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鄂东文化的资源形态与资本价值

“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是处于不同场景却又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当代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身体化的文化资源,本质则是人类劳动成果的一种积累,是以人的能力、行为方式、语言风格、教育素质、品位与生活方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产品、文化制度在内的文化资源的总和” 。简言之,所谓的文化资本实质上是由文化资源转化而来,社会成员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将有形的物质财富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据为己有”,使之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其资本价值才得以显现。在鄂东地域范畴中,文化资源既包括景观、器物、遗迹,也包含地域特色鲜明的语言、仪式、民俗、文献、典籍,以及文学、戏曲、音乐、绘画等艺术产品,其符号系统中蕴含着特有的地域性格与本土精神。但是,这些都不是文化资本,其存在与消亡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成员唯有在学习、生活中掌握了其符号形态,接受了其精神内容,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品位以及技能,才算是实现了文化资本的积累。在社会实践(尤其是艺术创作活动)中,文化资本往往以特定行为模式、语言风格、审美品位等方式表现出来。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鄂东地区生成了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地域文化资源,衍生出了自身独特的符号系统与价值体系,在中华文化圈中可谓独树一帜。有本土人士曾将鄂东文化概括为“四言八句”,即“两属十归、两州分合、四戏两祖、八进两出、千六名人、六千遗址、十六大战、十六城池” ,足见其资源的丰富程度与聚集程度。在鄂东文化的塑造下,地域精神与群体人格得以发育、生长并逐渐趋于成熟,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了本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黄冈人”知识、性情与审美标准的内在建构力量。鄂东文化资源一旦转化为某些个体的“身体化”资本,也就赋予了其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的动机、经验与能力。出生于鄂东的文学书写者、戏曲表演者以及影视创作者,在地域文化资本的获取上占据先天优势,这也使得其作品中可以找到更多的“鄂东元素”——语言、符号、景观以及人物、故事等。所谓的“黄冈出品”,实质上就是“黄冈人”凭借其占有的文化资本实施的艺术实践活动,作品中鲜明的本土化风格与创作者的知识、品位、话语习惯往往是统一的,其中潜藏着地域文化从“资源”到“资本”系统性的转化机制。从这一维度出发,更能揭示鄂东本土影视生产与传播的本源动力。 smqeF74guDFz700c+d4Aossrw1glr4eAkqq7HQpn8S7rlaAuOA/w3zwjp7zFVT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