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一语,在汉语中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孔子《论语》云:“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具有多种功能。一是认识功能,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规范自己行为。二是调节功能,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统一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三是教育功能,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四是评价功能,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标准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五是平衡功能,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六是最初的调节功能,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
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这是道德的自律性特点决定的,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对普通百姓有要求,对官员又更多一层,这就是怎么用权,怎么做榜样,怎么爱民,也就是官德,因为他比普通百姓拥有更多的权力。权对官来说有两重性:一是可以为百姓办事,服务社会;二是可以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欺压百姓。好官坏官由此区分而来。官的政绩决定于他的能与德,但主要是德。有德无能至少不会办坏事,无德有能却可大大地办坏事。德是基础,是软实力,是一个无形的大磁场。所以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汉武帝选官时首重德,举孝廉;隋唐开始科举考试,重能亦重德;到明清更总结出“公生明,廉生威”。大凡一个政权,在开创之初,德和能都不成问题。替天行道,为民请命,自然大得民心,且自戒甚严,德风感天下。至于能,更是在战火中打出来的,无往不胜。而麻烦在于掌权之后,德渐松弛,能亦下降。
在两汉,长者之所以被尊为长者,是有道德要求的,做官则忠君爱国,礼贤下士,勤政爱民,这是官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主要内容有公忠为国、以民为本、立身持正、勤勉尽职、清正廉洁等方面;作为平民则仁而爱人、诚信宽厚。如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官要具有官德,与民同乐,亲民、爱民、为民,作为百姓则要有人品,遵守处世准则,有道德吸引人,是人品的楷模。人品是什么?人品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其核心是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而好的人品则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与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的氛围等息息相关。
前四史记载长者(直接或间接被尊称为长者)凡 38 例 ,拟对他们表现的道德修养分两类进行讨论。
第一类,穷则独善其身,为人做事洁身自好,有修养,是“修身齐家”的个人道德表率。陈婴诚信谨厚 ,为人诚实而谨慎。乌江亭长救人于危难 ,在别人生死一线之时,不顾个人安危,敢于伸出援手。刘邦仁而爱人,还喜欢救济别人。 周勃木强醇厚。 卫绾忠厚醇谨。 直不疑礼让不争,舍金至德。 孔车爱主如君,不趋利避害,收葬主父偃,武帝嘉许。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名于郡国天下。 “寇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任光“少忠厚,为乡里所爱” 。卓茂让马,宽仁恭爱。 刘宽让牛,有直不疑让金之风。 赵憙“少有节操”,虽欲复仇,但不乘人之危。 郭丹为人“小心孝顺” 。赵孝争死,兄友弟爱。
直不疑,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在汉文帝的时候,他曾经担任郎官。一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请假回家,但是这个人错拿了另外一个郎官的黄金。不久,黄金的主人发现黄金丢失了,便胡乱猜疑是直不疑干的。对此,直不疑没有做任何的辩驳,他买来了同等的黄金,交给了失主。过了几天,请假回家的郎官返回来,把错拿的黄金交还给了失主。这个丢失黄金的郎官十分地惭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十分地大度,没有任何怨言。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直不疑是位忠厚的人。
孔车,在长者之中绝对是个小人物,史书没有为他立传,他所以青史流名,流芳百世,绝对是因为他心志善良,冒死收葬了被汉武帝下令族诛的主父偃。他的事迹也只附于主父偃传中,孔车只是主父偃大红大紫时的众多宾客中很普通的一员,不是王公大臣,不是文官武将,也不是什么饱学之士,在主父偃权倾朝野之时,孔车也没有借势富贵,后主父偃身败名裂惨遭诛杀的时候,至亲好友和势利小人避之唯恐不及,无人敢收尸,唯独孔车冒着杀身之祸收葬主父偃的尸体,史载“唯独洨孔车收葬之。天子闻之,以为孔车长者也”。孔车知恩图报,有胆量有血性,令人敬佩。
卓茂有一次出门,有人说卓茂骑的马是他的马。卓茂问那个人说:“你丢马多长时间了?”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有这匹马好几年了,心中知道那个人弄错了,但默不出声,解开马交给那个人,自己拉起车离去,回过头说:“如果不是你的马,劳驾到丞相府还我。”后来,马的主人从别处找回自己丢的马,就到丞相府还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毫不怪罪他。
刘宽,字文饶,是弘农华阴人,父亲刘崎,在汉顺帝时曾任司徒。刘宽少年时研习《欧阳尚书》《京氏易》,尤其擅长《韩诗外传》。通晓观星、占卜、算术、历象等,号称知识渊博的儒士。刘宽一次外出,当时有人丢了牛,就在刘宽车中找到一头牛说是他的。刘宽不作辩解,下车步行回家。不久,认牛的人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牛而把刘宽的牛送还给他,并磕头谢罪说:“我愧对长者,愿意接受您的处罚。”刘宽说:“东西有类似的,事情容许有失误,麻烦你送回来了,可以拿什么来感谢你呢?”州里的人都佩服他这种宽宏大量不与人计较的精神。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县人(今河南南阳人),少有节操。更始帝被杀,赵憙归附光武帝,任简阳侯相。经荆州太守举荐,任平林侯相。后拜任怀县县令,又升任平原太守。公元 51 年,拜任太尉,赐爵关内侯。赵憙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年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孝顺父母、兄友弟爱、救人危难、宽厚仁爱、诚信老实、宽宏大量、不争强好胜、更不乘人之危威吓报复,这些都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美德,如镜子一样,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美与丑、善与恶、君子与小人。“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原是善良的,为何有些人会变得如此丑陋?是贪欲,是占有,是那自私自利的恶念。只有提倡这些美德,宣扬这些美德,践行这些美德,才可能纯洁人的心灵、净化社会风气,这样才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古人尚且努力如此,今人为何不可?
第二类,达则兼善天下,为官理政有官德,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道德模范,表现为忠君爱国,勤政爱民,治理有方。
首先是忠君爱国。赵王张敖待刘邦持夫婿之礼,守君臣之义,被属下称为长者。 袁盎在朝,维护君主人臣之义,绝梁王之望 ,确保皇权顺利过渡,维护国家稳定。周勃尊刘氏正统,抗外戚恶逆,阻止了外戚夺位,有立辅文帝之功。 卫绾忠君不存二心,敢负太子之意,不投靠新主,不赴太子之宴,敦厚谨力。 田叔“切直廉平”,治梁王,事存宽厚,为鲁相,劝王立名 ,帮助梁王树立好的威信。赵憙忠君劝叛,诛恶锄盗,百姓歌之。 郭丹为更始帝发丧,尽人臣之忠,廉直公正有名臣之风。 王龚在位恭慎,辟命长者,匡正宦权。 刘虞忠君爱民,宗室典范。 滕延不阿宦权,志在匡正,治理有名,人称长者。 周嘉危救何敞,忠信亮直,为臣为吏之范。 朱浮讥讽苛察欲速之弊,极言规劝人言,是方正之臣。 孟舒忠信勇直,士卒不驱而死 ,争相为他买命,让他驱使为国效力。韩安国,国之重臣,能文能武,智取当世,忠君爱国,推贤举廉。 张敞为官,“奖罚分明,见恶辄取”,有治名。 黄霸,治为天下第一,国之能臣。 寇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治郡纳降,国之良臣。 卓茂为民有德,勤政有方。 任光文治武功,国之能臣。
袁盎,字丝,是西汉时的大臣,楚国人,后徙安陵。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后来袁盎罢官闲居在家,汉景帝经常派人来向他询问计谋策略。梁王刘武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向景帝进言劝说阻止,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刺杀袁盎。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你,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
张敞,字子高,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徙居茂陵。父张福事汉武帝,官至光禄大夫。张敞事宣帝时,徙居杜陵。张敞治理很有方法。当时长安境内的社会秩序很乱,偷盗事件层出不穷,负责长安地区的京兆尹一职几度换人,都不称职。宣帝召见张敞,问以治禁之策,张敞充满信心地答应能办好此事。于是宣帝就下诏调张敞为京兆尹。张敞到任后,了解到境内社会秩序混乱(尤其是长安),盗贼甚多,商贩和居民深受其苦。他通过私行察访,向长安一些老年人询问,终于查出盗首原来是几个家境很富足、外出时还有童奴相随的人。街坊邻居们谁也想不到他们竟是盗首,平时还以忠厚长者相待。张敞察知后,不动声色,派人分头将几个盗首召至府中,列举了他们所犯各案,要求他们将诸窃贼全部拿交,借以赎罪。几个盗首说:“今天我们蒙召来此,必为同伙窃贼所疑,如能允许我们权补吏职,方可如约。”张敞当即允诺,给他们全部安排了官职,然后让他们回去。盗首回家后,设宴欢庆,遍邀同伙入饮。那些窃贼不知是计,一齐赶去赴宴祝贺,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盗首按照在张敞府拟定好的计谋,乘机将每个盗贼后背都涂上红色,好让守候在门外的捕役辨认。盗贼们饮罢辞出,即被捕役一一捉拿。这一下就捕捉数百名盗贼。从此,长安市内社会秩序一新,偷盗事件极少。
黄霸是能臣,政绩斐然。史载汉宣帝非常注意国家治理,多次颁发恩泽诏书,但官吏没有努力让百姓都知道。黄霸为太守时挑选品行好的官吏,分别宣布诏令,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好意。命驿馆、乡里治所都喂养鸡猪,以便赡养鳏寡贫弱的人。然后制订教令,设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于民间,勉励他们做好事防止奸邪之徒,以及致力农桑,节俭增财,种植树木、喂养牲畜,不喂养吃谷的马匹。细小之事,起初极为繁多,但黄霸凭自己的精力极力推行它。黄霸见到吏民,从与他们的谈话之间探求,询问其他隐私,以作参考。黄霸曾想有所考察,于是挑选了年长廉洁的属吏并派他巡视,告诫他不要泄露出去。这一属吏出去后,不敢在驿站停留,在道旁进食时,乌鸦迅速抓取了他所要吃的肉。有个准备到郡府谈论事情的人刚好看见了,黄霸与这人谈到了这件事。过了两天这个属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看见他后欢迎并慰劳他,说:“非常辛苦!在路旁进食却被乌鸦把肉叼走。”这个属吏大惊,认为黄霸全部知道他的行踪,黄霸所询问的,这一属吏连极小的事情都不敢隐瞒。鳏寡孤独有死了而无法埋葬的,全部用信告诉黄霸,黄霸全都为其分别加以处理,某地的大树木可做棺材,某亭的猪子可用来祭祀,下吏前去验看后发现一切都如黄霸所说。他记事的能力之强达到这种地步,吏民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都称赞他神明。因此,奸邪之徒离去到了别的郡国,盗贼一天比一天减少。
黄霸尽力实行教化,若有不从的,然后才使用刑罚,从不轻易替代损伤长吏。许县丞年老,犯耳聋病,督邮将此事告诉黄霸并想赶走他,黄霸说:“许县丞是一名廉洁的官吏,虽然年老,但还能拜起送迎,即使很聋,又有什么妨碍呢?姑且好好地帮助他,不要使贤能人失去志向。”有的人询问他的缘由,黄霸回答说:“多次变换长吏,欢送旧官迎接新官的费用和奸滑小吏乘交接之际弃匿簿书来盗取公物,公私所耗费用很多,这些都应当由百姓拿出,所更换的新官又不一定贤能,有的不如以前的官吏,只是增加混乱。大凡治理之道,不能太苛求吧。”黄霸靠表面宽大暗中明察得到吏民拥护,户口每年增加,治绩为天下第一。皇上征召他担任京兆尹,俸禄二千石。
其他人不一而足,不一一说明了。
在古代,忠君与爱国很难区别开,“朕即国家”,所以那时候,无论官员和百姓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正统思想,要拥戴自己的皇帝,维护正统统治,做忠臣良民,不做乱臣贼子,这是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所决定,具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君主,有的有君主,也是君主主宪制国家,君主只是象征,多数并没有实权,对国家没有控制力,忠君思想已绝对过时,但爱国并没有过时。
其次是爱民。刘邦持义爱民,得军民之心,而得天下。 张欧治刑,轻刑慎罚,仁而爱人。 钟离意爱民如子,释囚葬母,不避诛责,谏争主上,国之良臣。 张释之“守法不阿意”,非口辩之虚言,立恻隐之实。 刘宠仁惠,治民大化,百首持钱。 刘昆治民德政,有降雨止风之能,感虎负子渡河之德 ;儿宽温良廉智,位至三公。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年轻时在郡中做督邮。太守认为他很贤能,于是让他在县里做事。汉光武建武十四年,会稽郡发生大瘟疫,上万人死亡,钟离意独自一人,亲自抚恤灾民,筹集分发医药,所属百姓多借此才得以保全并度过灾难。
后钟离意被推荐为孝廉,第二次提升,被征召入大司徒侯霸府中,朝廷诏令他负责押送囚犯到河内府,时逢冬天寒冷,犯人染病不能前进。路过弘农时,钟离意转移到属县让其为犯人制作衣服,属县不得已把衣服交给他,却上书汇报了事情的经过,钟离意也详细汇报了事情的经过。光武帝得到汇报后,把它拿给侯霸看,并说:“你任用的属下用心怎么这么仁慈!确实是良吏呀!”钟离意竟然在道路上除去了犯人的枷锁,放纵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与他们约定日期,他们按时到达,没有一个人违期。回来后他因病免官。
钟离意后又被任命为瑕丘县令,有一个叫檀建的小吏,在县中盗窃,钟离意屏退众人,向他询问实际情况,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施加刑罚,就让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说此事后,为儿子备下酒,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以义杀人,你有罪,这是命呀!”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此后,钟离意改任堂邑县令,县里人防广为父亲报仇,被送入监狱,他的母亲又病死,防广哭泣不吃饭,钟离意同情他,于是允许防广回家,使他能够殡殓母亲,县丞及其他属吏都争论以为不可,钟离意说:“如果获罪,归于我一人,决不连累大家。”于是将防广放走,防广殡殓母亲后,果然回来入狱,钟离意暗中向上级汇报,防广最终得以减免死罪。
汉章帝即位后,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当时交趾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被召回处死,把家庭资财登记没收入大司农府,皇帝下令将赃款赐予群臣,钟离意分得珠宝,全部放在地上且不拜谢。皇帝感到奇怪并询问原因,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住饥渴而不喝盗泉之水,是厌恶它的坏名声,这些不干净的赃款,确实不敢接受。”皇帝叹息说:“尚书的话太清廉了!”于是改用府库里的三十万钱赐予钟离意,调官做尚书仆射。
当时,皇帝下诏赐予投降的胡人后代细绢,负责文案的尚书把细绢数量的十误写为百,皇帝看到司农呈上的文章,大怒,召来尚书郎,准备杖打他,钟离意于是进来叩头说:“失误,常人都能够容忍,如果把懒散大意当作过失,那么我的职位高,罪责应较重;尚书郎职位低,罪责应轻一些,错误全在我一人,我应当首先被定罪。”于是,他脱去衣服接受杖打。皇帝怒意消除,让钟离意戴好帽子并赦免了尚书郎。钟离意做官五年,用仁爱感化人,百姓多富足,后因长久得病死于任职期间。遗言上书陈升平之世,难以急化,宜少宽假。
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齐悼惠王的后代。悼惠王儿子孝王将闾的少子封牟平侯,他的子孙就迁居牟平。刘宠的父亲刘丕,很有学问,人们称是儒学大家。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后来,他四次迁升担任豫章太守,又三次升迁担任会稽太守。山里的老百姓朴实拘谨,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往往被官吏欺诈。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他被征召任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父老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无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像您几位长者所说的那样好呢?你们辛苦了啊!”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后来刘宠调任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因为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而免官。不久,被授予将作大匠,再任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接连任司徒、太尉。建宁二年,因测算日食有误而免官,回归乡里。
刘宠前后连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屋舍,打扫干净,专门等待刘大人到来,您不得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当时人称他为长者。刘宠因年老病死在家里。
张欧、钟离意、刘宠等能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在所治理的地方施行仁政惠民,百姓安居乐业,得到百姓的拥戴爱护,体现了官民鱼水之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明白了这个道理,执政者、治理者、官员才会真正地对民众产生敬畏之心、依附之情,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一副对联说得好:“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综上所述,所以作为长者,必须要符合道德条件的,就是道德修养高。于己,则要修身养性,诚信忠厚、宽仁爱人;于国,忠君爱国,治为典范。一句话概括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得志则造福天下百姓,不得志则洁身自好拒腐败”。
当然瑕不掩瑜,不能说作为长者,一点道德问题都没有,如虽说周勃是长者,却有嫉贤妒能的记载。《汉书·贾谊传》载:“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周勃等诋毁贾谊,致使文帝疏远贾谊,周勃是怀有政治私心的。但相对于周勃一生忠君事主辅立汉室的主要方面来说,诋毁贾谊就成为非常次要的方面了。周勃堪称人臣之典范,作为长者,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