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培养途径论

(一)“基于文”——立足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培育出很多光辉的文明,这些文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4 字基本内容好多都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所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0]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步就是要立足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经典的文明,它是一个无穷的宝库,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才能汲取更多的养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和睦”。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美德充斥着人们的内心生活,指引着人们的行为,所以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而长盛不衰。这些美德的存在可以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传播与发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的阻碍减少到最低,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两者本就是一脉相承。所以传统的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还要立足于世界,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明。我们不能闭关锁国,认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是优秀的,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现在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击也随处可见,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中充斥着很多的外国文化,如外国的电影、美食、玩具、衣服,而我国的文化也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国,如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举办,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世界文化,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明成果,不仅可以保持其先进性,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站在文化发展的最前沿,紧贴社会发展的脉搏,又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二)“寓于教”——坚持教育引导,抓好重点人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工作。既要覆盖各个年龄段,又要抓好重点人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彰显生命力和引领力,取决于其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否真正掌握群众。”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针对全社会而言的思想理论,不是针对特定人群、特定时间或者某一事件而言的,它对所有不特定的对象而言都具有引导性的作用。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让他们成长得更好。” [12] 要重视孩子在学校的教育,在孩子刚接受知识时,就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同时学校也应当多举行轻松有趣的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还可以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施全程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普及时间还不是很长,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的很多人没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如果让他们自己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应对这些人群进行集体教育,通过别人的教授或帮助,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核心价值观的知识。

教师是学生成长与成才路上的指路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主要靠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教授,教育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向导和明灯,如果教师的知识素养和品德素养存在问题的话,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身心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教师的培养与选拔方面应当严格把关,要让教师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思想品德修养,以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教育效果。

国家还应当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与修改,如教育政策的与时俱进、教育设施的完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还要对优秀的人物和事迹进行表彰与宣传,并且要加强优秀文化与优秀作品的宣传,坚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

另外,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培养,“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13]

(三)“融于境”——利用有效载体,融入社会生活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无论哪种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都是要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基础上,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才能发挥这种政策的最大作用。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要走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人们的日常。

在老百姓经常出入与居住的地方如游乐场所、社区单位、住宅区等出入口,进行宣传。可以在人们出行的场所,游乐场、社区、道路两边悬挂宣传标语,如禁止吸烟、禁止乱扔垃圾、健康出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这样的宣传往往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人们在不经意间会留意到,记在心中,可以让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另外还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家庭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14]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生活的地方,家庭教育搞好了,人们的成长和进步就有了很好的保障,并且也会规范自身的行为。

多拍摄和播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广告,现在好多人都喜欢观看电视节目和综艺娱乐,所以通过电视和视频软件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尤为必要的。还可以多拍摄宣传社会主义正能量的电影和电视剧,如《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和《大人物》这部电影就充分展现了邪不胜正、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思想,给社会中的不法分子敲响了警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给人们以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净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载体加强人们的价值观的教育。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网络的元素。所以净化网络空间,利用网络作为载体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万分关键的。

(四)“落于行”——落实知行合一,加强法制监督

理论与实践应当是统一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落实到行动中,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社会不良风气等各种举措都离不开它。

知与行就如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样,应当是统一的,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思想理论,而且还是一种行动指南,它指引着我们生活的方向。“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实践和生活中,来加强人们思想道德的建设,引导人们形成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15] 每一种理论和思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生命力。而只有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只有把它运用到行动中,运用到生活中,它才是活的,才是真正有灵魂的。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法制的监督,法治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的过程,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喜爱,但还是会有少部分的社会不良分子企图越过红线,危害社会的健康与安全。当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而没有作用的情况下,就要用法律的手段对这些社会毒瘤进行严厉的惩治,比如,扫黑除恶就是对这些社会中的不良社会因素进行拔除,以弘扬社会的主旋律,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过程中法制的监督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发展大势、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希望,国家要进步,社会要稳定,人民要幸福就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还充满着种种困难,还需要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所以,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和指导自己,在我党的带领下,努力使我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16] et8Copp2GKUl7QcBr1ElbZ6H1zGGZDne8Yfq7oKn56QpX3yBpd2dnf//Oav9zhU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