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04年,笔者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以“社会转型期档案利用政策与开发策略研究”为题申报教育部优博论文资助项目获得批准,项目号为200468。项目历时6年,形成的最终研究成果即本书。在6年中,笔者主持的课题组对社会转型期的档案利用政策及开发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精心制订研究计划并结合实践变化科学地调整研究方案。项目申请之初,成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斌教授、王英玮教授、钱毅副教授、齐虹副教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冯惠玲教授、张斌教授、王英玮教授以及后来邀请的张辑哲教授成为项目的顾问指导;钱毅副教授、齐虹副教授以及后来吸纳的李扬新博士成为项目的骨干成员;笔者的部分硕士生参与了项目研究并承担了文献收集整理或阶段性成果的初稿写作工作。

以“社会转型期档案利用政策与开发策略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利用是档案界长久关注的重点问题。就专业而言,它是检验收集、整理、鉴定和检索等各项档案业务工作质量并推进其发展的主导性环节,代表着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就社会而言,它是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窗口”,是满足社会需求、实现档案专业社会功能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会结构正在经历巨大的变迁,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文化的转型和法制的完善,都对档案利用产生了很大影响,也相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档案利用如何适应社会转型的需求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选择利用政策与开发策略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有着精心考虑。档案利用本身是一个研究范围很广的领域,既包括基础理论层面的内容,又涵盖应用理论和技术层面的内容。之所以选择利用政策作为切入点,是因为这是研究当前档案利用适应社会转型需要的关键性课题。一方面,利用政策在利用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无论是利用形式的设计,还是利用措施的确定,都必须以政策为先导;另一方面,利用政策作为国家政策整体的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其他政策,特别是相关的信息政策都有着密切关联,以利用政策为主线来研究社会转型期的档案利用,既能为综合透视社会转型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方位影响提供最适当的“焦点”,也可由此“辐射”开去,全面把握完善利用政策与开发策略所需的合理“参照”。

具体而言,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尽管我国已制定有利用政策,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法制环境的改变和文化观念的变革,现有政策的内容建设和执行效果均已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利用的开展,妨碍了档案作用的发挥。因而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研究档案利用政策,剖析政策的现有局限,为制定或完善转型期需要的利用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研究档案利用政策与开发策略也具有突出的实践价值。第一,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档案利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提供对策方案。第二,有助于满足我国当前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体制的变革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相关政策问题,探索档案利用政策的优化将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提供政策支持。

正因为充分认识到项目研究的重要意义,笔者带领课题组在6年中展开了认真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对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利用及开发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梳理出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发展脉络,对国外发达国家档案利用政策的成功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并合理借鉴,总结出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现有不足,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完善建议。

本书作为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部全面研究社会转型期档案利用政策的专著。主要内容由以下六章组成。

第一章 时代背景勾勒:社会转型及其对档案利用的影响

第二章 基本概念解读:从政策到档案利用政策

第三章 现状调查分析: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利用及开发的整体状况

第四章 发展脉络梳理: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历史与现实

第五章 国外经验借鉴:代表性国家档案利用政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第六章 完善对策建议: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改进策略

本书内容丰富且体系完整,结构设计具有内在逻辑严密的特点。第一章“时代背景勾勒”意在确定本书的时空范围,帮助读者了解社会转型的内涵、特征及对档案利用产生的影响。第二章“基本概念解读”意在确立本书的概念基础,帮助读者了解从政策、信息政策、档案政策到档案利用政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第三章“现状调查分析”意在明确档案利用政策的基本环境,帮助读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我国档案利用及开发的整体特点。第四章“发展脉络梳理”意在明晰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发展进程,帮助读者认清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现实不足。第五章“国外经验借鉴”意在拓展研究视角,帮助读者认识我国档案利用政策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通过以上五章的铺垫,第六章提出完善对策自是水到渠成,读者可以明了当前我国档案利用政策建设的优化思路和举措。可见,本书的结构设计是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

本书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填补了国内对社会转型期档案利用政策系统研究的空白,课题组在项目申请之初曾对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作过述评,指出国内对档案利用政策与开发策略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已有成果大多集中在档案利用效益、利用形式和措施、用户需求等问题上,几乎未见档案利用政策的系统研究成果。本书是研究社会转型期档案利用政策的系统成果,选题新颖,学术价值明显。它界定了档案利用政策的概念,明确了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历史分期,评价了我国档案利用政策体系及内容的优劣,指明了发达国家档案利用政策以资借鉴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我国档案利用政策在导向、体系和内容等方面的完善思路。这些丰富内容对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也具有突出的实践应用价值。一是基于档案利用政策本身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题,二是因为课题组在项目研究中运用了实践调查和典型调研手段,使获得的数据和材料具有原始和可靠的特点,立足实践调研的优势有助于提升本书内容的应用价值。本书对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现有不足的客观分析,对发达国家档案利用政策成功特点的科学总结,均有助于我国档案利用政策制定部门看到和吸取“他山之石”,以补我国之短。特别是本书终章直接就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导向、体系完善和内容优化提出的具体对策,可以为当前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优化建设提供重要现实参考。

基于选题的新颖性,本书的学术思想具有颇多创新点。它立足对我国档案利用及开发总体状况的分析调查,指出社会转型对我国档案利用及政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明确提出我国档案利用政策在发展水平、体系建设、内容制定等方面存在不足,比之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距,由此建议我国基于文化休闲导向建设档案利用政策;构建层次分明、体系配套的档案利用政策;在档案利用政策的内容规定上,完善开放政策的责任规定,弥补档案利用规定的权利缺憾,实行档案利用合理收费等。

本书的写作依托丰富的素材和翔实的资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运用实践调查、数据分析、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研究手段,结合使用归纳、综合、比较等方法加以完成。本书还具有观点鲜明、文字通畅等特点。

本书由于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读者对象既包括高校档案专业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档案研究人员,又包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以及其他档案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包括与档案利用政策有相关切身利益的社会群体。

本书框架由黄霄羽规划和设计,参加写作的成员有钱毅(第三章第二节)、齐虹(第三章第三节)、李扬新(第四章、第六章第三节),附录的调查问卷由钱毅和齐虹设计,其余部分由黄霄羽执笔、修改完成。赵传玉、于丽娜、吴克萍、陈艳、陈香、张杰、熊文娟、谢佳祎、吉治宇参与项目研究形成的阶段性成果成为部分章节的初稿基础,刘守芬、白璐参加了参考文献和部分内容的整理工作。全书由黄霄羽统稿、审定。

本书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提供的“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立项支持。感谢所有指导、帮助和参与项目的研究人员,感谢冯惠玲教授、张辑哲教授、王英玮教授、张斌教授对项目的顾问指导,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的沃晓静老师在项目进展中给予的咨询帮助,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04和2005级部分硕士生在文献资料收集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此外,还要感谢在项目研究中被引用文章或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他们的智力成果为本书的写作作出了贡献。

本书初版近十年之后,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再版修订本。第一作者对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涉及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特征、利用政策的发展更新等,特别是档案利用法规政策的修订时间和废止情况都根据最新变化予以调整和增删,以符合现实情况。

本书的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黄霄羽
2020年1月18日 v0YaarYXeBcyKli1nygqObpL8V0iOcjINxcxIteA8PlnjH+VKG4TxTwi9j2Yuk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