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煤炭产业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自然资源并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是认为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物质基础。认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都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地区应集中力量生产并输出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输入本地区存在比较劣势的商品,这种分工可以使各地区都获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理论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指出了方向。李嘉图认为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随着资本积累和人口增加,土地由优到劣,边际收益出现递减的趋势,边际报酬递增的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贡献会被边际报酬递减的自然资源消耗消减,最终减缓经济增长速度。认为自然资源约束限制了经济长期发展,技术进步可以减轻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但是,李嘉图并没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内生机制。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认为任何生产都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劳动和相应的自然物体,即现实中已经存在或者自然成长的物体。经济增长取决于自然物体、资本和劳动这三要素的数量和性质,三要素的增长放缓,经济增长也会失去动力。他的静态经济理论认为自然资源、物质资料、人口应处于零增长状态,通过提高道德水平来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

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对于自然资源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并不是研究的重点也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相关理论。

(二)新古典经济理论

在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学家倾向于将自然资源作为生产成本来研究,提出自然资源的“中性假说”,认为自然资源不会影响资本、劳动和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和劳动能替代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自然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自然资源可以分为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是指自然资源数量短缺,相对稀缺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的约束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来缓解。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及劳动。其中土地是指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一切影响经济的自然力量,土地报酬递减并不是永恒的,随着知识积累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报酬递增会抵消自然资源在经济中的边际报酬递减作用。他对“马尔萨斯陷阱”提出了质疑,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可以缓解自然资源的稀缺,经济的外部性能使财富的增长超越人口的增长。但是马歇尔的这一观点只是基于一国经济的立场,对于全世界而言,对外贸易并不能使自然资源短缺有所改善。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研究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产生了争议,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源禀赋是天然财富,是自然红利,这些自然资源构成经济增长的基础。 Heckscher-Ohlin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建立了资源禀赋模型,认为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不相同,生产不同的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也不同,一国如果大量使用本国区域内具有天然禀赋的生产要素去生产某种商品,此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这一模型将自然资源看作决定经济运行和对外贸易的关键性要素。但是,进入 20 世纪中后期,很多资源导向型经济模式出现问题,另外一些自然资源贫瘠地区经济却得到高速增长,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得出与传统理论相矛盾的结论,认为在较长时间内,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自然资源优势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福音”,甚至是“诅咒”。“资源诅咒”假说兴起,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重点集中于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及“资源诅咒”的证伪等。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石油危机,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增速放缓,“新马尔萨斯主义”提出经济增长存在极限。罗马俱乐部指出生态系统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会耗尽,使经济陷入停滞。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上升。

Romer和Lucas在新古典的区域增长理论基础上,将人力资本和知识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了内生技术变化的新增长理论,重新界定了经济增长动力。 Romer认为知识的积累促进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存在的溢出效应减弱自然资源在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的倾向,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因此人力资本和技术都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 Romer在生产函数中加入了自然资源变量,认为当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相等时,平衡增长路径存在。虽然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但技术进步可以弥补自然资源限制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损害。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可以靠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和知识打破。

随着人力资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日益得到重视,经济增长理论关于自然资源的研究已经不是重点。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技术、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函数,而自然资源是能够被其他生产要素替代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所关注的自然资源约束经济增长的问题被视为生产成本问题;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利用价格、技术、创新等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禀赋的作用仅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部分学者认为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要素可以无限地替代自然资源。可是全世界的自然资源总量是固定的,其他的生产要素不能无限度地替代自然资源,而且这些要素的积累本身也需要消耗自然资源。随着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大以及资源产业发展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强,主流经济增长理论还不能很好地回答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资源诅咒”假说

古典经济学将资源视为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一国的重要经济来源,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原料、能源和资本,从而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然而,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兴起,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一)“资源诅咒”的提出

1993 年Auty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他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没有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去促进经济增长,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自然资源甚至限制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并不呈正相关,而是出现了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自然资源禀赋不仅没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且起到了阻碍作用。他将这一现象定义为“资源诅咒”。多位学者分别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国内学者对“资源诅咒”现象的研究起步晚于国外,国内学者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省际或城市层面,主要证明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与“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以及资源型产业占主导的区域如何进行转型。

根据Auty对“资源诅咒”的定义,很多人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现象定义为“资源祝福”。“资源诅咒”假说提出以后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资源诅咒”假说是伪命题,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许多其他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的影响作用被归咎于自然资源。一部分学者扩展了对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资源诅咒”的观点一直存在争议,在现实中,“资源诅咒”和“资源祝福”同时存在的矛盾现象让学者们重新审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比较多的研究结论认为两者之间不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应该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他们认为“资源祝福”表现为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资源诅咒”状态是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向影响。从“资源祝福”向“资源诅咒”状态转变的过程是有条件的。至此,“有条件资源诅咒”的研究随之兴起。

(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对“资源诅咒”现象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诅咒”现象的传导机制。大量研究表明,“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包括“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和制度弱化效应。

“荷兰病”效应是指初级的资源产业异常繁荣导致区域内劳动力和要素成本攀升,抑制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现象。20 世纪 60 年代,荷兰探查到了储量极其丰富的天然气,并且立刻对天然气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大量的天然气出口带来国民收入的急剧增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问题。多数资源型国家,如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墨西哥、尼日利亚、挪威和英国等都经历过自然资源繁荣引发经济停滞的发展困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荷兰病”(Dutch Disease)这一概念最早于 1977 年出现在英国的《经济学家》期刊上,澳大利亚经济学家Corden和Neary于 1982 年共同发表论文提出了“荷兰病”模型,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建立三部门的经济模型,分析了小型开放经济体内,资源部门的发展对于制造业规模和利润率及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型解释了资源产业发展引发的制造业衰退。1995 年Auty提出“资源诅咒”概念后,“荷兰病”模型广泛地应用于“资源诅咒”的研究中。

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重点扶植资源产业,抢占了教育、科研和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挤出了其他要素的投入。资源产业的高利润会引起政府腐败、贫富不均,引发区域冲突,致使该地区的制度弱化效应。但是,在中国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权主要归属于政府,对于一个中央集权且长期处于和平状态的国家,制度弱化效应的解释缺少合理性。

资源对经济发展“诅咒”的研究已扩展到更多的维度。针对资源产业依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的研究出现在 2005 年。不同经济环境、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期,资源产业依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演化趋势。

三、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政策、周期及产业转移等影响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产业发展规律重点研究产业的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一产业的进化也包括国民经济全产业的进化,进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内在逻辑、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构变化过程,产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规律,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也会表现出不相同的发展过程。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有助于政府决策部门依据产业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经济发展包含了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煤炭产业在本书主要以研究生产端产业为主,属于有特定指向的研究范畴,煤炭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及产业扩张理论。

(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很早就被经济学家们所认识。库兹涅茨利用龚柏兹曲线和逻辑曲线拟合了不同部门产量与产品价格变动的长期趋势线,发现产业增速呈现出规则性的变动。亚瑟·伯恩斯认为产业增长率与产业年龄具有反向变动关系;范杜因认为产业达到成熟阶段前存在S型的增长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后,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学者们对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展开了系统研究。

1966 年,费农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与人的生命一样,也存在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主要发展阶段,相同产品在不同国家周期出现的时间和过程是不同的,主要受国家科技进步的影响,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通过该标准可以将国家分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一种产品,在技术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此产品还处于成长阶段,但在发达国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该产品可能已经处于衰退阶段了。该理论可以一定程度解释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原因。

产品存在生命周期,那生产该产品的产业应该也存在同样的生命周期。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经过Abernethy和Utterback、 Gort和Klepper等经济学家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不断推演和融合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是在生产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也采用了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方法,按照某一具体产业在国民经济全产业中的占比大小及增速变化情况,可以把产业生命周期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从产业发展的演化历史来看,真正消亡的产业并不多见。相反的,也有许多产业通过政府援助、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等手段走出了衰退困境,实现了再生。

就多数传统产业来说,因为核心产品市场需求、技术影响、厂商流动与分布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影响等原因会导致不同产业在投入期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有的产业在投入期发展速度较快,而有的却发展得较为缓慢。尽管不同产业的生命周期曲线形状呈现出些许差异,但总体而言,处于投入期的产业市场需求容量还很小,在整个产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较低。

产业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而日趋成熟,产业发展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当产业发展速度超过国民经济整体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时,该产业从投入期进入成长期。既有的产业结构平衡被打破了,成长期的产业市场需求容量急剧扩大,而且往往代表着新的社会需求和整个经济系统动能转换的新方向,不但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而且还能引领现代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和新高度。因此,处于成长期阶段的产业会成为整个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先导产业,甚至是主导产业。

但是产业经过了迅猛增长的成长期,它发展的速度将逐渐放缓。一方面,该产业的市场容量已经逐渐趋于饱和与稳定,相比于其他阶段而言,社会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到达了顶点,在整个产业系统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最大化,处于成熟期的产业保持着长期而稳定的产出和收入。另一方面,该产业对整个产业系统结构变动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成熟期的产业的营收在整个区域内产业系统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影响,该产业在整个区域内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凸显出来。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可以被视为整个产业系统乃至经济系统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产业扩张理论

产业扩张出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它决定了产业的最终发展规模,是产业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研究产业扩张对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和产业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扩张方式可以分为内涵式和外延式两种,内涵式的产业扩张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技术工艺水平提升、产品升级换代、管理水平提高以及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等因素都能推进内涵式的产业扩张。外延式的产业扩张是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实现的,增加企业数量、扩大资产规模和劳动力投入、扩大产业区域范围等都是外延式的产业扩张途径。两种扩张方式都扩大了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地域空间上实现了产业扩展,产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产业组织得到了扩充。

但是,产业不可能无限扩张,受要素供给、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约束,产业扩张到一定的限度会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产业扩张停止。产业扩张机制不是一般地分析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状况、市场需求、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供给的关系,而是要对产业扩张过程中市场需求和要素配置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产业扩张规模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有限的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产业扩张的规模和速度。特别是那些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对象或依赖于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及其相关产业,如本书所研究的煤炭产业发展受煤炭资源禀赋及其分布特征的制约就很严重。依据资源产业与自然资源的联系紧密程度,可以把资源产业分成两个层级,其中,煤炭及采选业是第一级资源产业,煤气、炼焦和煤制品业是第二级资源产业。自然资源存量及分布特征决定一级资源产业的扩张规模。二级资源产业是对一级资源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产品的可移动性决定了二级资源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具有可选择性。因此,二级资源产业扩张受自然资源存量和分布特征的约束降低。资源产业扩张还受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一级资源产业内部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上增加的对一级资源产业产品需求都会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与工业化水平有关,在工业化初期,对自然资源需求增加,受产能限制,一级资源产业增长快,但二级资源产业增长慢。在工业化中期,由于勘探、开采能力提高,加工深度增加以及替代技术和产品出现,一级资源产业增速减缓,二级资源产业增速加快。工业化水平进一步加深,资源产业稳定增长,然后逐渐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

产业扩张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人口和收入等因素决定了市场需求,国民收入水平及其分配方式会影响需求总量,并通过对总产出的要求而对产业产生影响,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增加对产业扩张也产生影响。当社会总产出一定时,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的比例关系会影响产业扩张规模。

技术创新对产业扩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技术创新可以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为其提供具有新效用、新功能和新的使用价值的商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产业扩张阶段,技术创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等方式起到提高利润率以及激发新的市场需求的作用,技术创新扩展了产业扩张的边界。同时,技术创新可以改变自然资源禀赋对资源产业扩张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之前难以开采的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利用,可以通过提高自然资源作为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甚至可以寻找合成资源的替代品,扩展产业扩张边界。

劳动力供给影响产业扩张。产业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劳动力通过价格波动对产业扩张产生影响。经济发达国家因为劳动力价格过高,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迫转移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价格及流动成本高,促进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退和落后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同时,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也会对产业扩张产生影响。低素质的简单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可以促进初加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而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供给则有利于技术集约型产业和制造业的扩张。对现代经济而言,劳动力素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力资本积累对产业扩张越来越重要。

产业扩张是通过资本运行实现的,资本运行包含两个环节,即储蓄和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资大多是分离的。产业扩张过程中,运作资本的实体是企业。市场机制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更多地依赖于直接融资机制,企业直接发行证券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相反,市场体制落后的国家,资本的供给主要来自间接融资,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产业扩张仍然需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资本供给水平和成本也会限制产业扩张规模。

四、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也被称作国民经济中的部门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间及部门内部的构成情况,研究的范畴包括国民经济的产出构成和各产业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广义的产业结构的研究范畴还包括了产业关联。本书研究的是狭义的产业结构,即以一二三产业的分类为基础,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从动态角度来看,产业结构变动过程的研究重点是主导或支柱产业部门不断转换和替代的规律及相应的结构效益和效应。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间分配要素的状态,产业发展的水平及产业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由低向高转变,产业间的联系和影响也会逐渐向复杂化的方向演进,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产业间影响的复杂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发展。

(一)三次产业间的演进规律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鲜明的规律性变化,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阶段演进。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其背后的传导机制是,不同国民收入水平存在不同的产品需求弹性,收入水平变化会引起需求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供给结构演进。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大量学者研究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总结出了系统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经济学家们总结了某个阶段某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演变遵循的规律。

霍夫曼(1931)在研究工业化早中期的经验数据时,总结了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的变动规律。设定了霍夫曼比例,利用消费品与资本品的工业净产值比例,把工业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制造业以消费资料工业为主,资本资料工业不发达。进入第二阶段时,消费资料工业增速放缓,资本资料工业快速发展,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之间的规模差距缩小。第三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规模上升到与消费资料工业持平的状态。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比重持续上升,净产值超过消费资料工业。并提出了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与霍夫曼比例成反比的霍夫曼定律。

科林·克拉克(1940)对威廉·配第的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他认为全社会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过程中,就业人口产生规律性的转移,发展初期,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产业,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开始大量转移至第三产业。

库兹涅茨(1985)以威廉·配第和科林·克拉克等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他在产业部门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产业结构受人均国民收入影响,产业结构及劳动力部门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在整体的国民收入和就业中,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和社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上升,工业部门的社会就业比重基本不变或者小幅上升;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基本保持不变或者略微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社会就业比重上升。

钱纳里(1995)在研究发展经济学理论时提出了标准结构理论,将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分成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同时按不同时期将制造业分为三种不同的产业类型。经济发展初期主要发展食品、纺织、皮革等产业;经济发展中期的主导产业是包括煤炭、石油、非金属矿产品、化工等产业;经济发展后期的主导产业是包括机械制造、服装、日用品、印刷出版等产业。为对应发展模式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经济结构标准值,称为钱纳里标准,该标准成为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为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提供了依据,为产业结构转换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显示,主要演变趋势是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结构转变,这种趋势分别可以在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得到反映。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是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在第三次产业间移动而进行的。这种产业结构演进主要受需求结构的拉动和供给结构的推动影响。

(二)三次产业内的演进规律

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之间结构存在产业发展阶段、生产要素转移和主导产业转换等多方面的演进规律。而三次产业的内部演进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内部的演进会引发三次产业之间演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生产结构向以畜牧业为主的结构转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第一产业的生产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从技术短缺的粗放型农业生产发展为技术集约型的农业生产,并逐渐向生物、生化、环境、生态等高技术含量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转变。从产业化发展的视角看,农业生产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组织、农业产业链和农业生产效率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市场导向的现代农业飞速发展,逐步在第一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的生产模式从分散化向规模化经营转变。

以制造业为主,包含采掘业、煤气业和电力等行业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和支柱产业。第二产业的内部演进趋势表现为从轻纺工业向基础型工业转化,再向加工型重化工业发展,最终达到技术信息集约化工业的发展阶段。从要素投入变动情况来看,第二产业发展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并逐渐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而从市场开放角度看,第二产业的结构从封闭型向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转变,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市场。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是从传统服务业向多元化服务业发展,经过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最终向知识型产业和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演进的趋势。要素投入方面,第三产业经历了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

三次产业之间和三次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演变路径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整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向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过程。这种演进是先从行业内部结构变动开始的,逐渐扩展到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推动产业内部转型升级,并最终实现产业间的结构调整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二、三产业内部和三次产业间的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演变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sCt0dNHaMM5kPqqvrkXThYuwtQ9NZbcOdo6qb+wZmBUckAcVTGkGc8niebz6Xp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