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黑龙江省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灿烂的红色文化,这里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地和主要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完整的省级人民民主政权在这里建立,人民空军、人民炮兵建设的征途从这里启航。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中的东北三省各部分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11年,黑龙江省遗址总数为1261处,其中革命遗址924处,其他遗址337处;辽宁省遗址总数为977处,其中革命遗址782处,其他遗址195处;吉林省遗址总数为604处,其中革命遗址575处,其他遗址29处。根据地方文物保护部门的介绍,各地还有很多因历史背景不清楚,而没有列入统计名录中的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

1903年通车、贯穿黑龙江省的中东铁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沟通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通道。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中东铁路沿线就有大批俄国工人和布尔什维克活动。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黑龙江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便向中国工人、学生及其他各界群众介绍俄国革命斗争的情况,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另外,从西伯利亚回国的4万多的中国工人,带回了《华工醒时报》等进步刊物及大量宣传革命的书刊,使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迅速地传播开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俄国红色报刊大量传入哈尔滨并广为流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哈尔滨逐渐扎下根来。1920年10月,瞿秋白、俞振华等赴苏维埃考察,曾在哈尔滨短暂停留。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一书中,多次提到在哈尔滨是闻着“共产党的空气”生活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即派罗章龙到哈尔滨考察工人运动,筹建地方党组织。

1932—1936年,哈尔滨市既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国内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了学习俄国革命经验,从各地来到哈尔滨,经由中东铁路奔赴苏联,逐渐形成了一条从这里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这条红色通道不仅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渠道,而且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的建立和发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天津五四运动领袖之一、黑龙江省现属牡丹江宁安籍中共党员马骏由天津来哈尔滨、宁安等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传播革命斗争经验。

1923年10月,中共哈尔滨组(亦称“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这是黑龙江省乃至于整个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标志着黑龙江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由沈阳移驻哈尔滨,省委的中心任务也由土地革命转向抗日战争。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于1936年1月撤销,在今黑龙江省境内陆续成立了中共哈尔滨特别委员会、中共北满省委和中共吉东省委。黑龙江各级党组织继续在艰苦的环境下领导抗联队伍和抗日群众进行顽强的抗日游击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9个半在黑龙江活动。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黑龙江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英勇斗争,涌现出以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为杰出代表的英雄人物和党的优秀儿女,反映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黑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昔日的北大荒建设成了富饶美丽的“北大仓”,使黑龙江省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工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涌现出王进喜、马恒昌、苏广铭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人物,形成了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坐落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师范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分别设有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四大精神研究基地;同时黑龙江省高校工委也批准了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建立黑龙江省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等平台,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人们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和承载的红色历史故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原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了《黑龙江省红色地图与红色景点解读》,黑龙江省内各地也编写了关于研究红色文化成果的报告集。2019年6月28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了《七台河市东北抗联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的实施;2020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了牡丹江市的《牡丹江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2018年4月,牡丹江市提出了建设“牡丹江红色文化之城”的方案。2019年6月,牡丹江市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牡丹江红色文化百题竞答”,引起热烈反响。

黑龙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历史文化,将为全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心聚力,为东北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是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东北抗联日文档案文献资料整理、翻译与研究”(17DJB003)与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东北抗联精神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SJGZ20190063)的研究成果。本书也是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项目编号:21ADJ011)的阶段性成果。

因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及黑龙江省农垦政府行政职能移交地方、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行政职能移交地方等改革,本书部分革命旧址位置信息有待更新,本书所取资料一般截至2018年底。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2021年11月 NwnrlX9uKp6Zx9/mjBHcZC/X5bYys771cnrHt0pKRWqzWv5xArmmDg94u0I9n8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