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学校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秉承“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狠抓内涵建设,走出一条医学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以百年文化积淀为背景,立足校本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不断吸收医学人文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努力探索四者共融互生的机制,在守正创新中惠世文化精神谱系得以形成。这一谱系主要由校训、校徽、校歌、办学理念组成,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意向和治校理念,也反映了学校的精神底蕴和文化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学校的精神谱系是学校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的灵魂。
“校训”一词是随着近代教育兴起而被中国学子从日本引入中国的
。《辞海》将“校训”定义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纵观中外高等院校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校训,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如首都医科大学的校训是“扶伤济世、敬德修业”,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训是“木直中绳、博学载医”,中国医科大学的校训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校训往往以简短明快的语言,表述一所大学的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赋予大学以生命、品格与范型,浓缩着大学历史和文化传统,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精诚惠世”。“精诚”出自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第一卷的《大医精诚》篇,《大医精诚》篇系统阐述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精”指精湛的医术,“诚”指高尚的医德。孙思邈认为,一个优秀的医者应立下济世活人的志向,做到医术水平“精”,服务态度“诚”。唯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者方能成为“大医”。“惠世”源自“惠世高级护士学校”之名,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沿革。“惠世”指以仁心良德、智慧技艺利民惠世。
“精诚惠世”既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涵盖了当今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体现出学校独具的“大医精诚、育才惠世”的办学特色,激励着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立德树人,精益求精;既体现了学校高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又突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既体现了学校“立足行业、面向基层、服务海西、造福社会”的办学定位,又突出了学校“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的办学理念。校训要求学生秉承“大医精诚”“惠世”之心,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涵养良好的医德,发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在学校信息中心二楼大堂正中雕刻着“精诚惠世”四个鎏金大字,整体篇幅长 4.88 米,宽 3 米,是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崔寒柏
题写,字随意往,自出机杼,挥洒大方,凝重高古,饱含庙堂气息。此外,“精诚惠世”四字在学校多处出现,以便于让师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引导和激励全校师生为之努力学习、工作。
图 2-16 崔寒柏手书“精诚惠世”
校徽,是一所学校蕴含文化深意的具象符号、形象标志,是学校的文化图腾。受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校徽多呈圆形。各校校徽具象符号各有特色,有的将动物造型融入校徽,如浙江大学校徽印有“求是鹰”,南京大学校徽印有“金陵辟邪(貔貅)”;有的将人体造型融入校徽,如同济大学校徽印有“三人划桨”,意为同舟共济,北京大学校徽印有“一人背负二人”,意为重任在肩、三人成众,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印有“三人成列”,意为“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有的以文字表现,如南开大学校徽印有篆书“南开”二字,华中师范大学校徽印有白色篆书“华大”二字;有的将代表性建筑物融入校徽,如湖南大学校徽印有“岳麓山下岳麓书院”,凸显教育传统深厚,云南大学校徽印有“云大会泽院”,含“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之意。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 2004 年由泉州卫校升格后,便有设计校徽的考虑,2006 年,在校内广泛征集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后正式启用。
校徽的整体设计为圆形,两个圆形组合既秉承中华传统文化对“圆满”的崇尚,也是团结协作、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又体现了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兼容并蓄、民主开放的治学精神。外圆上半部分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称,下半部分为英文名称“QUANZHOU MEDICAL COLLEGE”。
校徽内圆主体部分是一个红十字,红十字是全世界通行的象征“人道、博爱、奉献”的特殊标志,也象征着医学院校传承医学救死扶伤的精神;红十字里的 1934 标记着创校时间;红十字里的火焰既是教师如蜡烛般燃烧自己为学生指引、照亮人生道路,又是学生如一棵小苗正在茁壮成长。整个校徽图案运用红色的单色基调,并以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刺桐花花色为基础色调,红色的基调是中国的传统色,极富视觉冲击力,充满青春和活力,寓意是希望青年学子和新兴的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朝气蓬勃、热烈奔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在校徽的基础上,印刻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英文全称,与校徽并列设计,形成学校校标。同时印刻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英文全称,制作教职医护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医护员工佩戴证章为红底白字,学生佩戴证章为白底红字。
图 2-17 学校校徽及校标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校歌”的解释是:“学校制定的体现本校教育宗旨和精神风貌的歌曲
。《实用教育大辞典》认为,“校歌是由学校编写的体现自己学校风貌特点的歌曲”
。校歌作为一种承载着深厚校园文化底蕴的听觉识别符号,既能体现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内涵,又能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精神。校歌具有独特的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通过声音传唱、传情、达志,对于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凝聚大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歌《白衣战士之歌》,创作于 2006 年,由时任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的张敬尊作词,由著名作曲家、泉州师院声乐高级讲师、特级教师庄碧林谱曲。文字清顺简洁,旋律典雅优美。歌词创作融入了学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如泉州洛阳江、学校马鞍山、八角池畔(学校鲤城区县后街校区标志性建筑)等元素,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办学历史,“生命相托、健康所系、不老的誓言”蕴含了泉医专人的医学职业道德理想,“无悔选择、不懈追求、拼搏的精神”是泉医专人的学术人格,“立志奉献为民安康”是泉医专人永恒的责任与使命,展现出了泉医专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鼓舞广大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图 2-18 白衣战士之歌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领导班子基于“办怎样的学校”和“如何办好学校”的思考,也是学校发展实践的表达。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宏观约束,也受到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办学理念随着社会环境和学校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在学校不同的发展时期,引导学校朝着符合自身需求的方向发展。
在 80 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科研优校”的办学理念,引导和帮助学校完成了由中专升格高职高专建设的重要使命,为学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2016 年,站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前沿,面对国家健康战略布局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面临泉州市区域医疗建设发展的新局面,学校紧紧抓住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积极谋求突破发展。吕国荣校长先后组织三场办学理念专题讲座,激发学校上下对办学理念的反思,并在师生中发起“办学理念”大讨论。在结合集体智慧和国内教育专家的意见后,对办学理念进行综合融通,革故鼎新,提出“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的十六字办学理念。
志诚业精:源自唐朝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精”,即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志诚业精”是学校内涵定位的精准表达,也是泉州医高专的传承与开拓。既是“精诚惠世”精神的传承,又是在新时代环境下对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需以更为坚定的医学教育信念、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技术,托起济世惠民的追求和理想。
尚德崇医:指要崇尚医学的价值和文化,崇尚高尚的医德,从而承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尚德崇医”是中国特色教育价值有关“立德树人”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表达,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尚德崇医”是医学专业的价值坚守,凸显出作为医学类院校人才培养、科研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独特品格,对于彰显学校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以载道:源自清代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以技入道,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态度和教育实践的理性表达,更是一个不断找寻和实现医学教育理想的过程。“技”不仅包括了医学技术,也包括了办学活动中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方案和策略,是实现教育理想、培养医者的必然途径。“道”是学校发展的最高目的与价值指向,“技”则是实现这些最高目标的基本实现方式和载体。通过“技”来实现“济世惠民”“尚德崇医”的教育之“道”,是现代高等教育践行自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导学校办学的重要宗旨。
济世惠民:源自《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和儒家经典《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原指一心一意救助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后用来代指悬壶济世、医术高明的医生或者心怀远志、大有所为的政治家。济世惠民是学校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医学类院校的意义追求,也是学校履行社会服务责任的价值体现,通过培养和输出优秀的医护人才等途径,服务基层、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为社会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这正是本校的济世惠民的具体实践体现。
“惠世”是学校历史传统的表达,承载着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济世惠民”连接了传统与现代,贯穿了传统医德与现代医疗的发展,不仅延续了学校漫长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在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上展望了未来,“济世惠民”表达了医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以及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深深期待。
“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十六字办学理念是学校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根据新的任务、新的愿景、新的思路融合办学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而提出的,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发展,也寄托着对未来发展的愿景,小到医者的培养,大到医者的社会责任,用渐进的方式从多维度阐释学校作为医学院校的担当,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志诚业精”体现办学心态与职业精神的统一。学校的发展需要思想统一、上下一心。“志诚业精”提炼自《大医精诚》中的名言,经过了长期办学实践的历练,是统一全校师生思想的精神标志,同时也是医者培养和成长的要求,既要医德高尚又要医术精湛。这不仅是对医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管理者的要求,更是对毕业生的能力与品性的良好期待。
“尚德崇医”体现立德树人与医学特性的统一。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第一要求,而医学人才培养也最重医德,因此“尚德”是两者的统一和融合。医学本身也具备独特性,崇尚医学,树立起医学的价值观和信念,更强化了其在“德”上的修养,实现了统一。
“技以载道”体现价值目标与实现手段的统一。道是办学价值的哲学表达,技是办学手段的形象描述,同时道和技又同属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观念。因此,道是目标,是价值;技是载体,是手段,是依凭,两者实现了统一。
“济世惠民”体现办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无论是作为医学类院校的价值追求,还是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都是通过医学人才培养和其他医护业务,服务基层、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护健康需求,这是院校特性和职业特性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训、校徽、校歌、办学理念蕴含着学校办学至今的文化内涵,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思政教育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黄 方 吕国荣 陈 琳)
图 2-19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卫生学院)历任领导及职务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