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本“意气”论
——《日本意气》译本序跋

江户时代近二百七十年间社会安定,文化重心由乡村文化转向城市文化,城市人口迅速扩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享乐化,市井文化高度发达。有金钱而无身份地位的新兴市民阶层(町人)努力摆脱僵硬拘禁的乡野土气,追求都市特有的时髦、新奇、潇洒、“上品”的生活,其生活品位和水准迅速超越了衰败的贵族、清贫而拘谨的武士,于是,町人取代了中世时代的武士与僧侣而成为极富活力的新的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如果说平安文化的中心在宫廷,中世文化的中心在武士官邸和名山寺院,那么德川时代市民文化的核心地带则是被称为“游廓”或“游里”的妓院,还有戏院。“游里”不必说,当时的戏院也带有强烈的色情性质。正是这两处被人“恶所”的地方,却成了时尚潮流与新文化的发源地,成为“恶之花”

“美之草”的孳生园地。游里按严格的美学标准将一个个游女(妓女)培养为秀外慧中的楷模,尤其是那些被称为“太夫”的高级名妓,还有那些俳优名角,成为整个市民社会最有人气、最受追捧的人。那些被称为“太夫”的高级游女、潇洒大方的风流客和戏剧名优们的言语举止、服饰打扮、技艺修养等,成为市民关注的风向标,为人们津津乐道、学习和模仿。富有的町人们纷纷跑进游廓和戏院纵情声色,享受挥霍金钱、自由洒脱的快乐,把游里作为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与温柔乡,在谈情说爱中寻求不为婚姻家庭所束缚的纯爱。当时的思想家荻生徂徕(1666—1728年)在《政谈》(卷一第九节)中忧心忡忡地说:“……达官显贵娶游女为妻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普通人家越来越多地把女儿卖去作游女……游女和戏子的习气传播到一般人身上,现在的大名、高官们在言谈中也无所顾忌地使用游女与戏子的语言。武士家的妻女也模仿游女和戏子的做派而不知羞耻,此乃当今流行的风尚……。”在这种情况下,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以肉体为出发点,以灵肉合一的身体为归结点,以冲犯传统道德、挑战既成家庭伦理观念为特征,以寻求身体与精神的自由超越为指向的新的审美思潮。这种审美思潮在当时“浮世草子”“洒落本”“滑稽本”“人情本”等市井小说乃至“净瑠璃”“歌舞伎”等市井戏剧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反映和表现。在这种审美思潮中产生了“通”“粹”“意气”等一系列审美概念,其中的核心范畴便是“意气”。从美学的角度看,这正是当代西方美学家所提倡的一种“身体美学”。“意气”审美思潮由游里这一特殊的社会而及于一般社会,从而成为日本文学、美学中的一个传统。可以说,“意气”已经具备了“前现代”的某些特征,代表了日本传统审美文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和最后一种形态,对现代日本人的精神气质及文学艺术也产生着持续不断的潜在影响。 PjzQtU7/K8E2ZdEKNGt3ijFWmrN7RSUNAO9mrdRWVVhIrK1DkUVLu1npZNwe833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