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中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拉班舞谱的动作符号里表现得既详细又准确,通过时间表明舞蹈与舞者之间的情感张力,通过空间表现出舞蹈与舞者之间的生命张力。情感与生命,成为确定舞蹈形象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决定着舞蹈能否成为审美对象,被大家所熟悉。我们也一直在期待本土舞蹈不仅仅是晚会上那片刻闪耀的主角,而是通过深刻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贴切的人物情感深入人心。这对舞蹈艺术本身而言,具有某种文化乃至社会的意义。舞蹈让大家在看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明白舞蹈语言的具体含义,而时间与空间给予舞蹈动作足够的动作节奏与动作张力,引导观者真正明白舞蹈是如何表情达意的。所以,作为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的构成核心,舞蹈动作的具体含义需要做到能被观者理解,那么,舞蹈动作的表意性也因此具有了实际的表演艺术的意义。
我们意识中的审美活动,常常被指用于艺术领域,尤其是针对不同艺术门类中体现为表现性状态的那一部分,是具有运用美学理论中的方法对艺术进行感知和分析的心理过程。随着当今的信息及其来源获得越来越快,获得信息的量和内容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艺术的认知程度也因此越来越高。作为人类艺术的鼻祖——舞蹈,不仅被远古人作为自然崇拜的对象,也令他们通过所描绘出的远古形象得到心灵与身体的净化,那时的舞蹈是以一种古老的形象存在于人的心中,仿佛这些形象被注入了灵魂而成为永恒。尽管这种原始舞蹈的意味现在看来或多或少有些改变,但舞蹈借事物抒发情感、呈现生命之力量的功能却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不论是少数民族舞蹈、古典风格的舞蹈还是现代舞蹈,都还保留着这种于深沉中包含着历史与文化的审美意味,成为舞蹈艺术中的“DNA”。
舞蹈的审美问题始终关心的是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舞蹈艺术以及专门为编演舞蹈作品的舞蹈创作工作,因此包含并体现三方面的内容:1.舞蹈解释了哲学美学中许多具体的问题;2.舞蹈美学所阐释的一般问题与其他表演艺术共通;3.舞蹈美学有属于它自身的审美特色。格莱姆·麦克菲在撰写“舞蹈”一文时表述,“对于编舞来说,艺术家理解其艺术作品的意图的作用会再次出现,比如,带有扭曲性质的舞蹈特性”。
也就是说,已有的美学评述也会在舞蹈美学中再一次出现,比如,对艺术在历史性特征方面的阐释期待也将出现于舞蹈艺术当中,只是这个问题不是本书所要讨论的焦点。
我们之于舞蹈的关注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有兴趣的、可欣赏以及评判等方面适合于艺术本身的问题。对此,麦克菲在文中又写道:“解释所涉及的这几方面中,许多值得关注的要点都是来自自然形态的舞蹈或源于舞蹈是什么
。”很显然,西方现代舞蹈源于对自然崇敬的心理,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扔掉了舞鞋,穿着宽松的舞蹈衣舞动着,从而创造了现代舞,之后许多被我们称之为现代舞蹈家的舞者和编导都步其后尘。不论是中国舞蹈还是外国舞蹈,都具有历史的特性,以时间概念的方式来创造舞蹈,人体成为舞蹈空间构成的唯一载体,舞蹈美学基本上还是在探讨舞蹈本身——身心关系的艺术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