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40年,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伴随经济、产业以及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职业教育从以引进、借鉴、学习、吸收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为主,到中国职业教育已经开始将优质教育资源输出,支援职业教育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这种输入与输出并行的方式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总趋势。在职业教育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在落实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九项工程”中,中国职业教育援助发展中国家均被列为主要任务。鲁班工坊建设已有6年的时间,国际化办学与鲁班工坊建设的实践均表明,在成果导向下,国际化办学和鲁班工坊要做到建设可持续,应当根据输入国的国情、人文尤其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产业发展进行基本掌握与深入分析,才能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即服务输入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视角,认真研究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模式、什么路径进行国际化办学,同时使鲁班工坊在完成初始建设后具备持续建设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埃及虽属发展中国家但在非洲的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属非洲的发达国家;肯尼亚和乌干达则是中东非地区长期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数字经济产业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巴基斯坦是我国长期以来非常友好且合作基础雄厚的国家,其经济和产业已开始通过平稳过渡,进入起步腾飞阶段。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将埃及、肯尼亚、乌干达、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亚非地区的典型发展中国家并对其进行基本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环境分析,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和鲁班工坊建设进一步明晰方向和路径,提高办学和建设成效。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首先,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其次,埃及的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以石油化工业、机械制造业及汽车工业为主;最后,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近5年埃及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3。
表1-3 近五年埃及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埃及中央银行公报。
——三大产业结构
埃及经济属于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体系。第三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1.95%,第二产业占36.67%,第一产业占11.37%。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见表1-4。
表1-4 2018—2019财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布比例
——支柱产业
电力:2018—2030年,埃及电力部门将增加产能51.738GW,其中太阳能装机增加6950MW,太阳能光伏增加9020MW,风力发电增加9350MW,水电增加68MW,单循环燃料动力增加100MW,燃油和燃气电厂项目增加4650MW,燃煤电厂增加16800MW,核电增加4800MW。所需总投资约1352.58亿美元。
石油和天然气:2017年2月,埃及发布埃及石油天然气工业现代计划,其核心为区域型油气集散地战略,立足地中海东部天然气大发现,加大管道仓储、油气码头的新建力度,夯实埃及基础设施比较优势,联合以色列、塞浦路斯,供给国内、西亚北非以及欧洲市场,由一个石油枢纽成长为一个涵盖石油、天然气、油气制品的区域型油气集散地,2011—2018年埃及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见图1-1、图1-2。
图1-1 2011—2018年埃及石油探明储量统计图
图1-2 2011—2018年埃及天然气探明储量统计图
制造业:一是增加高附加值和高新科技产品生产比例;二是加大工业品的国内成分,提升本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三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地域平衡;四是提高发展效率,加大工业改善民生的贡献率。计划在14个省新建25个工业园区,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肯尼亚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混合型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所占份额超过70%。农业是肯尼亚第一大创汇行业,其中,园艺产品(花卉、蔬菜、水果)、茶叶和咖啡为肯尼亚主要出口创汇产品;肯尼亚旅游业较发达,是第二大创汇行业;侨汇是肯尼亚第三大外汇来源。肯尼亚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国内日用消费品基本自给。
根据肯尼亚国家统计局(KNBS)最新发布的《2020经济调查》,肯尼亚2019年经济增长率为5.4%,较2018年6.3%的增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降水导致主要种植区错过最佳种植季,农、林、渔业增速放缓,同时影响了工业所需部分原材料的供应。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服务业的良好表现。其中,农业增长率为3.6%,制造业增长率为3.2%,建筑业增长率为6.4%,房地产业增长率为7.9%,运输及仓储业增长率为7.8%,金融及保险业增长率为6.6%,住宿及餐饮服务业增长率为10.3%,电信业增长率为8.8%。
肯尼亚2001—2020年间的GDP呈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显示,20年间,肯尼亚GDP总量从2001年的129.8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988.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25%,见图1-3。
肯尼亚2016—2020年5年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在世界、非洲和东非的排名情况如表1-5和表1-6所示:
图1-3 2001—2020年肯尼亚GDP总额
表1-5 肯尼亚近五年GDP和排名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统计得出
表1-6 肯尼亚近五年人均GDP和排名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统计得出。
1.农业
农业是肯尼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1—2020年间在该国GDP中的平均占比为21.27%。2020年,农业增长率4.78%。肯尼亚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茶叶、剑麻、甘蔗、除虫菊精和园艺产品(花卉、蔬菜、水果)。
2.工业
肯尼亚制造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国内日用消费品基本自给,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发展制造业是肯尼亚四大行动目标之一,制造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但近年来,肯尼亚制造业发展缓慢,2019年,制造业增长3.2%,约占GDP的7.5%,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工业主要集中在内罗毕、蒙巴萨(Mombasa)和基苏木(Kisumu)三市。肯尼亚《2030年远景规划》目标是2030年将肯尼亚建成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其重点之一。2018年年初,肯尼亚政府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推进“四大发展计划”,其中制造业目标是将制造业占GDP比重增加至15%。2001—2020年肯尼亚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如图1-4所示:
图1-4 2001—2020年肯尼亚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
3.服务业
2018年,肯尼亚交通和仓储业增长7.9%,占GDP比例为8.5%;批发零售业占GDP比例为7.6%;金融保险业增长6.6%,占GDP比例为6.0%;建筑业增长6.4%,占GDP比例为5.6%;房地产业增长7.9%,占GDP比例为6.9%,如图1-5所示。
图1-5 2018年服务业中重点行业在GDP中的比重
4.交通业
肯尼亚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蒙巴萨港是东中非最大的港口,运输业辐射到周边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复苏,运输业发展较快,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限制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目前,肯尼亚正致力于铁路网、公路网和港口的建设升级。蒙内铁路投入运营对肯尼亚客、货物流条件均带来较大改善。
5.通信业
2019年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增长8.8%。肯尼亚邮政电讯业目前可提供国际直拨、移动电话、电传、传真、数据传输及相关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业发展迅速,用户数量超过4950万。
6.旅游业
肯尼亚旅游业较发达,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内罗毕、察沃、安博塞利、纳库鲁、马赛马拉等地的国家公园,湖泊风景区及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山和蒙巴萨海滨等。据肯尼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肯尼亚旅游业创收1636亿肯先令(约合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9%。根据肯尼亚旅游局发布的报告,2019年肯尼亚国际游客总数达20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酒店入住率增长6.31%。游客来源方面,前六位为美国、乌干达、坦桑尼亚、英国、印度和中国(如图1-6所示)。中国目前是肯尼亚第六大旅游客源市场,也是亚洲第二大客源市场。2019年,中国访肯游客为84208人次,同比增长3%。
图1-6 2019年来肯游客数量居前六位的国家
乌干达近十年GDP增长率为3%左右,2015—2020年乌干达GDP增长情况见表1-7,2020年东非六国GDP排名如图1-7。
表1-7 2015—2020年乌干达GDP增长情况
续表
图1-7 2020年东非六国GDP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由表1-7可见,2019年乌干达经济实现了较强劲增长,增速6.44%,国内经济较为稳定,三大产业中,农业是乌干达的主导产业,2015/16财年对GDP贡献率为23.6%。该财年工业和服务业的贡献率分别是19.8%和48.7%(其余7.9%属于产品税收),近年通货膨胀率较高。
2020年GDP达376亿美元,在东非六国排名第4位。新冠疫情引发了经济放缓,乌干达2020年GDP增长率为2.95%。
2015—2020年乌干达人均GDP增长情况见表1-8,2020年东非六国人均GDP排名如图1-8。
表1-8 2015—2020年乌干达人均GDP增长情况
图1-8 2020年东非六国人均GDP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2020年人均GDP为822美元,增长率为-0.36%,在东非六国排名第4位,疫情使得乌干达贫困率从18.7%增加到22%。
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乌干达经济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出口、外汇、运输、旅游业收入、受外国援助等均出现大幅下降,农业作为乌干达支柱产业,将成为最不受疫情危机影响的行业之一,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业部门将帮助乌干达在疫情之下复苏经济,解决多数乌干达劳动力就业问题。
2019—2020年第一季度乌干达产业结构分布如图1-9。
图1-9 乌干达产业结构分布
由图1-9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粮食种植业和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占比最大,将为乌干达GDP增长贡献大量产值,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第三产业的贸易与维修行业、房地产业是GDP增长的中坚力量,林业、畜牧业、教育行业和水利行业贡献较少。
乌干达实行务实、稳妥的经济发展政策。
2013年4月,乌干达国家规划局颁布《2040年愿景发展战略》。为此,乌干达政府提出了以下发展战略:
①优化政府服务系统,建立高效公众服务体系;
②加大战略领域的政府直接投资,刺激和促进私营经济发展;
③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高效、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体系;
④加强优化科技创新、科学技术、能源、人才发展、公共管理和私营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政策,实现跳跃式发展;
⑤实施国家创新体系,推进新技术的启动、引进、发展和推广;
⑥重点对涉及石油、能源、运输及ICT产业的基础设施做好前期投资建设,实现产业最大化;
⑦加速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升级和多样化实现本地资源有效利用;
⑧实施国家服务规划,提升公民爱国情感和国民意识,培育发展国家价值体系。
2020—2021财年的预算战略主题为“工业化促进就业和共同繁荣”,将以第三个国家发展计划的中期增长和发展目标为基础。巩固发展成果,重点通过资源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增加家庭收入,侧重于生产部门的有效和持续开发,巩固和提高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存量和质量,支持贸易、工业化、出口和高效城市化,提高人民的生产力、包容性和幸福感,加强私营部门以推动增长,加强财政和行政管理的有效性。
2022—2023财年的预算战略主题“工业化促进包容性增长、就业和财富创造”,以增加总需求、恢复经济和加速社会经济转型为目标。优先恢复商业活动;侧重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矿产、钢铁工业,降低建设成本;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系统;利用数字化改善生产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实现油气资源商品化。
面对疫情导致的进口商品不足的问题,总统表示,乌干达应将其转变为发展进口替代的机会,疫情之下,应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核心领域包括粮食、服装、住房、医药、国防、基础设施、医药保健、教育等。
乌干达是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农业是主导产业,工业落后,但服务业发展较快。2010、2015、2020年各产业GDP占比见表1-9。
表1-9 2010、2015、2020年乌干达各产业GDP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2020年,第一产业GDP贡献率为23.9%,其中粮食作物种植占10.5%,林业占3.8%,畜牧业占3.5%,其余为经济作物和渔业。同时,农业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目前,农业生产仍存在依赖自然气候、农作物产量低、南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乌干达工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能源业、采矿及建筑业。近十年,工业稳步发展,制造业当中钢铁和水泥是目前国家主导产业。据制造商协会统计,该国境内目前投资设立了11家钢铁厂商,2016年钢铁产量为35万~45万吨,而市场需求约为60万吨。2015年,乌干达水泥产量为233万吨,出口43.1万吨,进口33.5万吨。
第三产业以贸易与维修保养、教育和房地产业为主,占GDP比重较大。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乌干达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80万人,同比增长28%,外汇收入达14亿美元,是该国赚取外汇最多的行业。根据乌干达旅游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旅游业外汇收入将超过20亿美元,对GDP贡献率将在2020年达到15%。
目前,乌干达政府产业相关规划政策主要有《2021—2025年国家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三》”)和《2040年愿景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为“《2040愿景》”)。其中,《规划三》于2020年1月30日通过,主要以增加产业附加值和民众收入为基本目标。该计划的主题为“工业化包容性增长、就业和可持续的财富创造”。计划提出,未来5年,乌贫困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21.4%大幅下降至14.2%。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到不低于25%;矿业和制造业被列为优先发展领域。《2040愿景》于2007年批准,旨在30年内将乌干达从一个以农民和低收入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中等收入国家,力争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年均约8.2%,至204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05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9500美元。
乌干达政府将在农业、制造业、建筑业、钢铁工业、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贸易维修等重点领域进行战略投资,政府还将发展数字产业中心,重点促进电子和微电子产业、机床、运输与汽车等较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纳米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多样化实现本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使工业化进程得到加速发展。
印度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只有3.5%,20世纪80年代上升为5%~6%,21世纪初进入8%~9%的快速增长阶段。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20世纪90年代后,服务业发展迅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逐年上升。高科技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的重要出口国。
表1-10 近5年印度GDP统计
(单位:卢比)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按三次产业计,2019年农业、工业(包括建筑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印度GDP的比重分别为15.97%、24.88%和49.88%。按支出法计,最终消费支出、总资本形成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占其GDP的72.01%、30.21%和-2.72%(其中出口占18.66%,进口占-21.38%)。
印度中央统计办公室(CSO)2019年5月31日发布印度2018—2019财年经济报告。报告显示,印度2018—2019财年GDP同比增长6.8%,增幅较2017—2018财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速呈逐季回落趋势,四个季度分别增长8%、7%、6.6%、5.8%,其中四季度增速为近5年来最低。从产业表现来看,制造业、建筑业以及金融行业增长势头较好,全年分别增长6.9%、8.7%和7.4%,增幅较2017—2018财年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而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公共部门支出增速较2017—2018财年有所放缓。
1.农业
农业在印度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农村居民仍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全国54.6%的就业人口来自农业及相关领域。2018—2019财年间,农业总产值29.23万亿卢比,其中种植业16.15万亿卢比,畜牧业8.72万亿卢比,林业2.23亿卢比,渔业和水产养殖2.13亿卢比,农业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印增加值总额(GVA)17.1%。印度耕地面积1.4亿公顷,约占全球可耕地面积1 /10。印度独立后70年,农业取得长足进步,从独立时食品短缺需要进口,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实现粮食供给,粮、棉、肉、奶及水产品产量居世界前茅。2018—2019财年,印度粮食产量达2.85亿吨、蔬菜产量1.86亿吨、水果9858万吨、肉类811万吨、牛奶1.88亿吨、禽蛋产量1033亿个及水产品1342万吨。
2.工业
印度工业体系比较完善。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化工、制药、钢铁、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近年来,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足,未能有效带动就业,进而制约印度国民收入及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影响经济发展动能。印度医药、汽车零配件、钢铁、化工等产业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2012财年至2018财年,印度增加值总额(GVA)年均增长4%,2017、2018财年制造业GVA分别达3471.0亿美元、3908.4亿美元。
3.服务业
服务业是印度的支柱产业,占印度GDP比重约为53%,具体包括金融、房地产和专业服务、公共管理、国防和其他服务,以及贸易、酒店、运输、通信和与广播有关的服务。2018—2019财年,按照当前价格计算,印度总增加值(GVA)为169.61万亿卢比,服务业GVA为92.26万亿卢比,占比达54.4%。印度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2018—2019财年,印度实现软件服务业出口1370亿美元。随着软件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形成了班加罗尔、金奈、海德拉巴、孟买、普纳和德里等一批著名的软件服务业基地。
4.纺织业
纺织业历史上一直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度纺织部年报显示,纺织业贡献了印度GDP的4%、工业总产出的14%、出口创汇的11%。产业共吸引就业3500万人,是继农业后第二大就业部门。主要产品有棉纺品、人造纤维、毛制品、丝织品、黄麻制品、手织品、地毯、手工艺品及成衣等。目前,印度全国共设有7个纺织业特别经济区( SEZ)以鼓励产品外销。
5.医药业
印度的医药业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排第二位,生物医药是印度制药业的领头羊。印度是仿制药市场的全球枢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2015年,印度药品出口增长7.55%,达到120.54亿美元。从业人员300多万人,较大规模的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约270家。此外,还有约5600家拥有药品生产执照的小规模仿制药企业。
据巴基斯坦财政部分析,过去十几年,由于长期结构性问题,巴基斯坦经济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能源短缺、安全不靖、投资环境不佳以及持续的财政和经常账户赤字阻碍了经济增长。从2009财年至2013财年,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始终徘徊在3%以内。2013年谢里夫政府上台后,在中巴经济走廊及结构性改革带动下,巴基斯坦经济逐渐趋稳,并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14—2015财年GDP增速4.06%,2015—2016财年GDP增速4.51%,2016—2017财年GDP增速5.28%,2017—2018财年GDP增速达到5.79%,创下13年来新高。2018年8月伊姆兰·汗政府上台后,经济通胀上升,三大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巴基斯坦经济在经历持续较快增长后急回落,2018—2019财年经济增长率降至3.3%,2019—2020财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巴基斯坦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金融组织预计巴基斯坦经济增速将降至-1.3%。
表1-11 2015—2019财年巴基斯坦经济增长情况(以卢比计)
巴基斯坦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2019财年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8.74%、19.74%、61.52%。
【工业】制造业是巴基斯坦经济支柱,2018—2019财年对该国GDP的贡献率为19.74%,较2018—2019财年增长1.4%,但低于7.6%的年度预期。其中大规模制造业同比下降2.1%,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增速达到8.2%。在制造业中,轻纺工业占了较大比例,机械、电子制造业发展不足。
1.纺织业
纺织业是巴基斯坦制造业中最为重要的行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原棉、轧棉、纺纱、布料、印染直到成衣制造。巴全国共有423家纺织企业,提供了40%的劳动力就业岗位,信贷规模占全国银行的40%,贡献了近1 /4的工业增加值,根据巴基斯坦经济调查( Paksitan Economic Survey 2018—2019),2018—2019财年巴基斯坦纺织业出口额达到99.91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总额的58.51%。
2.皮革业
共有720家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3050家,著名企业有哈菲斯·萨菲(HafeezShafi)制革有限公司等。2018—2019财年,巴基斯坦皮革业出口3.58亿美元,约占巴出口总额的2.1%。
3.水泥业
较大型企业有31家,重点企业有: Bestway水泥公司(Bestway Cement)、幸运水泥公司( Lucky Cement Ltd)、福吉水泥公司( Fauji Cement Company Ltd)等。根据全巴水泥生产厂商协会(All Pakistani Cement Manufacture Association)的统计,2018—2019财年,巴基斯坦水泥总体产能3992万吨,出口2.21亿美元,出口额较上年增长32.81%。
4.制糖业
较大企业有81家,著名企业有:德旺制糖公司(Dewan Sugar Mills Ltd)、弗兰制糖公司(Faran Sugar Mills Ltd)等。2009—2010和2010—2011财年无出口,2012—2013财年出口额约为4.31亿美元、2017—2018财年出口额约为1.15亿美元。
5.化肥业
较大企业有13家,著名企业有:安格鲁化学公司(Engro Chemical Ltd)、FFC约旦化肥公司(FCC Jordan Fertilizer Company Ltd)等。由于国内农业化肥需求大,巴基斯坦化肥产量大部分在国内销售。
6.拆船业
近年来,拆船业在巴基斯坦发展迅速,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近期发布的“2019全球海运报告”,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世界三大拆船国,巴基斯坦的全球油轮拆除份额约为22%,全年拆船量约为421.5万吨。
【农业】农业是巴基斯坦经济的生命线,2018—2019财年,巴基斯坦农业产值增加0.85%,占其GDP的18.5%,为38.5%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以农业为生计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9.5%。巴基斯坦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米、玉米、棉花、甘蔗,产量占农业增加值的21.90%和GDP的4.06%,其他农作物产量分别占11.21%和2.08%,牲畜产量分别占60.54%和11.22%。其他重要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牛奶、牛肉、羊肉等。
通过对亚非五国进行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基本分析,可做出以下判断:
第一,印度近10年来经济增速很快,平均GDP增长率在6%左右,在亚洲国家中属于快速增长的国家,印度的产业已经从单一的以手工业和工业化初期的产业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印度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重视,具有完善的职业资格等级制度,从1960年开始国家颁布了《学徒制法案》,使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学徒”过程才能正式成为产业工人。但是从总体看,印度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较低的,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专业和产业发展不匹配,师资和办学条件均不能满足需要,面对现代制造等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
第二,巴基斯坦在现政府的领导下,国家经济已基本走过了复苏的阶段,其经济总量在亚洲地区属中下层次,人民生活水平较平稳但不丰富。近年来,该国经济成稳步增长的态势,2018财年GDP增速达到5.79%,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但仍保持在1%~3%的正增长态势。巴基斯坦的主导产业是以制造业、纺织业、皮革业和轻工业为主,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处于低水平,造成了产业发展中技能型产业工人供给严重不足且呈现较高的失业率。巴基斯坦是我国长期友好合作的国家之一,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巴职业教育的合作意愿很大,巴基斯坦的产业发展为职业教育尽快提高办学水平和规模的扩大提出了新的要求,巴基斯坦鲁班工坊的建设实践表明,其发展前景和空间也很大。
第三,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主导产业为电力、石油天然气、汽车产业、纺织业等制造业。近年来,由于政局稳定,埃及GDP实现稳步增长,更是成为2020年中东北非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在中埃政府高层推动和合作机制引领下,中埃经贸合作延续良好发展态势,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埃及政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中资企业对埃及投资意向持续增强,对埃及本土实用性人才需求增加。但由于埃及的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埃及青年综合能力较低,埃及教育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不相适应,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埃及两个鲁班工坊致力于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并携手泰达合作区共建埃及鲁班工坊培训就业基地,助力埃及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
第四,肯尼亚是中东非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近年来由于政局稳定,政府在经济与教育实施开放政策,中资及其他外国资本在该国投资建厂的势头很猛,肯尼亚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合作的历史也相对久远。中国在肯尼亚的中资企业主要以制造业、采矿业为主,是进入该国的海外资本相对稳定的国家,中国在肯尼亚建有鲁班工坊,受到了肯尼亚政府尤其是职业教育界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中国职业教育援助肯尼亚主要立足于支持肯尼亚职业教育的发展、支持肯尼亚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技能技术工人,促进该国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帮助当地中资企业的高技能员工实现本土化。
第五,乌干达在中东非地区是经济较落后的国家。该国近年来国家政治稳定,由于具备较好的地域和气候条件,当地的经济总量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虽在非洲国家中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区,但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乌干达的中资企业在该国产业体系中的占比很大,以汽车、采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水泥为主干产业,近年来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并进入现代产业业态的过程。乌干达具有相对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框架,但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很低,该国青年在初中或技术学校毕业后的失业率近70%,说明教育对经济和产业的贡献度很低。乌干达鲁班工坊建在中资企业产业园即姆巴莱产业园内,是政、校(两国院校)、园、企四方合作建设的,得到乌干达政府和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已培养两批教师和近300名技术工人,办学水平和成效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