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话语理论”和“英雄叙事”

一、关于“话语理论”和“叙事话语”

“话语”一说,源自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初指知识考古学中各个研究领域或各个学科具体的陈述组成,后被学术界广泛使用,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柯话语理论也被借用到文艺研究中,包括对电影、电视剧的话语分析、话语体系建构、互为话语性的研究等。而从叙事的理论而言,叙事话语不仅是表现世界的实践形式,同时在意义方面也担当着阐释世界、重组世界和创构世界的美学重任。因此,运用话语理论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阐述 21 世纪我国军事剧、谍战剧、历史剧、涉案剧等凸显的英雄叙事的深层机理等,从而对我国电视剧叙事的某些路径、潮流以及电视剧话语秩序的探寻更具建设意义的思考。

关于“叙事、话语、叙事话语”的研究,从近半个世纪西方叙事学理论的演进来看,叙事学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同时,其研究方法也呈不断深入细化之势。除少数对叙事学的总体研究外,基本上围绕“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两大层面展开。而叙事话语研究所关注的是叙述行为,重心放在梳理叙事作品的各种表现形式、寻求其美学规律。法国叙事学家杰拉尔·热奈特的重要著述《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为此方面的经典。此外,自福柯提出话语理论之后,话语理论逐渐拓展到政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学等研究领域,包括从 60 年代出现,70 年代在英、美、苏、德等国迅猛发展的话语分析研究等,如将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聚焦于诗歌、故事、影视作品等的文本分析。目前,西方国家的话语理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注重将话语的文本分析与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相结合,揭示话语结构隐含的思想意识,考察社会变迁过程中话语扮演的角色。

二、国内外有关英雄叙事的研究状况

国外有关英雄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或社会学领域,代表性的著作有悉尼·胡克的《历史中的英雄》(1964)、托马斯·卡莱尔的《英雄与英雄崇拜》(1937),这些作者都是将“英雄”的理念放置在历史学领域、社会学领域和哲学领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其中的历史与英雄的关系、英雄崇拜的精神分析等都已经成为经典理论;另一部涉及英雄叙事的经典作品为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1949),该作品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该书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由此构建起坎贝尔独树一帜的神话学体系。总体而言,西方有关英雄和英雄叙事的经典在英雄原型、英雄神话、英雄崇拜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和系统,但较少从话语理论或叙事学层面来进行探究。

国内有关英雄叙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文学领域,主要可以划分两大类,第一类是从宏观领域对文学文本中的“英雄叙事”进行历时性或整体性研究,如朱德发《现代中国文学英雄叙事论稿》(2006),就以现代中国文学中那些描写英雄故事又刻画英雄形象的叙事文本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五个创作阶段中“英雄叙事”的文化语境、演变规律和审美特征,并选取不同文化样态的英雄叙事文本进行了个案剖析;刘忠《建国前后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2004)对英雄人物的叙事模式做了主要描述;王文胜《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中感伤的革命英雄叙事》(2014)则对《“洼地上的战斗”》《百合花》等作品给予了分析;李宗刚《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发展脉络》(2009)将“十七年”文学的英雄叙事划分为两条发展脉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罗兴萍《试论当代英雄叙事小说中的英雄配置模式》(2009)将当代英雄叙事小说中的英雄配置模式总结为“英雄结义—五虎将—寻找与救世”。第二类则是针对某位作家所创作的英雄叙事小说或是某个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探析其中的叙事艺术和文化意蕴,如王长顺《〈史记〉英雄叙事论略》(2012)对《史记》中的“创业帝王、武官猛将、文臣参谋、侠义刺客、仁义游侠”五类英雄进行了分析;陶东风《“悲壮的青春”与梁晓声的英雄叙事》(2013)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以梁晓声为代表的知青文学中的英雄叙事进行了新的解读;杜国景《欧阳黔森的英雄叙事及其当代价值》(2016)对贵州籍作家欧阳黔森的小说中的英雄情怀、英雄形象给予了分析;傅逸尘《探触英雄叙事的精神内面》(2016)对军旅小说家西元及其小说的英雄叙事进行分析。国内文学领域对英雄叙事研究的成果颇丰,可以为电视剧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借鉴。

相对于文学领域,对电视剧领域的英雄叙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不仅没有相关的研究专著,论文文献也较为有限,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历史性的宏观角度或是类型剧的角度来探究英雄叙事,如李稚田(2008)在《关于英雄叙事:在视像文本中的考察》一文中总结出电影电视中的英雄叙事属于“完型叙事”,包括“英雄诞生”“英雄验证”“英雄建功”“英雄归来”四个环节;杜莹杰《新十年中国电视剧英雄叙事策略研究》(2010)从英雄崇拜、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人格样本、精神境界等层面分析了电视剧中英雄叙事的策略;杜莹杰、张一扬的《英雄、悲壮、崇高:中国电视剧叙事的审美维度》(2011)一文就从宏观视角,对中国电视剧中的英雄叙事进行了整体的美学分析,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电视英雄叙事相关照,认为中国电视剧中的英雄叙事体现出了悲壮美与崇高感共生的美学特点;夏冠英、罗珊的《当代电视剧的英雄书写》(2009)则提出“英雄叙事是关于英雄力量的书写与展示”这一观点,并从力量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电视剧中几类英雄叙事对英雄之力的呈现;余宏超的《中国大陆电视剧英雄叙事研究》(2011)则对改革反腐题材、历史题材及军事题材中的英雄叙事予以研究;李庚《美国罪案剧英雄叙事解读》(2014)指出绝大多数美国罪案剧都以英雄叙事作为其最主要的叙事策略,并从英雄叙事结构模式、英雄形象范式、英雄叙事话语层面对美国有代表性的罪案剧给予了分析;李庚《历史题材电视剧英雄叙事中的感伤美》(2011)一文则对历史剧中的英雄叙事给予了分析,并认为这种感伤美感心态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最为深层的意味和底蕴;沈晓梅、周泛海在《解构与重构——新世纪军事题材电视剧英雄主义叙事策略》(2010)中则对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英雄叙事从伦理叙事、原生态叙事、民间诙谐狂欢化叙事等策略层面给予了分析。其二,从文本分析角度对某一部作品中的英雄叙事给予了分析。如戴清(2004)对电视剧《林海雪原》的英雄叙事分析,该文从红色经典改编入手,谈到了作品原著小说到电视中的叙事差异,并指出“英雄崇拜”到“消费怀旧”的英雄叙事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格局的变迁;程致中(2008)分析了电视剧《闯关东》中呈现的草根英雄叙事特点;欧阳宏生以电视剧《中国地》为例分析了该剧中农民英雄叙事的模式特点;李道新(2009)指出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将传奇性与原生态结合起来进行英雄叙事,为电视剧叙事带来了难得的张力。

在国内,就电视剧中的英雄叙事的研究,不能回避其艺术实践梳理及历史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叙事策略和文本的审美分析层面,并多以文艺理论作为支撑,这难以系统地解释当前我国电视剧中英雄叙事所呈现出的诸多层面。 Jx54lGVk98LC/+OzJy66WgSQ4fP5mMt9XMj5ot5plZzr+9qSBrl1WEF9QlFFIk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