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博士论文——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贺麟译,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01 页。

[2]陈雪、刘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解读与深思》,载《中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2 年第 5 期。

[3]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4]江景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载《哲学研究》,2018 年第 9 期。

[5]肖秀兰:《浅析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本质思想》,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 年第 3 期。

[6]许庆朴、郑祥福:《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 页。

[7]李健敏:《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载《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 年第 14 期。

[8]张京国:《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载《科学创新导报》,2010 年第 219 期。

[9]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47—148 期。

[10]秦云:《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载《理论广角》,2014 年第5 期。

[11]杨鲁慧:《论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本质》,载《社会主义研究》,2007 年第 8 期。

[12]杨信礼:《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载《山东社会科学》,2008 年第 2 期。

[13]黄国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载《社会纵横》,2000 年第 5 期。

[14]王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年 6 月。

[15]彭大成:《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与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湖湘论坛》,2018 年第 2 期。

[16]孙聚友:《儒家大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载《东岳论从》,2016.

[17]杨丽:《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社会纵横》,2018 年第 4 期。

[18]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载《光明日报》,2017 年 1 月 20 日。 yILST+RzYC+rgMLtmhU7DizjVSr1QT5Gi4vj5wKapVg/edqlX1wBHcZ2gUIHOQ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