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内涵界定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全面的、科学的,是社会思想内容的集中概括和集中表达,它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我们都知道,国家如果没有“德”就不会兴旺发达,社会如果没有“德”就会一片混乱,人如果没有“德”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德”。它的出现规定了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方向与道路。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 24 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的“德”。富强是我国在经济层面追求的目标,国家应当国富民强,这样人民才能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国家才能为人民幸福安康提供物质基础,才能让人民有一种心理上踏实的感觉。而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之后物质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骄傲和自豪的;民主是政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民主就是指人民当家做主,我们追求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群众的民主,只有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情况下才能使人民享有民主的权益。所以,我们应当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是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政治保障,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明是文化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文明是辨别一个社会先进性与成熟性的重要体现,只有社会文明,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们对社会的归属感才会越强,它是我国现代社会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保障;和谐是社会层面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它是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四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德”,这四方面规定了国家层面上的发展道路。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层面的“德”。自由指的是人应当要在意志、存在和发展方面享有自由的权利,而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实现自由。但自由也不是任性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应当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要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平等指的是全体的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一律平等的,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不能对社会公民的平等参与合法生活的权利进行剥夺与压榨,也不能运用自己的身份对别人进行欺压,社会生活中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权可言,“党的十八大把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公正指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消除人们的不良心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社会公平正义也可以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提高人民群众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法制指的是我们国家应当依法治国,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权益,法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法律社会才会稳定,才会对社会公民有一定的威慑作用,社会才会和谐,人民生活才能幸福,并且法制可以为实现社会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提供帮助。这四方面体现出了社会层面在培养和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当实现的目标与方向。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层面的“德”。爱国就是指热爱自己的祖国,祖国为我们带来了和平、美好、富裕的生活,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作为中华儿女要充满自豪感,要以祖国为荣,要时刻热爱自己的祖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沉、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3] 。当祖国遇到危难时应当挺身而出,一切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敬业是指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致志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4]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保障,所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诚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相互信任,诚信在社会中非常的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那他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能长久发展。所以诚信是我们在社会立足的基础。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善良,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与人交流,你对别人充满了善意,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报你,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的美丽,友善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因为它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这四方面规定了公民层面应遵循的守则,为公民的行为提供了指导与规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5] 在当今社会中,我国正在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不断,民众因为缺乏对这些思想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而很容易受到伤害,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国内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同样困扰着我们。所以,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判断社会评价的是非曲直,去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的,是进步的,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安全需要有一个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近几年,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思想复杂多变,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造成一定的破坏,思想领域成为他们的突破点。而民众在没有正确价值观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让破坏者有机可乘,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给社会思想领域吃了一颗定心丸,使人民群众有了一个正确的价值标准,摆脱了我国思想领域的危机,也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有一个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看待事物。比如,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过度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现在的社会是行不通的;比如,我国社会原先的主要矛盾,注重物质生产已经不再适应人们的需要,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基本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所以才会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念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不应拘泥于现状。

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标准,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构筑正确的价值标准,坚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需要有一个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果在做某些事情时不能准确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对错,对某些事情的认识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发生,对个人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的缺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是非曲直,使人们有一个正确的价值标准摆脱这些困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中,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家发展得也越来越好。但在这些成功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我国需要一个精神旗帜和思想的引领,需要有一个优秀的价值观指引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更好。“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6]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满足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需要,在思想领域高举鲜明的旗帜。

“最大公约数”中最大就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公约数就是指社会共识的存在要得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认可。要想使我们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凝聚社会共识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共识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而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共识,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所以它是反映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社会标准。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纷繁复杂,这关涉着社会价值观。所以,党和国家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勾画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人们的价值方向,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反映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它的出现确定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使我们的国家有更加明确的未来和更加光明的前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7]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凝聚全体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为了社会主义而奋斗。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调动起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的发展中,这就必须有价值观念的引导,凝聚社会的共识。

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需要,决定了我们应当有一个共同的社会标准。社会在进步,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进步,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社会标准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人们的思想就会混乱,社会也会受到破坏,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这个社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这个社会标准也应当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人们的需要。 etZMVSApUxFtgYPvsK9qPuA18ExyAarqJDP+j/LxUoDPu7NnrqjVsMegkI8roz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