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艰难岁月

檀馨在北京林大上大学的最后两年正好赶上了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在这样一个国内国际形势都十分严峻的历史时刻,当一些人对国家前途失去坚定信心时,檀馨却毅然上交了入党申请书。檀馨坚信,在中国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党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勇敢面对苏联的挑战,中国一定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成功。经过入党介绍人杨赉丽老师的认真帮助,在接受了党的考验后,檀馨于大学毕业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最困难时期主动要求入党的人很少,因此她是当时班上唯一的一名党员。

大学毕业后,檀馨于 1962 年被分配到北京市园林局设计室工作,平日既在园林局园林设计科搞园林设计,又在林大园林设计教研组搞教学。由于檀馨对工作十分认真、敬业,肯动脑子、肯下功夫,再加上有画得一手优秀园林图的优势,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与教学这两方面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中国一些单位、部门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或可称之为恶习。一些部门领导自己不努力、不刻苦、不奋发向上,他还容不得部下展现才华、做出业绩、贡献成果、成为人才。他们不顾单位的利益、事业的发展,从一己私利出发,嫉才妒能、压制能人、排挤人才。

在檀馨走上工作岗位,刚刚取得一些成绩后,这种不良风气与恶习就降到了她的头上。你不是喜欢画风景山水,擅长画园林设计图吗?那好,现在就让你离开园林设计,让你去学园林建筑。

檀馨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乐观,心很宽,遇事想得开。她心中暗暗思量:你发现我在园林设计上很有才华、很有悟性、很能干,怕我在园林设计上脱颖而出、露了锋芒、冒了尖,影响了某些人的地位,因此让我改学园林建筑,那好,我就去学建筑。我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在遭到排挤后,就背上思想包袱,想不通,躺倒不干。

檀馨心想自己正好没有全面学习过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园林建筑正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多学一门与园林设计有关联的专业知识,这对自己将来搞园林设计肯定是会有很大好处的。明明知道对方有整人的目的,但檀馨的心态非常好,遇到不利的事情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宽解自己,尽量能看得远一点,想有利的方面多一点,让自己从不愉快的心境中走出来。

于是,檀馨愉快地接受了领导的安排,开始了为期三年学习园林建筑的历程。这段学习历程是先从前往上海、广州等地进行参观、调研开始的,在三年之中,她在上海、广州等地实地参观了许多有特色的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建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分支,有工业建筑,工业建筑中有厂房建筑、矿山建筑、化工建筑等;有民用建筑,民用建筑中又有住宅建筑、古建筑、园林建筑等。檀馨以前并没有完整系统地学习过园林建筑,但她的数学底子很好,空间立体感很强,特别是美术绘画、写生有很好的基础,这些对学习建筑设计都十分有利。

在三年园林建筑学习中,檀馨参访了许多著名园林,她在调查每一座园林建筑时,都会将建筑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式样、造型、用材、色彩,与周边的园林环境联系在一起全面考虑。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许多建筑技术与园林艺术上的问题:为什么这座园林建筑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在建筑力学上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采取如此造型与色彩?这与周边的树木、草地、山水是否有相互衬托、借景、协调的关联?看到了一个新的园林建筑就会结合周边的自然、人文、历史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自己给自己提问题。而在学习园林建筑理论中,就是要将所学的理论与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搞清、搞懂不明白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才会有实际意义,所学的园林建筑设计知识、方法、手段也才能很好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园林设计之中。

就这样,檀馨在走访、调查并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三年园林建筑设计。在这三年中她自己不仅学习了园林建筑知识,还在一边调查一边学习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编写了相关教材。

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因祸得福”。当时从表面上看,她是被排挤出去,失去了设计园林的机会,也失去了展现自己才华、能力与创意的平台,失去了自己上升的空间,这应该说是“祸”,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祸”,才使她有了一个全面系统调查、学习园林建筑设计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正是有了这三年系统学习,她的园林设计专业知识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更加系统,眼界也更加开阔了,这为她后来设计出许多享誉中外的著名城市园林与公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祸”,才带来了后来的“福”,因此用“因祸得福”来描述十分准确。

有些事情从事后来看确实是一件好事,但设身处地考虑一下,在当年那个被排挤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心里要真正做到放得开、想得通,只有心态非常平和、非常乐观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在任何逆境中保持乐观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常常是说起来很明白、很容易,而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很难。

这种让人心中十分苦闷、很难让人欢快起来的事,随着“文革”的到来,越来越多了。许多让人揪心的事情,要让人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确实说起来容易,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真正做起来确实很难。

“文革”初期,檀馨与其他老师、同事作为北京市委“四清”工作组前往北京远郊区汤河口。在这里,檀馨与其他队员一样每天参加农田里的劳动,此时,她的第一个儿子才六个月。因无人照顾,半岁的儿子被迫寄养在一家原本并不相识的陌生人家。

檀馨丈夫此刻已随北京林大一起迁往了云南丽江,一家三口,一个在北京远郊,一个在遥远的云南,一个寄养他人家中,完全是天各一方。母亲见不到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丈夫见不到妻儿,夫妻不像夫妻,家不像家,这样的日子能让人乐观吗?但檀馨却做到了,她仍然对生活、对未来抱有信心,仍然以乐观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天。

在云南,檀馨与丈夫先后在丽江和昆明工作。但无论是在丽江还是昆明,生活都十分艰苦。没有食物油,没有肉,没有鸡蛋,没有牛奶,几乎没有一切副食品。而此时,她与丈夫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儿一女,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美满幸福的,这一儿一女也确实在那极其艰苦的日子里给他们这对生活在他乡异土的夫妻带来了许多欣慰与快乐。

但无油、无肉、无蛋、无奶的生活却是活生生的现实,这样的日子一睁开眼睛每天都要过。大人们不吃肉、不吃蛋,虽然根本无营养可言,但还是能够熬得住、挺得过,可孩子们如果长期缺少蛋白质,不仅会影响儿时的身体、智力正常发育,还有可能影响其终生免疫力。

怎么办?穷则思变,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为了孩子,没有路也要闯出一条路,没有办法也要想出办法来。

当地人有一个风俗习惯,干农活的马死了之后,他们不要马肉,只要马皮,于是林大教职员就主动帮他们杀马,将马皮给予他们后,留下马肉给教职员工每家分着吃。由于一匹马重达几百斤,每家可分到几十斤马肉,但云南天气炎热,马肉无法保存,那时电冰箱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还不知道为何物,于是,怎样将马肉保存好就成了一件大事、难事。

当地人抓住野猪后,储存野猪肉的办法一般都是用盐抹在肉上,然后吊挂在灶口上方,让烟将肉熏干,但这种又咸又硬的烟熏干肉孩子们一是不喜欢吃,二是也咬不动。于是,檀馨就开动脑筋,主动想一些新的办法,她想起孩子在北京吃肉松的情景。肉松又松又软,不仅孩子们喜爱吃,好消化吸收,还可以长期保存。

熏干肉吃的时候要用刀切、油炒,或是上笼屉蒸,十分麻烦,而肉松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可以随时取多少,吃起来十分方便。既然猪肉、牛肉可以做肉松,为什么马肉不能做肉松呢?于是檀馨想出了一个将马肉制成马肉松的办法:她将马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文火在锅中一遍又遍地炒,经过几次试验,做出了又好吃又好存的马肉松。不仅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欢吃,其他林大教职工的孩子也非常喜欢吃。于是用马肉做马肉松的方法很快就在林大教职工家属中推广开来,一时间马肉松成了林大教职工孩子们的营养美食。这一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大教职工、家属,特别是孩子们平日吃肉困难的难题。

檀馨虽然祖上是安徽安庆人,但由于从小长在北京,在北方见到重体力劳动一般都由男人来做,基本上未见过妇女干重体力劳动。而当她来到云南后,亲眼看到了当地农村妇女都是干重体力劳动的好手,背背篓、挑担子、扛麻包、下农田、上大山,妇女几乎将重体力劳动的活儿都给包了。

但世上人无完人,当地妇女虽然吃苦耐劳,有着一身好力气,但她们做针线活儿就不在行了。于是,檀馨就发挥自己能绘画、会针线活的优势,帮助中年妇女做小孩穿的棉袄、棉裤,帮助年轻妇女画绣花鞋、床帷子画样。妇女们看到檀馨做的小孩棉袄、棉裤如此好看、实用;绣花鞋、床帷子的画样画得如此精细、漂亮,她们十分高兴,并从心里非常感谢她。于是当她们每户人家杀猪时,会将自家精心制作的肉米粉肠送给她。这种肉米粉肠孩子们也很爱吃,这不仅改善了檀馨一家人的伙食,也缓解了一家人,特别是两个孩子蛋白质不够的营养问题。

现在城里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可能很难理解,想吃肉松、香肠,到超市去买不就行了?他们哪能想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在西南落后的农村地区,哪里会有什么超市,哪里会有肉松和香肠。那个年代真是不堪回首,但是那个年代也给檀馨这些人带来一个最大的优势:不怕吃苦、不惧挫折、能够忍耐、坚毅顽强,这些优势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炼出来的,这一优势使檀馨在后来改革开放的激烈竞争中受益匪浅。有了这段艰苦日子垫底,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吃不了的苦了。

来云南一段时期后,政策略微宽松了一些。以前每个教职工家都是不许养鸡的,因为那年代是不允许发展私人财产的,养鸡也被列入私人财产,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割掉。

允许个人养鸡后,这一下可给了檀馨施展才华的空间。大家也许会问,她是学园林与建筑设计的,又不是学畜牧的,养鸡怎么会让她大展才华呢?实际上现在人很难理解檀馨这代知识分子在所学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一腔热情报国无门时的苦闷心情。檀馨学的是园林与建筑设计,在那个年代既不能搞园林设计,也不能搞建筑设计,那好,就将设计建筑的知识与才华用在设计自家的鸡窝上吧!苦中寻乐,在这小小的鸡窝上一展自己的设计才华。

檀馨设计的鸡窝分为上下二层楼,下层是鸡休息、睡觉的场所,可称之为鸡的卧室,在一层的一侧还设计了一个铁箅子,鸡屎可透过铁箅子落到下方,保持鸡窝的清洁,就算是鸡的卫生间吧。二层是专为鸡下蛋设计的,那里铺着干草,明亮、通风、舒适,可称之为鸡的产房。由于她设计的鸡窝太舒适了,不光自家的母鸡在这里下蛋,其他教职工家养的一些母鸡也都跑到她家的鸡窝来下蛋。看来这些母鸡也十分识货,它们似乎也知道这是一位专业的设计师在为它们设计高级住宅。母鸡们十分偏爱这个豪华住宅,它们愿意舍近求远专门跑到这个住宅中来生蛋。

设计师檀馨为鸡设计了二层高档鸡窝,母鸡特别喜欢在这里下蛋,这一件事一时间在当地成了大家饭后茶余的美谈与笑谈,但在这笑谈中却深深地隐藏着中国知识分子当时的无奈与心酸。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多么可爱啊!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在自己的知识、才华得不到施展的那个特殊年代中,他们苦中寻乐,自己鼓励自己、自己为自己改善生活与生存创造条件。在这种艰苦岁月中培养起来的乐观情绪,以及这一乐观情绪后面的豁达精神是支撑檀馨的巨大精神力量。

来到云南后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这里却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的好地方。面对美丽的云南山水,檀馨这个从小爱画画的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写生山水的冲动,于是,她花了五元钱请当地老乡为她做了一个油画箱。那时,她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跑到河边,坐在凉爽的河岸山石上,仔细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在宁静的山岗上,葱郁的大树下,面对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展开画布,将娇美的山水,将她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挚爱、对山水的理解,以及她的美术才华全部倾泻在画布中,并使其凝固在画布上,永存在自己心中。

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当檀馨在进行新的园林创意、设计遇到困难时,就会把当年画的画拿出来看一下。看到了这些画,往事就会一幕幕涌现在她的脑海中,是那样清晰、那样鲜活、那样让人感动。她会从这些当年的画中汲取无穷的力量,获得无限的灵感。

檀馨正是有了这种乐观精神,她才会努力生活,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她才会热爱大自然、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描绘大自然,她才会在日后的园林设计中,懂得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这使她在园林与公园设计中既保留了大自然原生态的粗犷与野趣,又传承了历史文化精髓,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美学与科技,实现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目的。可以说,没有乐观的心态,她很难挺过那个年代;没有乐观的心态,她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乐观心态伴檀馨度过了那个艰难岁月,是乐观的心态与喜爱画画、迎难而上使檀馨成长为一位对中国园林事业有突出贡献的设计师,有成就的专家,对国家、社会、百姓有用的人才。乐观的心态也使她始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应对每天大量繁杂的工作。

檀馨常常自问:在那个艰苦的特殊年代,我能长期保持乐观心态,这是因为我个人的天性与性格的原因所致,还是我的修养教养较高?或者是思想意识已升华到了一定高度的结果?我反复探寻着能让我保持乐观心态的原因。后来,我渐渐地悟出了其间的缘由,这实际上是由多方面综合因素融和、汇聚而成的,绝不是单独、孤立的某一方面因素。可以说,让我保持乐观心态的原因之中,既有天性与性格的因素,也有修养教养的原因,同时也与思想意识相关,缺一不可。

檀馨从内心深处感谢自己有这样一种乐观的心态,感谢在事业起步阶段遇到了这样一段令人终生难忘的岁月。

乐观的心态让檀馨走过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乐观的心态又让檀馨迎接了之后更加丰富的人生。 pBzQCPDRw1E+Dx86YyHljQ4uWX9wG1sQRbRikX/luhuicB9lsc6X7UgxjZiTDE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