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关英雄的叙事文本一直都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历史中相当重要的构成部分。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英雄叙事”所建构的是人类精神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钙元素。因此,英雄叙事类的作品向来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中最值得珍视和骄傲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众多民族中流传甚广的文化遗产当中,记述英雄和英雄故事的史诗类作品居多,影响也最大,如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印度的《摩诃婆罗多》、芬兰的《卡勒瓦拉》(“卡勒瓦拉”直译意为“英雄国”),等等。我国各民族中也流传着众多歌颂英雄的作品,如举世闻名的三大英雄史诗——藏蒙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每部都在 20 万诗行以上,规模宏伟,气势磅礴,至今仍在口耳相传。

就我国英雄叙事类的文艺创作而言,历史上不乏优秀作品。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保存了不少歌颂英雄的诗歌,如《秦风·无衣》《魏风·柏兮》等歌颂了正义的卫国战争;而《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绵》等则可称为周民族的英雄史诗。在文史一体的古代经典文本中,影响甚广的众多历史典籍就是英雄叙事的集大成者,如《史记》和《汉书》中大量篇幅其实就是典型的“英雄叙事”。由此拓展,几乎中国所有传统文艺样式中都有颂扬英雄的作品存在,包括流传于民间各地的传统文艺(如天津快板、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对英雄赞颂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正是世代流传的英雄故事和英雄想象的结晶。而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各类话本、小说,如《七侠武义》《说岳全传》《杨家将》《穆桂英挂帅》《薛仁贵征西》等则在另一个层面上进行着对英雄的抒写和传颂,这种抒写和传颂甚至可以推到至今仍受众甚广的武侠小说。总之,对英雄歌颂的源流一直绵延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叙事”文化。

作为当今最具大众性的文艺样式——电视剧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叙述故事”和“消费故事”的渠道。自 2003 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首次突破万集大关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而若考察历史则会发现,中国电视剧艺术自诞生起就开启了“英雄叙事”的历程,并成为当代“英雄叙事”文化的重要构成。如 1958 年中国诞生了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9 年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火人的故事》,该故事取材抗美援朝中上甘岭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英雄叙事类作品;再如 1981 年播出的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它讲述的则是共产党员江波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中开展秘密革命斗争工作的故事,显然也属于“英雄叙事”。而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影视艺术和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英雄叙事”类的作品非但没有被众声喧哗所淹没,反而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阵营中非常嘹亮的一个声部,一大批作品受到了市场和受众的认可,如革命历史剧《长征》《八路军》《解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谍战剧《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以及当代军旅剧《沙场点兵》《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火蓝刀锋》,等等。这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所说,“近十年来,电视剧恐怕是中国诸般艺术门类里发展最为迅猛,进步最为显著的一门艺术。它无愧为中国当今最受欢迎、最具时代性和创新性、最有生机和活力的艺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之一。电视剧艺术在‘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中,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都发挥了别的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其中,“英雄叙事”类的电视剧更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构建当代中华民族英雄文化的重要力量。

以英雄叙事类电视剧中最为核心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为例,从诞生起就一直备受我国观众喜欢,尤其是 21世纪以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仲呈祥语)。我国第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是 1959 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火人的故事》,若从那时算起到今天,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旅程。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从萌芽起步到发展繁荣,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为萌芽期,后来由于“文革”的爆发陷入停滞,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逐渐兴起。此后,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一直稳健发展,优秀作品不断诞生,其中如《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乌龙山剿匪记》《英雄孟良崮》《雪震》等深受观众喜欢。1997 年四部军事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驱逐舰舰长》《有这么一群兵》亮相荧屏,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从而掀起了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热潮。自此开始,这股热潮一直势头不减,特别是进入 21世纪以来,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更是以潮涌的态势不断推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优秀之作,从而呈现出繁荣的局面。2000 年是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丰收年”,这一年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相继播出了六部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分别是《突出重围》《女子特警队》《壮志凌云》《惊涛》《光荣之旅》《波涛汹涌》,据《全国收视调查报告》显示,《突出重围》和《壮志凌云》的收视率分别达到 10.49%和 9.27%,《女子特警队》高达 13.87%。此后,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每年都有新作推出,例如,属现实题材的有《中国仪仗兵》《西线兵车行》《导弹旅长》《DA师》《归途如虹》《最后的骑兵》《热带风暴》《沙场点兵》《石破天惊》《垂直打击》《士兵突击》等;属革命历史题材的有《日出东方》《中国命运的决战》《长征》《新四军》《八路军》《雄关漫道》《井冈山》《开国领袖毛泽东》《上将许世友》《陈赓大将》《彭雪枫》《解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而值得一提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等带有另类风格的作品更是接连掀起收视热潮,这些作品以新的视角和叙事手段塑造了极富个性的英雄形象,为我国荧屏带来了一股新气息。此外一批由红色经典改编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也在 21世纪集中出现在荧屏上,如《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烈火金刚》《51 号兵站》等。

除以军事题材为代表的英雄叙事类电视剧在 21世纪获得较大发展外,具有英雄叙事风格的谍战剧和涉案剧也在壮大着我国英雄叙事的阵营,如谍战剧自 2006 年的《暗算》开始风潮渐起,在 2009 年国庆 60 周年之际曾经出现过一波创作热潮,有数据显示,2009 年有 60 多部谍战剧在全国各频道播出,如《潜伏》《誓言永恒》《保密局的枪声》《生死谍恋》《对手》《蓝色档案》《冷箭》《密令 1949》等。 之后,谍战剧的创作潮流未见明显减退的趋势,其间不断有优秀之作成为热播剧,如之后的《剑谍》《黎明之前》《五号特工组》《生死线》《战后之战》《黎明前的暗战》《风语》《旗袍》《借枪》《伪装者》《麻雀》《胜算》等,甚至在网络平台上,谍战剧也获得了极好的关注度,如《瞄准》《隐秘而伟大》等剧;再如涉案剧,虽然该类作品曾经因为创作的偏颇在 2004 年后一度处于“冷藏”状态,但在网络平台上,涉案剧屡屡成为爆款剧,如《白夜追凶》《法医秦明》等,而最近几年,传统电视平台上的涉案剧也再度获得新生,以《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动》《卧底归来》等为代表的作品取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值得提出的是,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以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良好表现成为电视剧当中的优秀之作(上面提到的电视剧剧目多数都曾获得过当年的“金鹰奖”、“飞天奖”或“金星奖”)。它们或以高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再现革命历史年代的光辉岁月,再现为了民族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代伟人领袖及我军将帅形象;或以充满激情的叙事讲述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英雄故事,彰显枪林弹雨下的英雄无畏;再或者以新的视角和观念全面关注我国当代国防、军队和军人,并在历史的参照下展现我军的成长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当代军人精神风貌和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探讨在新时期如何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以及如何建设适应现代战争的新型军队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等等。无论是归属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都相当突出地表明,我国英雄叙事类电视剧已经成为我国当代主旋律文艺的绝对中坚。

当然,任何文艺作品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存在的时代,我国英雄叙事类电视剧在 21世纪的繁荣发展,是有着较为复杂和深刻的社会背景因素的。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中国经济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道路,中国社会从整体上开始了转型,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社会格局被打破,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一切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人们实现自我和获取社会认可的可靠途径。而与之相应的则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等使得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物质至上、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不断弥漫并在相当程度上侵蚀着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奉献牺牲精神普遍缺失,社会缺乏一种来自民族心理的凝聚力,甚至就连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意识也变得弥足珍贵。“当旧有的秩序被打乱,以往人们信奉与崇尚的道德、上帝、英雄、价值、伦理、规则等纷纷变得模糊、虚空时,当现实的纷扰不宁和变幻莫测使人应接不暇时,虚无的气息便开始悄悄弥漫。适应这种社会心理,逃避现实、沉入历史、消解英雄、躲避崇高、亵渎神圣、玩味低俗等做法成为虚无心态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体现。虚无、焦虑、浮躁以及由此衍生的自恋情结成为社会心理的突出特点。” 这种“去崇高化”和“娱乐至上”的趋势状况在 21世纪依然延续,当荧屏上大量充斥明星绯闻、低俗调侃、寓性于乐、弱智矫情的娱乐节目时,当“超级女生”成为偶像、恶搞经典成为时尚的时候,“娱乐至死”似乎并非魇语。

一个民族的艺术精髓中如果缺乏崇高之美,缺乏英雄主义,那么这个民族的精神是否还称得上强健?这个民族是否还称得上优秀?这是令人深思的。

罗曼·罗兰写贝多芬传记,在前言里就有这样的一句话:现在德意志民族处在小智小慧当中,需要打开窗户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我们似乎也正处在这样的状况当中。有学者指出,精神上缺钙远比体魄上缺钙要严重。 随着我国电视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在电视剧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的当下,充满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崇高感的英雄叙事类电视剧的出现,恰恰就是进行了这种填充和修补,而它的兴起则正说明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英雄,需要一种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振奋个人、民族和凝聚社会的能量源泉,它所提供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带有召唤和回归的意味。

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自立是前提。古往今来,凡大国气象,都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体现在民族文化精神上,这种大国的民族文化精神一定是富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是充满阳刚气势,大气磅礴的,不仅为国人自己所骄傲,也被外人所尊敬。

不应否认,英雄主义的崇高品格始终是人们向往的一种审美对象,因为它是人类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

英雄主义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英雄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国家特色,有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和人格的震撼力,它是某一时期社会群体整体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流淌着英雄主义的精神气脉,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英雄文化”。因为文本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功效,所以,英雄一旦进入文本,便使得英雄们连同他们的故事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主体,是一直充溢着英雄之气和崇高之美的,那是一种英气勃发的生命力,是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生存、繁衍的依托,是抵御外族入侵和自然灾害的抗原。从最早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的传说,到屈原的怀国忧愤、杜甫的忧国忧民、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之歌以及戚继光、林则徐的民族大义,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的英雄壮举,都写就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篇章,那就是为国、为民、为气节、为正义的威武不屈的崇高精神。

就当下而言,虽然全能的英雄形象在艺术创作与意识形态传播领域被逐渐解构,兴起了去崇高化、反英雄化的潮流,但并不能断言当下的英雄缺位和信仰缺失。相反,在新旧体制交替、多元文化并行的时代,大众需要从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获得道德引导。无论在公领域还是私领域中,英雄仍是去恶扬善的主力。这其中,以“崇高和英雄主义”为核心诉求的英雄叙事类电视剧大有用武之地。可以说,作为一种大众文艺样式,英雄叙事类电视剧以“电视剧”模式延续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英雄文化”。

21世纪以来,我国英雄叙事类电视剧在叙事话语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既体现了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和其在艺术上所进行的不断探索,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归置着观众对其进行欣赏和评价的意旨范畴。纵观 21世纪以来的我国英雄叙事类电视剧,其在英雄话语表达上有所强化,这种强化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有着较为复杂的叙事机制,同时,这种英雄叙事还通过具体的叙事范式和话语特征彰显着英雄叙事类电视剧作为主旋律的核心诉求和作为大众艺术的表达之道,即在主流意识的传达上,强化着主旋律对社会意识的引导作用,并以强烈的审美诉求通过对英雄主义、崇高之美的极力渲染和张扬,在社会精神文化层面影响和塑造着当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流向;在大众审美接受层面,通过对当代大众审美趣味的多重植入,以广大群众乐于并易于接受的叙事文本、话语形式等,将英雄主义融会在多样化的表达中,努力使主旋律与大众和弦较为和谐地相互交融,从而验证并强化着意识宣教和娱乐大众合二为一的主流电视剧类型的生存法则。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认为“任何话语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并且与这一背景发生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可以把任何话语都看作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这启示我们,应当更加辩证地看待话语与其文化的复杂关系——话语有其既受制于文化又反思文化的两面性” 。英雄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话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下既表现出超越时代的继承性以及反思性,同时又表现出与时代发展的呼应和互动性,这在 21世纪以来的中国英雄叙事类电视剧中有着鲜明的印证。 GziIG6vCKlPKNCe/oEEeC02ovturQ9UE7MURg/vuyNQFjQSX3SCpfSWxqSCFjb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