么艺术这个本体论问题所进行的各种探讨和研究,有代表性见解的大概有五种。

第一种,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

这是国内外非常通行,也很经典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的可行性主要建立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影视艺术是“综人”艺术,即它综合了大量的人才和物力。好莱坞的一个制片人曾做过统计,拍摄一部影片平均需要动员246 个不同行业的人。虽然我们难以证实这位制片人这种说法的绝对正确性,但拍摄影视片特别是拍摄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场面宏伟、空间壮阔、手段新颖的巨片,如《战争与和平》《兄弟连》《大决战》等,在人力、物力方面的巨大综合性这是毫无疑问的。其二,影视艺术是“综艺”艺术,即它综合利用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再现与表现人类的社会生活。比如,文学剧本的故事性,歌舞、建筑、雕塑的艺术美,运用音乐、美术、服装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借助绘画、摄影、戏剧进行构图和场景处理,等等。因此,在再现与表现人类社会生活方面,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整体性、立体性、强烈性都远远地超越了其他艺术形式,具有空前的综合性。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说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显然很有道理。然而,这个观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本体界定必须要能指出唯一属于它的本质属性——我们能够说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但不能够说只有影视艺术才称得上是综合艺术,至少先它们而生的戏剧,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一个真正科学的本体界定应当是完全排他的,而这种观点并没做到这一点。

第二种,影视艺术是蒙太奇艺术。

著名的电影蒙太奇学派创始人爱森斯坦倾其毕生精力研究电影蒙太奇,他在临终前画了一幅电影理论大厦图,把蒙太奇字样写在了这座大厦的大门上。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一文中也说:“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在他的《电影语言》一书中关于蒙太奇一章的开头中说:“随着对蒙太奇的研究,我们便进入本书的核心了。无疑,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最独特的基础,任何涉及电影的定义都不可能没有‘蒙太奇’一说。”就电影和电视剧创作实际及艺术表现来看,蒙太奇的重要性几乎无与伦比。如同一幅画面中人物意向、情景关系、拍摄视角、光影处理、色彩运用、声画结合,不同画面间场面调度、景别选择、场景转换、画面联结等都离不开蒙太奇。正如我国著名导演郑君里指出的:“蒙太奇诞生于导演构思时而定稿于剪辑台。”蒙太奇作为一种艺术技巧和艺术思维,确实称得上影视艺术的基础和灵魂。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是蒙太奇,但蒙太奇不是只属于电影和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蒙太奇不是在电影诞生以后才有的,而是在这以前早已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

第三种,影视艺术是照相性艺术。

持这个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和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克拉考尔在他《电影的本性》一书中指出:“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一样,跟我们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巴赞在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美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什么是电影》中提出,电影应当被看作是活动起来的摄影艺术,它就像照相和实物、手指和指印那样分享它所再现的那个原型的存在。但克拉考尔同时认为:“电影是依附于事物表面的。一部影片越少直接接触内心生活、思想意识和心灵问题,它就越富有电影性。”这两位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本体论阐述的独创性和片面性,在当时就都被人们感觉到了。强调电影的照相性和记录功能确实非常重要,这是他们对电影理论宝库的巨大贡献。但说电影“越少接触内心生活、思想意识和心灵问题,就越富有电影性”显然太片面了。人类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就不再拥有人的全面本质,艺术在表现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去注意表现人类的精神生活,艺术也将黯然失去生命的色泽,甚至难以称之为艺术。因此,这两位伟大的电影艺术理论家的学说及其观点中的不合理部分,特别是克拉考尔,在国际电影理论界遭到了一定的批评和否定。

第四种,电影是“一项世界性语言”。

法国电影理论家、导演让·爱浦斯坦认为:“电影是一项世界性语言……电影最初是一种电影演出或者是现实的简单再现,以后便逐渐变成一种语言,它灵活而有效地采用了大量足以同口头语言相比的表现手段。”法国导演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观点来看,电影艺术确实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符号系统,或者说确实有它独特的字、词、句、章和文法,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何尝没有其各自独特的语言表达系统?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蒙太奇性。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不仅电影,许多艺术在揭示人性方面,为全世界认同。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接受“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的观点,但要肯定电影艺术的本性就是一项世界性语言,还是较为抽象的。

第五种,影视艺术是以科技为中介的消费艺术。

在刚进入 21 世纪的时候,理论界包括中国影视理论界有人以“影视不可避免地要以科技为中介,以消费来引导”为逻辑基础,提出电影艺术的消费属性决定了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可以被大量制造的技术(电视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历史地看,产生消费艺术的观点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现在全世界影视业人士几乎都意识到了大众文化具有消费文化的特征,大众艺术具有消费艺术的特征。但我们不能同意以科技为中介、有消费属性,就将艺术说成是技术,将创作说成是制造。影视要反映人文精神,反映对人的关怀,从本质上说它是创造行为而非制造行为。

总之,关于影视艺术本体界定是一个目前可以探讨而尚难圆满解答的课题。其实很多事物在完全科学的意义上来说都难以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终界定,如关于“美”的本体界定。原籍波兰的美国哲学家柯日布斯基在他建立的普通语义学中找到三条原理,即非等同原理:世界上没有各方面完全等同的两个事物;由于变动不居,一个事物本身也不等同;非全原理:任何一个事物均有无数特点,非人所能说完全。这和自然科学家与数学家所提出的“测不准现象”,“人类永远不可能找到绝对真理”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医学总是错误的”就放弃对医学的研究和努力并救死扶伤,也不能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正掌握不了绝对真理就排斥绝对真理的探讨和追求。

上述五种看法虽然不能是影视本体界定非常令人满意的解释,但都可以说是关于影视艺术本体界定的几个相对真理,这对于进一步探求关于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本体界定的绝对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tqhBWd8q0Qgziv7S6qXOCygwfOYQifPwpk2gXA2K4p57NscoEsHF7fuJYi/MrC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