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特邀报告

解振华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XIE Zhenhua

Special Envoy on Climate Chang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RC; President, the Institute of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解振华,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2015—2019 年,担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曾任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长期负责中国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事务,获得了全球环境基金“全球环境领导奖”、联合国环境保护最高奖“联合国环境署笹川环境奖”、世界银行“绿色环境特别奖”、全球节能联盟“节能增效突出贡献奖”、世界自然基金“宜居星球领袖奖”和“吕志和持续发展奖”。

XIE Zhenhua, Special Envoy on Climate Change of China, President of Institute of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Formerly, Administrator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 China, Vice 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From 2015 to 2019, he assumed the post of Special Representative for Climate Change Affairs of China. For a long time, Mr. XIE Zhenhua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mitig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ffairs. Mr. XIE Zhenhua received GEF Global Leadership Award, UNEP Sasakawa Environment Prize and World Bank Special Green Award, Alliance to Save Energy-Energy Efficiency Visionary Award, and WWF Livable Planet Leadership Award and the Lui Che Woo Sustainability Prize.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解振华

尊敬的安德森执行主任,欧敏行主任,李晓红院长,邱勇校长,各位同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本届论坛以“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正是后疫情时代各国推动绿色复苏的方向与着力点,很高兴在此与各位分享我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规节奏,但《巴黎协定》确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不可扭转,国际社会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加速向绿色经济转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出绿色复苏倡议,对此我非常赞同,只有选择绿色复苏,才能够化危为机,帮助各国走出当前的困境,实现《巴黎协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地球村的子孙后代创造美好的未来。中国的实践证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培育带动新的产业和市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实现协同发展。

2005 年至 2019 年,中国GDP增长了约 4 倍,实现全国亿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同期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率由 2005 年至 2013 年的 6.0%和 5.4%,分别下降到 2013 年至 2018 年的 2.2%和 0.8%,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 48.1%,相当于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约 56.2 亿吨,非化石能源与一次性能源的比重由 7.4%提高到 15.3%,煤炭消费比重从 72.4%下降到 55.7%,森林蓄积量由计划增加到 137 亿立方米,最后实际增加到 170 亿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提前实现了 202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目标,并为实现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奠定了基础。

9 月 22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这一目标的确定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的积极立场和有力行动,顺应了全球疫情后实现绿色高质量复苏和低碳转型的潮流,展现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信心。10 月底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提出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国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发布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也将把应对气候变化近期、中长期目标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相融合,由此建立倒逼机制,推动各领域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机制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非常不容易,我们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认为未来应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优化能源结构,开展能源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努力控制和减少煤炭消费,合理发展天然气,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生产和利用氢能,提高全经济部门的电气化水平,加强能源系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能源体系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二、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占终端碳排放近 70%的工业部门将是率先达峰的领域,要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扩张,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工业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低碳行动,推动制造业向低碳、脱碳纵深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三、建设低碳基础设施,避免高碳锁定。建筑部门碳排放占比约 20%,我们需要合理地控制建筑规模,实现基于电气化光伏的建筑柔性用电系统、建筑能源系统变革,充分利用各类余热资源与生物质能源,大力建设绿色建筑和简约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

四、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占比约 10%,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一段时期内还有增长的趋势,要推动运输方式结构变革,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清洁零排放汽车,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发展绿色运输方式,扩大使用清洁动力、绿色动力。

五、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排放脱钩,减缓气候变化的治本之策,要坚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园区发展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生活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无废城市,健全社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制度。要建立能让所有参与方都受益的商业模式,通过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提高全社会主要资源产出率,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推动技术创新。要积极研究发展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联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深度脱碳的技术,研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加快工业技术与绿色材料技术制造的先进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的融合创新,加快推广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推广节能高效的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七、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与杠杆作用,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补充完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活动,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实现2030 年提前碳达峰以及 2060 年碳中和这一目标,气候融资的前景广阔,需求量非常大。

八、出台绿色财政、税收、价格等配套经济政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激励性的经济政策向社会和市场主体传递清晰的信号,按我们的实践经验投入公共财政资金的 10%,大体上可以撬动 90%的社会资金,我们要不断加大公共资金对气候变化的支持力度,对高效节能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等节能减排的技术、产品和项目在财政、税收、价格政策上实行鼓励措施,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几十万亿人民币的投资市场,带动全社会的投资。

九、建立完善的碳市场。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全社会减排目标,鼓励技术创新、公平竞争。我国在已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首先在电力行业启动了全国的碳市场,还将逐步纳入水泥、电解铝、钢铁、化工等其他重点排放行业,在全球范围,我们主张通过建立全球碳市场合理定价,确保环境完整,防止碳泄漏,促进公平贸易,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果。

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尊重自然规律,通过造林加强农田管理,保护湿地等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管理等实施路径,提升大自然的服务功能,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既是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也是全球气候行动和力度的助力,具有增加森林碳汇、林业碳汇和土地吸收碳汇效应。

中国已经和新西兰共同牵头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未来还将继续与各方一道加强通过政策投资等手段,加强NBS的实施,积极推动该领域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发挥其对实现碳中和的积极作用。此外,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合作。各方应坚持《巴黎协定》原则和框架,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当务之急是落实《巴黎协定》,提高各个国家行动的力度。各国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和能力制定目标,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尽其所能,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帮助它们实施减缓与适应行动,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各位同事、朋友们,工程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工程教育事关人类的未来,国际工程教育论坛致力于研讨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世界工程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应对全球性的重大挑战。而应对生态破坏、气候变化、公共健康、经济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可持续发展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明智选择,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充分交流,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智慧和方案,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提供思路和支持。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侯 锋

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HOU Feng

Chairman, China Water Environment Group

侯峰,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特聘专家,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理事长。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水专项、863 科研项目等重大课题研究十余项。主持牵头编制国家首部下沉式水厂标准《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已实施)。曾获第二、第三届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青年科技奖、生态环境部“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等。

HOU Feng, Chairman and CEO of China Water Environment Group (CWEG) ,Distinguished Expert with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RC,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other ministries, and Vice President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Dr. HOU has presided over a dozen of major national water projects and projects for the March 1986 National High-Tech Program and led the compilation of China’s first Underground WWTP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uide (in effect) . He was the winner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Deng Jiax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for China’s Excellent Youth and China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xcellence Award granted by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RC. kY732iNRfN/ZjjP34oruqU+PRXbtYfUoIVfKuX5U6A8BT3Su5nFD35Hkuak3of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