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21世纪我国英雄叙事类军事现实剧的创作及传播状况

1999 年是人类历史上特殊的一年,它标志着一个千年的结束。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特别的意义:共和国五十华诞,同时也是新中国空军和海军创建五十周年。因此,这一年部队和地方的很多电视剧制作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拍摄献礼作品,军事题材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潮,从而形成了 2000 年军事题材电视剧的“丰收年”。这一年在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六部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分别是《突出重围》《女子特警队》《壮志凌云》《惊涛》《光荣之旅》《波涛汹涌》,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以集团冲锋的方式出现在荧屏上,且均在当年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这几部电视剧的推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观剧热潮,观众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我国当代军事和军人,这种关注反过来更加促进了我国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此后,我国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几乎每年都有大部头的作品推出,使得 21 世纪以来掀起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热潮至今不衰。21 世纪以来诞生的军事现实题材的作品,代表性的有:《鹰击长空》《中国仪仗兵》《仰望昆仑》《西线兵车行》《导弹旅长》《中国轨道》《军港之夜》《DA师》《我们的连队》《热带风暴》《沙场点兵》《垂直打击》《石破天惊》《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火蓝刀锋》等。这些作品以新的视角和观念全面关注我国当代国防、军队和军人,并在历史的参照下展现了我军的成长发展以及我国现代军人崭新的风貌和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展示了改革开放背景下,非战争状态中我军现代化建设,探讨了在新时期如何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以及如何建设适应现代战争的新型军队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成为我国电视剧领域在 21 世纪最为引人注目的类型剧之一。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被外媒评价为“中国近几十年来最大的军事改革”不断推进,从思想到行动,从将军到士兵,改革在各个层面展开,军队的活力和战斗力在不断提升,改革兴军和科技强军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而作为以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为表现对象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则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中国军队在强军之路上的变化和成就,不少优秀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成为中国电视剧当中极为活跃且特色鲜明的一个类型。

概括起来,近年来我国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创作和传播上呈现出以下状况。

一、“优质内容”配合“档期传播”频获佳绩,好口碑助力相关作品成为热门IP

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因其具有的特殊性,在播出上逐渐形成了某些相对稳定的“档期”,例如七一节、八一节和国庆节前后,以及一些有关国家和军队的重大纪念时间节点,如抗战胜利周年纪念日、我军陆海空部队成立周年纪念日等。这些时间节点本身的纪念性需要,使得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播出恰好可以成为相关仪式性活动中的一部分。当然,众多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此种播出特点,一方面是此类作品天然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使然,它本身就是国家军事力量和国家形象的代言者,自然要承担相关的政治宣传使命;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就像电影商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电影档期”一样,某些类型电视剧的档期的形成并非完全是政治和行政力量的作用,作品与市场的关系本身也是促成这些作品选择播出时段的重要因素。当然,播出时间固然重要,作品本身的质量才是决定其获得认可的决定性因素。而好的作品在合适的时段播出,则由于既顺应了宣传又兼顾了市场,因而更容易获得成功。近年来不少优秀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正是依靠“优质内容”配合“热点档期”的策略从而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例如,2012 年国庆节期间,国内的电视荧屏上就出现了一股军事现实电视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热潮(注:这可以看作继 2009 年我国现实题材军事剧出现热潮的第二轮),此间播出的几部作品都获得较好的收视成绩,据统计:在中央电视台八套播出的《火蓝刀锋》全剧平均收视率为2.08%、收视份额为 6.24%,创央视八套电视剧年度最高收视率;《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播出期间,在全国网中平均收视率 1.73%,收视份额达到5.04%,成为国庆期间卫视频道的收视冠军 ;再如为迎接建军 90 周年,2017年 8 月由著名导演赵宝刚指导表现我军潜艇部队的《深海利剑》在浙江卫视播出期间,52 城收视率最高达到 0.911,稳居各省级卫视第一名,成为当年度收视表现最出色的军旅剧 ;而 2019 年适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两部军事现实题材剧《陆战之王》和《空降利刃》作为献礼剧目在国庆节前播出,凭借良好的品质,收视不俗。据统计:《陆战之王》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优酷视频、腾讯视频同步播出,仅播 2 天收视率就破 1,CSM59 城全国第一。播出不到一个月,《陆战之王》创下全国总收视第一,市场总份额第一的佳绩

可以说,面对电视剧产业化、市场化的空前挑战,近年来在众多优秀国产剧当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无一不是在作品质量上获得观众认可的口碑剧,这些作品始终紧贴部队建设改革发展实际,在军事变革和军事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甚至以超前思维瞄准未来军事发展方向来开掘作品主题,生动鲜活地呈现了我军在中国梦、强军梦指引下不断向前的奋斗历程和敢打必胜的新时代军队形象,为强军兴军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量。

当然,电视剧毕竟不是军事教科书,如何让受众喜欢看,还需要把相关理念诉求等落脚在艺术化的作品中去。从这个层面上说,近年来优秀的军事现实剧确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例如电视剧《火蓝刀锋》和《我是特种兵》,这两部作品都无一例外地突破了一个时期以来大量军事现实题材作品变为“演戏剧”的模式化叙事,剧中都增加了打击海盗的实战情节,不但呼应了军事改革“练为战”的主旨,而且由于将主人公置于和平年代少有的“生死考验”,情节上由“险”生“悬”,在强化剧情戏剧张力的同时,也让受众由军事训练演习的神秘感进入真枪实弹战斗的震撼感体验中,从而真切地体会到特种兵作战的特殊性以及人民军队保护和平的意义所在。当然,这两部作品还融合偶像剧、动作剧等人物塑造手法,注重在生活真实和艺术加工的平衡中赋予人物独到鲜活的军人情怀和情感,生动刻画出性格鲜明、智勇双全的新一代中国特种兵形象,为军事现实题材的作品注入了新的生机。也正由于上述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层面的良好表现,才在市场化竞争极为激烈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尤其是“我是特种兵”系列,连续推出三部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军事题材影视剧领域公认的“IP”,这在通常以商业剧垄断“IP”的影视市场中的确是不小的成功。

二、作品主题紧贴现实不断深化、叙事手法突破常规求新求变

在我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和影视艺术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电视剧艺术日臻成熟,叙事能力的拓展带来叙事主题、空间以及叙事手段的诸多新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近年来在主题和叙事上也呈现出值得关注的变化。例如在作品主题层面,近年来众多作品聚焦“练为战、战能胜”的军事训练主调和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的强军梦的创作诉求,围绕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状况,从国防、军队建设和军人个体三个层面上展开,在延续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以及牺牲奉献精神正面歌颂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相关命题的开掘,如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军人、军人与社会、军防与国防等,表达重心逐渐由国家命题向国家命题和个体表述并置转变;而艺术表现或叙事手法上,在把握电视剧艺术规律的同时,注意拓展题材优势所具有的表现空间,在情节设置、场面设计、人物造型、镜头运用以及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段上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努力提升作品及其思想的审美化和艺术化效果。

和平年代对于军队来说既是一种夙愿,也是一种考验。在世界局势依然动荡,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的情况下,作为长期处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军队来说,如何保证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做到有效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课题。“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可以看到,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改革不断加速,多层面的重塑不仅在思想意识上而且在练兵备战上使中国军队呈现出令世界瞩目的变化。作为直接表现我国军事军队和军人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展现解放军各军兵种在军事改革和实战训练中努力锻造精兵劲旅,如何呈现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风貌,已经成为此类作品创作的重点所在。例如电视剧《火蓝刀锋》和“我是特种兵”系列将叙事视角对准了现代军事力量中极为重要的一支队伍——特种兵,表现了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特战旅在现代军事训练思想和高科技军事装备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围绕提高战斗力所进行的改革训练。这两部作品都以主人公在军队的成长为主线,将严酷的体能技能训练、紧张激烈的军事对抗演习以及真刀真枪的实战战斗结合起来,彰显出中国特种部队“一击致命”的实战能力。再例如 2015 年第一部反映高原特种兵的《雪域雄鹰》,讲述了以主人公荣宁为代表的一群 90 后,在考验人类生理极限的西藏高原加入雪鹰特种大队,用青春热血和挑战自我,呈现出另类的青春励志。再例如 2016 年以我国第一支陆航空中突击旅诞生过程为背景的《陆军一号》,该剧聚焦改革强军和陆航组建,用体系化的作战思想和空地协同作战的现代战争要求来推进军队建设,一切从实战出发,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而 2019 年播出的《空降利刃》则同样是一部相当务实的作品。该剧讲述了在实战化训练的大背景下,空降兵某特战旅为了培育空军部队官兵全球化视野、信息化能力和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激发研究强敌、战胜强敌的血性忧患,组建一支全新的专职蓝军“锅盖头”,成为部队提升战力的磨刀石的故事。剧中所传达出来的全球化、信息化和全要素、体系化等军事思想都不再是一种高企的口号,而是扎实地融入“打赢”练兵的全过程,从而传递出极富时代感的新军事气息。

任何军事改革最终都需要落脚在基层部队和士兵身上,武器和人始终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如果缺少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敢于亮剑的英雄主义精神,任何先进的军事策略和高科技武器装备都无法让其成为“虎狼之师”,说到底,军队是需要硬骨头和血性精神的,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作为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军人来说,对英雄主义和军人血性的呼唤则更为必要和迫切。可以看到,近年众多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都强化了对战斗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表现,有些作品还将这种精神与剧中部队的特性结合起来凝练出具有时代感和号召性的激励口号或精神意旨,从而使得相关作品灌注有一种“战斗”风范。例如,电视剧《兵峰》中的“缺氧不缺精神”、《火蓝刀锋》中的“刀锋精神”、《空降利刃》中的“归零精神”,等等。《火蓝刀锋》中的“火蓝”象征着火焰的最高温度,而在高温中锻造锋利的刀锋,实际上就是淬火成钢,而全剧也确实传递出用一种“刀锋”精神激励和磨炼队员使其经受各种考验而成长为真正的刀锋战士的主调,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把每一滴热血都流进祖国的大海”,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因而生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再例如 2019 年的《空降利刃》,该剧将“勇敢归零”和“你在我在”的精神贯穿全剧,诠释出另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硬骨头精神。剧中的空降特种兵张启经历三次归零:第一次由王牌飞行员转战空降特种兵,需要重新出发;第二次从红到蓝,受命组建锅盖头带领队友一同归零重启;第三次急流勇退,弃任锅盖头大队长转做军事理论研究,再次挑战未来。全剧传递出的这种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的“归零心态”,就是勇往直前、勇于挑战精神的当代诠释。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曾经就现代俄军部队是否需要保留持刀展开过一番争论,最终决定继续保留,他们认为持刀不仅仍是军队最后的一种作战手段,而且其存在意义显然更大于此,这或许是英雄主义精神对于军队重要性的另一写照。

当然,电视剧作品的思想性只有通过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和视听手段的处理才会吸引到更广大的受众。从这一点来考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叙事策略和手法上更为灵活和有效,讲好故事才能更好地宣传已经成为共识。例如电视剧《我是特种兵》,该剧虽然也展现了一群“菜鸟”士兵经过磨炼成长为真正现代军人的惯常故事模式,但作品在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层面都表现出突破创新的努力,如该剧采用倒叙和闪回等叙事手法,多次出现多时空交汇叠加、多条线索参差交错,从而使得剧情发展一波三折,更具戏剧张力。此外,剧中充满电影大片水准的打斗场面、新式武器装备的精彩亮相、基于实战需要的战斗策略的实施等都成为吸引受众的重要看点。该剧正是凭借优秀品质,相继获得第 28 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华鼎中国十佳电视剧奖等荣誉。再如电视剧《热血尖兵》也采取了非线性叙事手段。该剧在剧情开始阶段,使用倒叙方式投下兄弟反目“炸弹”,让情节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而后采用插叙方式回述前史,铺垫情感,之后则采用常规手法循序渐进地展现工兵团训练的军营生活。这样多层次的叙事使得作品更显立体与丰富。而电视剧《雪域雄鹰》则融青春成长、残酷训练、反恐实战与西藏高原特有的雪山、雄鹰于一体,将现实与理想、个人与集体、和平与暴恐等做了艺术与真实兼顾的多重表现,将“90 后极地战士”这一特殊群体塑造得极富感染力,从而成为第 30 届中国电视“飞天奖”获奖作品。还例如《舰在亚丁湾》,作为中国远海战略背景下第一部表现我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电视剧,全剧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交织的手法叙事,既有基于真实事件基础的表现海军官兵与国际海盗斗智斗勇的惊险情节,同时也有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和维护和平使命的壮志豪情,以及军人及其家属生活状况与情感冲突的日常呈现,使得作品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纪实性,同时也具有生活化的感染力。

三、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同传统的电视媒介收看电视剧的单一传播不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剧跨屏传播不但成为可能,甚至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大有超过电视媒介之势。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采取“网台联动”或“网络首播”的播出模式,将互联网平台纳入传播阵营,实现作品传播效果和市场收益的最大化。这种趋势和潮流不仅在商业性较强的类型剧,如历史剧、玄幻剧、偶像剧等剧中大量出现,拥有主旋律身份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近年来也逐渐开始重视网络传播,在收视率之外通过点击量和关注度等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

例如电视剧《雪域雄鹰》于 2015 年 11 月 4 日在央视播出后,在媒体和观众好评的助力下,不仅收视率领先同时段卫视热播剧,网络点击量更是刷新了近年来军旅剧的纪录,播出过半就以 8 亿的点击量在视频网站的排名上荣膺榜首。同样在网络上取得好成绩的还有 2018 年的电视剧《军人使命》,该剧于 4月 5 日在视频网站爱奇艺上线,首日即突破 500 万播放量,上线第三天便登上VIP热剧排行榜第 4 名,手机客户端电视剧排行榜第 1 名。之后该剧在网络上的口碑、话题讨论量、网络流量不断攀升,到 4 月 26 日其播放量已突破 5000 万。正是意识到了网络平台的播出影响力,2019 年国庆节前后推出的两部军事现实剧《陆战之王》和《空降利刃》都采取了网台联动的播出模式。《陆战之王》选择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优酷视频、腾讯视频同步播出,而《空降利刃》则选择在江苏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应该说,网络传播有着传统电视传播所不具备的诸种特点,互联网播出和接收方式不仅规避了电视传播“定点定时”的弊端,而且由网络空间兴起的弹幕文化、表情包文化等也使得擅长网络传播的年轻人具有更多接受和解释作品的多元视角和多重机会,因而更易为年轻人群体所喜爱。这正如有研究者探讨电视剧“正剧”时所指出的“依托剧中人物形象或人物关系生成的微信表情包、在新媒体环境下观看剧集时生成的弹幕讨论等,诸种二次传播文本离散着原本具有集中度的‘正剧’文本,逐步表现出比肩甚至超越传统传播路径的潜质”。此外,在网络传播中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与其他“正剧”一样“因其相对严肃、审慎的题旨传达,受众在解码过程中才更有可能通过弹幕、表情包等形式生成去中心化、去深度化的个人解读,从而规避了这些类型作品在过去缺乏流行基础的状况”

事实上,在中国电视开机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网络传播由于自带社群聊天、评价评分、主题探讨、观感分享等功能已经成为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关注和探讨相关影视作品的主要渠道。反过来,这种自发的网络传播也在电视媒体之外扩大了相关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而优秀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自然也不例外,例如 2008 年的《士兵突击》最早开始在电视台播出时,影响有限,但是在网络平台上,众多网友成为这部作品的粉丝并通过各种方式为其做宣传,从而最终让该剧从网上火到网下。而近年来,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网络吸引受众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如“我是特种兵”系列,从 2012 年的第一部开始,喜欢该剧的网民就在网上积聚,通过组建论坛和发帖、跟帖的形式对这部作品进行关注和讨论,内容涉及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塑造等各层面。尤其是剧中的男主角庄焱更是得到了 95 后的追捧,一些 95 后在网络上跟 80 后、90后展开口水战,认为《我是特种兵》更能代表 95 后的信仰。这场网络上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其后续作品的期待值,之后 2013 年播出的《特种兵之火凤凰》被网友誉为中国版的《霹雳娇娃》,网络点击量超过 2 亿。不可否认,“我是特种兵”系列的成功,网络传播的力量功不可没。而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的《雪域雄鹰》在获得网友 8 亿点击量之后,该剧的制作方还通过网络平台来回馈网友,制作方特意公布一段珍贵的拍摄花絮。在这段花絮中,主创们带领观众重回拍摄现场:海拔3650 米拉萨河的无极限体能训练;海拔4600 米羊八井的山地实战军事演习;海拔 3100 米的林芝军事基地上演掸尘着陆等。这说明,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作品、制作者、受众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网络传播由于突破了常规电视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可以给我国军事现实电视剧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因此,在新的媒体语境下,作为主旋律的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想要获得更多关注,则必须重视网络传播的特点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传播渠道来看待而非传统电视传播渠道的补充。

总之,近年来我国军事现实题材电视剧以鲜明的时代感,承担着弘扬新世纪“军魂”的艺术使命,其所塑造出的军队和军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民族和国家形象,相关作品依靠过硬的内容质量和多元化传播手段在给予受众视听审美享受的同时,更传递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气息,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钙片。 LF62+zwBr1KU8YCbbhZgJohU8JWtSNihfn+iIuc68xofn/VWveni2i0tFp1FW7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