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社会各种复杂矛盾运动的结果。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诸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矛盾运动规律的逻辑使然,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不是一个纯概念的改变,而是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判断和重要结论,是我们党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视角来看,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揭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足的内在矛盾,并且在不同领域呈现不同的具体样态和表现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社会主要矛盾反映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具体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可称为生态供需矛盾。这对矛盾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生态领域产生的新诉求、新需要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在生态供需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此,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背景,从生态供需矛盾的视角出发,系统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对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路,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矛盾分析法、系统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

在整体结构上,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缘起,即绪论。第一章主要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与一般性说明,重点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为本书的主体内容做好了理论铺垫,确保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第二部分是主体内容,包括六章。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理论奠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首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理论溯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概念,并从思想溯源入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梳理,旨在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渊源和理论逻辑。其次,提出问题。第三章提出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并重点分析生态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方面,对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日益增长的内涵与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对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影响因素,即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进行学理分析和理论阐释,力求揭示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优质生态产品的深层关联。再次,分析问题。这部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在主要矛盾中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思维,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对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与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第四章主要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平衡问题,分别从生态文明建设内部、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生态文明建设外部三个维度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了“三生”之间的不平衡、区域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导致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第五章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充分问题,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关键词”——资源、环境和生态,集中分析了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综合治理不充分的具体表现和导致这些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从而达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整体审视和深刻把握。最后,解决问题,解决生态供需矛盾,积极寻求和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实施策略和重要举措,是本书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所在。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按照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逻辑思维,探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的可行对策和重要措施。第六章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的问题,主张通过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平衡发展,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城乡生态文明共同发展以及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平衡发展等举措,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平衡发展。第七章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充分的问题,提出要通过促进资源高效科学利用、提升环境污染防治水平、增强生态系统治理成效等举措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展。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平衡与充分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扩大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立场。

第三部分是研究结论。结语与展望部分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反思与前瞻。本书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系统研究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应对等问题。经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总结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实现了视角创新和观点创新,得出一些重要结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既是社会主要矛盾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具体表现,又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和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着力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补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短板,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平衡充分发展和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间的良性循环。这既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更回应了时代热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前沿。但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尽善尽美。由于力有未逮,本书尚有不足之处,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和研究意识,对生态供需矛盾展开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新的内容与活力源泉。 Hz9yYus7f/4PonXgM2ju8NBHBrkKPSbNnJ77Rq4x7BwALPdXgfEq1mbOjdVfAOk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