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汇报的题目是下沉式再生水系统推动城市水环境高质量发展,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汇报。
我国是个水资源稀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土地资源是世界人均的 1/4 和 1/3,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式写入党章。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近 20 年来,我国建设了 5600 余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约 2 亿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占地近30 万亩;二是许多污水处理厂现在已经被城市包围,臭气、噪声等问题日趋严重;三是能耗大;四是污水资源化回用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排水规划和技术路线,不能继续沿用集中建设地上污水处理厂的传统模式。
8 年来我和清华大学老师一起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实践,创新性地提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排水规划,并以下沉式污水处理再生水系统为载体,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打造成城市的资源能源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降低了污水在城市管网中长距离输送渗漏以及噪声的环境风险。
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具有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生态安全等优势。以下沉式再生水系统为核心的创新模式的提出,得益于我在清华大学求学和研究的经历。2017 年我们和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地下污水处理模式创新与生态综合体示范”,2018 年将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做了分享,取得了很好反响。2019 年我们开展地下工程优化的研究,同年集团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创新实践得到了国家认可,被住建部授予水专项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我们牵头清华大学等编制的国内首部地下式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指南,已于 2020 年 1 月 1 日在全国实施,我们以资源化利用技术构建入选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已被行业、政府和老百姓认同。
自清华大学毕业以来,我继续坚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持续研究创新,一是高品质出水下的高效节地节能的工艺技术研究,二是通风除臭环境安全研究,三是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四是地下空间结构研究,五是安全稳定运营及智能管理研究,六是工程实践与模式创新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已形成七大核心技术,一是高效节地型生物处理工艺,二是高效生物臭气处理技术,三是高效污泥低温干化技术,四是智能管理系统技术,五是绿色能源利用技术,六是地下空间建筑结构工程技术,七是生态综合体构建技术。仅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已形成专有专利技术 119 项,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致力于成果转化,该项目总投资 67 亿元,新建下沉式再生水厂 16 座,改扩建 5 座,服务人口 350 万人,服务面积达 6600 平方公里。该项目较原计划仅管网一项就节约投资 15 亿元,节约占地约 4200 亩,向南明河生态补水 4.5 亿立方,整个工期节约了 6 个月以上,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 4 类,实现百分之百水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项目实施后,已全面消除劣 5 类水体,南明河干流 80%的时间达到地表水 3 类,河床植物覆盖率由 15%提高至 85%,真正实现了鱼翔浅底、鸟语花香,老百姓又回到了南明河母亲河边。
污水处理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地上地下统筹利用,地面建设的生态公园、停车场、水环境科学馆大大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其中青山下沉式再生水厂已成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人大代表和当地老百姓、国内外专家对科技创新和治理成效非常认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不仅是政府、企业高度重视环境的治理,更多的老百姓、大学生、中学生,不管他们是什么专业背景,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了母亲河的治理和保护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第二个成果也是在清华大学工程博士期间的工程实践案例——大理洱海水环境治理项目,该项目包括污水收集管网 240 公里,服务范围 66.41 平方公里,出水达到地表水 4 类,再经过生态的净化,达到地表水 3 类全部回用,减少从洱海排污 2000 万吨以上,该项目为政府节约投资 6.1 亿元,缩短工期 9 个月,节约土地 160 亩,2019 年洱海 7 个月达到了 2 类水质,全年平均水质为优。2019 年 2 月韩正副总理视察了该项目,2015 年 9 月原清华大学校长、环保部部长也视察和考察该项目,并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洱海地处多民族居住区,项目的顺利进行也说明了多民族对美好生活和友好环境的热爱。
第三个工程实践是北京碧水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例原地不停产下沉改造的项目,原规模日处理规模 10 万吨,出水标准一级B,河道污染和邻避问题严重,改扩建后日处理规模 18 万吨,出水标准达到京标B,项目服务面积 45.8 平方公里,该项目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中心 2.2 公里,经处理后再生水向萧太后河补水,为通州行政办公区供水,彻底解决了邻避问题。该项目释放土地 330 亩,是北京出水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工期最短的标杆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水处理创新的孵化基地,实用技术评估和社会化服务平台,同时也是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中试基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很多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科学探索中来;另一方面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更加注重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项目已成为学科交叉延伸的平台。
简要介绍一下我们集团,中国水环境集团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的专业化环境领军企业,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创新者和领跑者,经过 7 年的创新和实践,集团下沉式再生水系统规模位居亚洲第一,国家示范项目居行业第一,清华大学工程博士研究和工程实践是集团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长期关注和支持集团的发展和创新,三年期间提供了 4.5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也是亚行对中国环境企业提供的最大一笔贷款,亚行表示集团的污水处理下沉式再生水系统的创新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模式将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水环境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还有 80% 以上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还有 36 亿人生活在缺水缺地的地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愿与全世界教育家、科学家、工程师们继续努力推动工程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美好的水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黄晓军
威立雅环境集团副总裁、董事总经理
HUANG Xiaojun
Vice President, Managing Director, Veolia China
黄晓军,威立雅环境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先生同时担任中国市长·跨国企业家联席会轮值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执行会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董事会成员及中国跨国公司促进会副理事长等职务。1999 年,加入威立雅水务,2004 年出任中国区副总裁主持对外关系事务。期间,于 2006 年获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0 年出任威立雅集团中国区副总裁。2013 年,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造。
HUANG Xiaojun, Vice President, Managing Director of Veolia China. Mr. HUANG is the Co-chairman of Chinese mayor and multinational CEO round table, Executive President of China Environment Service Industry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Board Member of China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Vice Chairman of China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e joined Veolia Water in 1999. In 2004, he started presiding over external relations as the Vice President of Veolia Water China. Since 2010, he has been Vice President of Veolia China. In 2006, Mr.HUANG received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gre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13,he undertook further study a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