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如何具备更多的公共理性,有更多的宽容精神和包容品质,是社会情绪健康重要的表征。要围绕“健康中国”大目标,在社会情绪调适引导、提升社会认知水平、提升社会公共道德质量上,加大政策创新和投放力度。
“美丽中国”命题的提出,是近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更大的推进和升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压力不断加大,严格的体系化的生态治理势在必行。“健康中国”更是聚集到“人”这个社会的中心上来。只有人的健康,才能全面小康,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昔日“东亚病夫”到今天“健康中国”,中国经历了划时代的、历史性的变迁。
“健康中国”的战略价值非常丰富,这一命题形成是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即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现实相一致的,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社会内容,有着广阔而多面的建设地带。尤其要靠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来推行落实,实现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之间的社会平衡。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看,加大“健康中国”建设的政策创制和政策投放,有这样几个大的方位:
一是“身体的健康”。人的“身体的健康”是实现民族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基础性问题,是“健康中国”的基础性政策方位。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脂人群有 1 亿多、高血压人群有 1.7 亿、超重和肥胖病人群有 2 亿多人。英国《科学》杂志报道,中国人“运动习惯”已处于世界前列,但身体素质排名仍低于同在亚洲的韩国和日本。身体的健康是人的生存价值的目标所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要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创制来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全民健康。这当中尤其要解决好两个重点:一是进一步提升全民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饮食卫生质量,让餐桌更加干净健康。
二是“精神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要性甚至超过身体的健康。从大的方面看,“赶超型”现代化国家都面临着社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现象。发达国家在转型期也经历过社会心理问题高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是心理问题群体比较大;二是人们心理、精神卫生知识相对匮乏并对心理医治存在普遍的“社会性漠视”。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目前中国心理问题人群至少有 2 亿至 3 亿人,精神问题如自杀等成为最重要的疾病。2019 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议披露,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 2600 万人,但只有不到 10%的人接受了相关治疗。发达国家如美国,把心理治疗作为基本服务项目纳入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发给赤贫阶层的公费医疗卡也包含了心理治疗服务的项目。要加大对于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精神、心理健康公共服务和政策投放,推进心理卫生和心理治疗建设。
三是“社会情绪的健康”。这是“健康中国”政策投放的重要方位。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主义出现;极端事件、变态事件、病态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健康中国”要解决好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社会情绪的健康,其实是社会道德的健康。一个社会如何具备更多的公共理性,有更多的宽容精神和包容品质,是社会情绪健康重要的表征。要围绕“健康中国”大目标,在社会情绪调适引导、提升社会认知水平、提升社会公共道德质量上,加大政策创新和投放力度。
总的来说,“健康中国”战略存在大量政策需求和政策创制、政策投放的空间。应以更多的“健康自觉”,把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全面纳入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大盘子中,通过科学的政策设计、政策创制、政策推行,全面落实《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深圳特区报》2019 年 11 月 12 日C03 版 理论周刊/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