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总是要恋爱结婚的,这就离不开谈爱情,但是人们对爱情的概念却多半是从文学艺术中得来的。也许是人们自身感情需要的缘故,爱情一向被蒙上了浪漫色彩,往往与高贵、纯洁和幸福美满联结在一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很多作家仍乐此不疲地制造爱情神话,从“才子佳人”“英雄救美”一直到“革命加恋爱”“志同加道合”;而更有许多少男少女愿意沉浸在这种虚幻的神话之中,不能面对真实的人生和感情。
只有张爱玲把你带出来,如果仔细读过她的《倾城之恋》的话。
因为就传统的爱情小说及其爱情观念来说,《倾城之恋》其实是一个“反语”,它通过一对俗男俗女——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恋爱经历,写出了现代人恋爱结婚的真实状态,他们的可怜、可爱、可卑和可鄙;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算计;与其说是结合,不如说是交换。由此轻而易举地颠覆了千古流传的爱情神话,还原了现代都市人生存和谋求发展的某种本原状态。
刺破这种爱情神话的第一根利刺,当然是自私。也许有人会说,人原本就是自私的,爱情也是自私的,但是殊不知两性结合的这种“自私”,必须是两个人合为一体的“自私”;如果连合都合不来,就根本谈不上爱情的“自私”。也就是说,爱情的“自私”必须有两个人的付出,并且在各自的奉献以后得到快乐和满足。而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可爱可亲之处就在于,他们在“合”起来的过程中就非常自私,而合起来之后的自私就更加可想而知了。而令人不得不信的是,这种“自私”不仅是男女主人公恋爱心理的基本,而且是他们成功恋爱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他们的恋爱由自私而沟通,由自私而成功;相互的心知肚明,不但没有成为恋爱的障碍,反而成为爱情成功的条件。因为当恋爱成了一种谋求对方的战争之时,“自私”正是显示对方弱点的敏感之处,所以双方都在利用对方的弱点乘虚而入,而双方同时又由于自己的欲望而被利用和征服。最后,白流苏终于达到了自己通过家人“长期抓住一个男人”的目的,而范柳原也终于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刺破这种爱情神话的第二根利刺,是精明。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最大过人之处就是精明至极,不仅懂得如何衡量和计较双方的地位和得失,更知道如何千方百计、九曲回肠地算计对方,如何进一步退半步,寸土必争;如何卖关子,耍计谋,迫使对方就范。按传统的爱情观念来说,这根本不是谈恋爱,而是一次讨价还价的“商务交易”。当然,太精明了就谈不上什么大欢喜,更害怕自己太过激动,失了分寸,一步失算千古恨;这爱情也自然大打折扣,这恋爱自然也谈得辛苦,太“精刮”了,算盘打得太累了。
刺破这爱情神话的第三根利刺,是清醒。俗话说,清醒就是一种痛苦。尤其对于感情来说,太清醒也就意味着无法投入。因为在清醒面前,不可能有完全纯洁和专一的爱情和爱人。好在《倾城之恋》中的这一对男女从一开始就不相信天下有如此的爱情,而且更不相信对方会对自己爱到如此地步。既然如此,在爱情的天平上,天下的男人和女人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也许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离过婚的美女,白流苏明知道范柳原的甜言蜜语并非真话,但是依然不放过任何战机,将计就计,紧紧抓着范柳原这个男人不放。因为在她眼里,婚姻就是现实的,这关系到她一生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她的生存状态,这与爱情神话中的纯洁、坚贞无关;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中,只有看破了这种爱情的神话,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精明的步骤,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
这是现代爱情的极致,是爱情如何走出传统、走出神话的虚无缥缈的心路历程。尽管这里有许多无奈和失落,有人性的许多难以言说的困境,但是这毕竟是活生生的人生,这里有可以抓得住的男人和可以触摸得到的爱情,这也证明,尽管要经过艰难和痛苦,尽管有陷阱、有圈套,有冒险和赌博,但是男人和女人总是要费尽心思,想尽办法凑到一处,这或许才是爱情的真正不可阻挡的魅力。
但是张爱玲毕竟重写了“爱情”。在传统神话中,“倾城之恋”原本指的是由于爱情而导致了倾国倾城,而在张爱玲的笔下则是由于有了倾国倾城的“战争”,主人公最后才真正意识到爱情的意味。因为在无情的战火之中,当生命在顷刻之间便会灰飞烟灭之时,还要处心积虑的自私,斤斤计较的精明和看破一切的清醒干什么?除了男女二人紧紧抱在一起,让生命彼此温暖和承担,享受最后的仅有的快乐,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现代的爱情原来只能显现在绝望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