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岩崖画上的人体动作描绘:画像呈现中的原始舞蹈

关于原始人类舞蹈,现存记录表明最早出现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刻画于岩壁和崖石表面的舞蹈形象,成为我们捕捉人类最初舞蹈形象可靠的来源。根据岩壁与崖石表面所刻画出来的舞蹈形象及其动作,可以将舞蹈分成生命舞蹈、宗教舞蹈、生活舞蹈三类。每一种特定的舞蹈题材都具有特定的舞蹈形象与之对应,这些舞蹈形象也都以其动态定格在绘画的载体即岩壁或崖石上。

有一类表现原始生活的舞蹈,常常并排、多排或围成圆圈,舞者们通过身体上的接触来体现特定的功能如繁衍生息、图腾崇拜、狩猎祭祀、祈求神灵降福等具有集体意识的行为。这类舞蹈是人们同时朝向一个方向,并以同样的动作来表演,如舞蹈纹彩陶盆内壁的集体舞蹈。而在这种集体化的舞蹈形象出现之前,人们是以单人、双人或三人起舞,所表现的内容由个人化的身体做出:双手点肩并下蹲的姿态、双臂侧向打开后接向下弯曲小臂的衔接动作、跳跃起来的空中分腿动作(似今天中国古典舞中的双飞燕技巧)等。这些动作,直观地呈现出人在进行舞动的过程中,舞蹈的身体可以活动的最大范围以及所能完成动作的最大程度。在今人所临摹的前人的舞蹈形象中,动作充分地展现在一维平面的空间当中,清晰可辨,比如,下蹲的动作几乎呈 45 度或 180 度的屈蹲状态,双臂打开的同时脚下以横向弓箭步姿态来配合与协调;双脚腾空的跳跃过程中双手会随之一起向上扬起。这些单人舞蹈时的动作采用同步的方式进行,既有对地心引力的顺应,也有对抗地心引力的反向呈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在动作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以顺应和反抗的方式呈现生命之态,属生活舞蹈一类。双人的舞蹈动作有着极为协调与融合的动作姿态,始终保持着身体上的直接接触并呈现同样的动作,以此暗示集体意识下的繁衍生息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属生命舞蹈一类。

根据岩壁、崖画中所收集的舞蹈形象来看,宗教题材舞蹈是古人表现得最为频繁的一类舞蹈,只要有生活舞蹈出现的地方必然会相继出现宗教舞蹈。据从事史前史与古人种研究的学者埃马努埃尔教授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反映,艺术经常是诠释自然的一种尝试;探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人们早就尝试着解读人类最早阶段的那些信息。由此可知,宗教舞蹈极具“精神性”,旨在通过相应的身体动作来实现与神灵的连接和沟通,因此这类舞蹈中的整体形象不仅体现出参与人数、参与人的身份,连动作本身也要求苛刻。出自公元前 10 世纪的舞蹈画像,展现了集体环境中的人们,以群体方式呈现出相互对称、布局明显的队列和整齐的动作统一。在同时期的呼图壁岩画中,有一群戴着羽毛头饰的人在相同的舞蹈动态下进行舞动:左右手分别向正上方或正下方做出屈臂动作,上身保持直立,经腿部微微屈膝形成并腿半蹲的动作,整个动作姿态富有张力,以此表达出神灵所需的震撼与威慑的动作力量,实现与神灵之间的对话。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集体中还出现了一些没有戴羽毛头饰却有尾饰以及唯一带有双头身的人,可见是在通过不同的装扮与由前人刻画而出的形象,展现不同舞蹈形象通“神”的功能。在人数如此之多的岩画遗存中,还刻画着由树木枝条做成的一道低的围栏,意味着他们在田地里进行图腾祭祀的活动。由此分析,这一集体所从事的宗教活动具体描绘的是祈求获得丰收的图腾崇拜的场景。壮族舞蹈《蚂拐》中的舞蹈形象便是一只拟人化的青蛙,“蚂拐”是壮族的图腾。舞者用自己灵活舞蹈着的身体,以青蛙本来的生物性动作如手脚屈曲时的跳跃、前扑后仰的动态和作为赐予了“神性”意味之物的生命载体,释意编导精神世界里“蚂拐”的舞蹈形象,也试图将这一动物形象与前人所刻画的、富有宗教意味的舞蹈形象相契合。总之,在我国民族民间的民俗活动中以图腾为主的祭祀活动,常常以特定的舞蹈形象表现农耕文化中幸福生活的主题。

在殷商时期用于记录人类社会事件的甲骨文中,也出现了以画像展示原始舞蹈动态的甲骨残片,是宗教舞蹈的缩影。这一类舞蹈形象延续了前人有目的的舞蹈行为,仍以宗教祭祀题材为主。被定义为与舞同源的舞蹈形象来自穿戴羽衣、架上牛尾在双臂的巫,分别出现在一甲骨残片的正中、左下和右下的位置。舞蹈形象置于平面当中,舞者的双臂呈直线以横向打开,架上牛尾的双臂在空中有力地舞动,所以用双脚分开站立来体现舞动时平稳的身体状态,使这一动作能够在支撑和有力的身体动态下实现与神灵的对话。在甲骨文编号为 3528 的残片中,我们观察到,在祭祀活动时人经化装打扮可具有“通灵”状态以符合巫的形象。艾莉森R.马绍尔(Alison R. Marshall)认为,女性最适合在祈雨的祭祀活动中扮演巫的形象,继而这位女性被贯之用作通灵以求雨的媒介(medium)。灵媒既通灵人的动作又与其他民间宗教祭祀舞蹈活动中的动态有所不同。从事巫舞职业的舞人会将头部向上仰起,身体略微向自身的左侧转动后稍倾向前,使得双臂展开时左手手臂明显短于右手手臂,双脚做出分开用于支撑且重心前移的动作姿态,整个巫的舞蹈形象便刻画出富有动作张力的趋势及其动态,以此体现急切召唤降雨这一与大自然互通的带有宗教目的性的舞蹈活动。至此,舞蹈形象开始由平面及静态的方式转向二维动作空间中的舞蹈动态,激发了前人对舞蹈动作构成在空间意识上的丰富。

在甲骨文编号 3643、2764 及 2307 的残片中,分别刻画的是另一种舞蹈动态中的祈雨人形象、击鼓执牛尾舞动的舞人形象以及单独的舞蹈队形图。其中有一个以 90 度转体后形成的正侧面的舞蹈动作,是被选出来的通灵人动态的表现, S形线条在位于躯干中的头、髋、膝三个部位之间构成,双手则辅助表现柔和曲线的动作姿态,与此相近似的是中国民族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在《月光》中的一种体态。可见,这一动作传承的是对自然崇拜与敬畏的内在精神。传统的携牛尾起舞的普通舞人形象,至商代时有所丰富。商代甲骨文中所描绘的携牛尾的舞人形象在起舞的同时,加入鼓声为其伴奏,使其自身在鼓的节奏中赋予身体律动,与其他执牛尾起舞的舞人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推动了舞者在这一舞蹈形象上更为确切的人物塑造。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所刻画的内容不仅有具体的舞蹈形象、舞蹈动态,也有前人创造的舞蹈路线图,它所描绘的正是在集体中实践群体舞蹈的律动场景。

埃玛努埃尔·阿纳蒂(Emmanuel Anati)所著《艺术的起源》一书的开篇,呈现了一幅距今 4000 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作品,所描绘的是一只体形庞大的蜥蜴和“偶像形状”并存的人类早期的艺术作品 。如若我们借助想象,将“偶像形状”的图形看作是人的形象,那么这就是新石器时代由前人所刻画的人与动物共存的画面。人与动物同处于一个时空下的早期艺术作品在史前艺术史中不占少数,根据其具体所刻画的内容来看可归于生活舞蹈这一类中。可以说,它是宗教舞蹈之所以出现的前提,因为它刻画的正是人与动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人要靠获取动物皮毛和肉体得到最根本的生命延续,这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属于“生理需要”这一基本需求层次。于是,前人开始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以求获得更加充沛的生活来源。因此,这类活动在前人那里集中于部落当中,“部落”成为展现并刻画出生活舞蹈这一题材的主要集体。通过这种将艺术呈现于岩壁和崖石上的创造手法,刻画并描绘出人渴望获得动物皮肉的生活期待,也将与之对应的舞蹈形象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类舞蹈形象随之得以升华,成为宗教舞蹈中所要体现的主要对象,源于真实人与物之间的神性精神。精神是让这种神性得以存在的主要原因,恰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论述的对象,即精神—现象,书中还提到“一个通过艺术宗教的崇拜去接近神的民族是一个伦理的民族 ”,艺术宗教是人类所从事精神活动的一种。在本书中,宗教舞蹈是艺术宗教的一种表达形式,故而舞蹈成为祭祀崇拜中的载体,舞蹈形象是宗教舞蹈中唯一可与神灵对话的通灵者。

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理论的观点“精神出现的一切条件都具备了” ,平心在《舞蹈心理学》中接着指出,“作为人的精神的艺术和艺术创造便出现了” ,即我们所看到的彩陶盆内壁的群舞画像、岩石表面所遗存的人物形象以及双手执牛尾起舞的舞蹈形象及其动作。据研究古人类画像的埃马努埃尔·阿纳蒂的观点,这些早期艺术作品中的人体之所以有尾饰,是因为有法力从其尾部进入人或动物的身体,使之神秘且具有“上帝化身的现实性”与“神圣的自我意识的直接存在”(《舞蹈心理学》)。由此,平心教授进一步认为“精神只是一种想象的定在” ,正是这种富有想象层面的精神,使得我们能从已发现的历史文物和考古遗迹中,找出原始集体社会中的舞蹈形象是什么样子。很显然,出现在彩陶盆内壁和岩石崖画上的舞蹈形象,并非真实集体中的人,这是当时人们想象出来、能够达到某种宗教目的的人或物,它们却如此确切地构成我们探寻人类舞蹈形象最宝贵的来源和思考舞蹈形象的创作基础。

距今 1000 多年前,在我国云南丽江生活的纳西族人,创造了一种属于本民族的象形文字即东巴文,通常由当地富有一定资历的老东巴亲自书写,又被纳西族人称之为“留在木头石头上的印迹”。这种文字和甲骨文相似,是用图形叙事及表意,常以表现本民族人的日常生活、情感需求以及祭祀活动为主。在东巴文里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图形符号具有直观的特点,包含着纳西族人丰富的生活动态,使我们能够看到其中的舞蹈形象。东巴文里的象形文字包含并体现出人的生活、情绪、情感、形象、动作等方面。作为艺术形象很重要的一部分,东巴文也创造出特定的图形符号来描绘它们(见表 1)。这也再次充分地说明了人类社会从源头上有着同一颗艺术思想的种子,而现在,这颗种子已开始发芽生长。借助这股人本来所具有的力量,舞蹈仿佛能够洞察一切,舞蹈形象作为人这一主体的集体意识,身体语言创造的舞蹈实践基础在人类社会愈加明了。

在进行舞蹈形象、舞蹈动态及舞蹈路线刻画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前人之于意识与精神的状态在于以舞蹈作为完整的表现手段。而感知特定宗教祭祀舞蹈、生命舞蹈及生活舞蹈中舞人的动态思维,当今舞者才能体会并掌握这几类原始舞蹈动态中具体的舞蹈形象。

表1 东巴文中的图形符号与释意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中图形符号引自:大蕃茄传媒机构.活着的象形文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4xjTnFN8jxTZnBYxNbU56ZGT8C26gXMzaRBqBRDEW5vHG/42tasctJxP1KJ7lNE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