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也不断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虽然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逐步向国际化迈进,但由于人们对国际化这一概念的定义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国际化工作方面的错位与不清。因此,必须首先厘清两个概念: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陈保荣,2012)。
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界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解释:我国的《教育大辞典:高等教育卷》(汪永铨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给出的定义是“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成立于1989年的欧洲国际教育协会在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时指出,“国际化是一个总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更少地趋向于本国,更多地趋向于国际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协会(IAU)给予了比较权威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育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这一定义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内涵、功能、空间、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界定,使这一概念有了准确的定义。
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职业教育领域也有过不同的界定,孙芳仲、林若红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析》一文中给出的内涵界定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应该是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办学过程,容纳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的一个活动过程,它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教所杨旭辉给出的界定是“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主权国家在高级技术应用性教育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扬州职业大学刘正良博士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与对策思考——江苏经验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的定义是“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国内高职教育与国际教育机构、国际企业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发展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过程”。
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高职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进行定义,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却是对高职教育国际化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限定,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国际公认的课程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在国际范围内通用的技能人才,是一个综合而又完整的教育过程,强调对培养对象——人的塑造和激发,使之趋向于合乎共同标准的教育活动。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大致经历了全盘西学、进展缓慢,初步发展、遭遇挫折,百废待兴、探索尝试,全面复苏、创新发展四个阶段。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鲁班工坊”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形式,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是有传统的,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近代的实业教育也强调工学并进。近代,“职业教育”一词是舶来品,我国近现代的职业教育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以著名教育家、近现代职业教育重要奠基人黄炎培先生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就职业教育问题著述论说。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在教育界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同,学生走出校园,学工学农,不但学习文化知识,也了解社会现状(苏俊玲,2008)。但此时的职业教育尚处于孕育奠基阶段,仅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全面、从无序到规范的过渡,职业教育国际化尚不明显。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专、技校是我国主要的职业教育模式,且大多数中专、技校隶属于行业或企业。学生在学校学习1 ~2年的专业基础知识,再下车间跟在师傅后面手把手学习实践技能,学成之后留在实习企业或是分配到行业内的单位就业。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方式,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
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国中高级技术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历程由此拉开。但长久以来,受自身发展局限、国际局势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步伐并不快,也没有形成如“孔子学院”一样的中国教育知名品牌。2006年,我国开始了示范校、骨干校建设,这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里程碑,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之中全国1200所的高职院校校长均出国考察,70%的二级单位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出国考察,全面接受了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模式和育人方式。姜大源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8年为职业教育发展起飞阶段、1999—2002年为职业教育发展回落阶段、2003—2010年为职业教育发展机遇阶段、2011—2020年为职业教育发展创新阶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发展之初就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得到了发达国家、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国际化首先开展的工作是引入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学习、引进国外校企合作教育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在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许多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教育。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职教育就开始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行动导向教学;加拿大的能力本位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英国的BTEC(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英国商业与MOSHI技术教育委员会)。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引发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推进了我国校企合作改革发展的步伐。
多个实践案例标志着我国“引入”阶段的开始。例如,1983年,国家教委牵头开展了中德第一个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此后,中德进行了很多合作,德国“双元制”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校企合作教育实验;20世纪80年代,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吸收国际优秀的教育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日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培训模式。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借鉴国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创新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外教育经验的本土化创新。此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国外合作的基础上,又陆续拓展了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院校、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多种合作,截至目前已经建立了近二十种合作项目,将学院成功打造为全国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合作的典型范例。天津职业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于2001年在学习借鉴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BTEC课程项目时,采取的方式就是研究与实践并重,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培训,努力实现国外教学模式本土化。到2002年3月又启动了“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这是两国政府间最大的职业教育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国借鉴了澳大利亚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到了2007年,《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多种途径培育人才以及多渠道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加速推动。这一发展阶段,确立了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的国际交流方针。其特点是借鉴国外职教的先进理念,在认真调研、理解吸收的基础上,注重本土创新并与国情和自身条件相结合。
从2010年开始,合作办学和交流的频率逐步递增,数据显示:2010年开始的头三年,合作办学和交流次数分别达到244次和286次。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6年3月,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2016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点》中强调,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必须做到“走出去”与“引进来”平衡发展,要求各个职业院校积极做好对外交流的整体布局与规划,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合作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世界水平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消化吸收,使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二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能够走向世界。可以说,自2010年开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走出去”趋势更加明显。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同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以课程建设为例,我国根据“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教学模式及创新项目开展等国际化课程建设。例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启动与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计划打造1 ~2个全英语(或其他语种)授课的通识性国际化课程,拓宽国际化课程建设领域。同时,该校通过实际开展的教育部有色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赞比亚电工培训班项目,探索在国际化课程建设上优化教材内容,探索新型活页式、技能训练手册式的教材开发,课程讲授形式采用双语授课、双语习题等模式。
以天津为例,天津从五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一是拓宽国际合作渠道;二是引入国际标准促进行业和院校共同发展;三是加强海外培训基地建设;四是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国门;五是精心组织国外员工培训。其中,在海外培训基地建设方面,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天津市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的海外培训基地建设,先后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院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深造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多次选派优秀教师赴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进行学习交流,走访国外眼视光专业院校,深入学习调研国外院校眼视光专业的发展历史、目前发展状况、采取的办学模式、所需的科研成果、院校教师队伍状况和学生参与实验实训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