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经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量的重复增长,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魅力。中国制造突现的同时,也暴露出中国在研发方面的短板,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基本在欧美国家的垄断型企业的控制之下。归根结底,欧美企业的强势,是与科学研发和应用产业化密不可分的。欧美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等,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欧美企业的先发优势与基础。
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这是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意义的。这必将使中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升级,更会使中国经济从量向量质并进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中国创造”必然由创新开始,而创新有两个路径:
一是基础创新。在基础创新方面,国内企业与欧美的跨国公司对比,有天壤之别。基础创新是由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决定的。例如一年一届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物学奖的获得者基本为欧美国家的科学家。欧美的企业给科学家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科学家在研究上可以心无旁骛,科研成果则由欧美企业完成产业化,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则是开创一个新的行业、产业。由此来看,任正非、马化腾提倡中国国内培养青年科学家,更是从注重基础创新领域开始。基础创新,任重而道远!
二是应用创新。在应用创新上,国内企业可谓是世界企业界中的王者。应用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两个范畴。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附加值创新。经营创新能够极大地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市场规模。近年来,国内企业在经营创新上有极大的发展,促进了行业发展与产业加快升级转型,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功不可没。
创新是有迹可循的,从四大发明,再来看相关产业的创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意义深远。唯有创新,才可能引领未来。创新不仅要有战略方向,更要有牺牲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塑就企业的强大。对中国企业而言,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才是王道!中国企业的创新正在砥砺前行,中国创造已然开启征程。
刘义军
2019 年 7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