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世纪
——“集体意识”的图腾

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黑色的中世纪是有特殊原因的,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而且它经历的时期也很长,这一时期信仰的宗教就是西方的第一大教——基督教(Christian Church)。

可以说这一时期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围绕着基督教展开的。教会为了向目不识丁的大众宣扬教义而采取图像的形式。教会禁欲的思想体现在艺术中就是尽量去除世俗的审美要求,剩下的就是形而上的图像,即人们借以传达纯粹神性的图像。

中世纪的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这些阶段的艺术都是在表现基督教的思想观念,雕刻、绘画、彩色玻璃画等都是用来装饰教堂建筑的。即使是小型的绘画如圣像画和书籍插图等也都脱离不了教会的资助。在佛罗伦萨画家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对壁画进行革新之前,欧洲中世纪的绘画历经沧桑,探索各种方式表达“信仰”这一永恒的主题,常见的有马赛克镶嵌画、壁画、蛋彩画、彩绘玻璃画,还有少量的羊皮纸画、挂毯画。

中世纪绘画(Medieval Painting),由于基督教的神学观念对人和现实生活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本应该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奴仆。为基督教服务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又由于基督教教堂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的中心,因而教堂建筑是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大多依附于教堂建筑,与建筑的功能一起服务于传播基督教思想。这时期的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画,总的来讲,其艺术风格是非写实的,重在象征,用来表现基督教教义和宗教故事,因而,不注重真实的空间的描绘,不注重真实的色彩关系,而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画家在用色上着力体现宗教意志和精神。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传统,在中世纪逐渐遭到排挤直至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从中世纪艺术的题材上讲,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题材十分狭窄,主要是宗教人物和宗教典故。这个时期的绘画为基督教教会服务,作品中的形象呆板、僵化。中世纪的绘画是没有世俗化的故事性的,画中的人物没有动作,没有性格,没有冲突,只有刻板、肃穆的形象。其绘画的内容不是为了追求美而是为了传教于目不识丁的大众,大多数作品的内容是圣经故事。中世纪的美术在基督教精神的影响下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浓烈的象征式语言,成为“图画形象的圣经”和弘扬基督教的工具。

中世纪艺术形式最重要或者说最普及的是镶嵌画,其次是罗马式风格延续的罗曼式艺术风格,再次是哥特式绘画,主要是教堂壁画和手工绘制图册形式。如果把中世纪艺术看作一种公众的艺术,那么在这一领域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便是拜占庭的镶嵌画和哥特艺术中的“彩色玻璃画”。拜占庭绘画艺术,特别是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在西方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的镶嵌画,就是用许多细小的彩色大理石、金银、珠玉、玻璃、有色石子等拼贴镶嵌而成的画作。至于绘画,主要是壁画,由贵族和高僧订制,除了贵族、骑士的肖像画,壁画题材内容的选择具有永恒性,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如在教堂内部的墙面,大多是以基督教为内容的镶嵌画。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多是正面的、呆板的,画面也是公式化对称式构图,强调平面和金光闪闪的背景效果,从而使画面有一种远离尘世的神秘感。

易于修复的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拜占庭镶嵌画以玻璃为主要材料,这是因为它能反射出强烈的光彩,达到一种虚无缥缈的效果。这时期最著名的镶嵌画在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达尔教堂里。在教堂祭坛的两侧是精美的马赛克画,其中一幅是《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另一幅是《皇后西奥多拉与随从》,这两幅马赛克镶嵌画的颜色都非常鲜艳,马赛克画是把彩色的玻璃或石块镶嵌到墙面,如果不刻意破坏是能够长久保存的,但是很难做到细腻地表达人物。

《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 Emperor Justinian and His Attendants

《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是拜占庭装饰艺术中最典型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集中体现了拜占庭镶嵌画独特的艺术特点。这幅作品描绘了查士丁尼皇帝及其随从手捧圣餐杯盘和祭品向基督献祭的场景。我们看这幅画,站在画面正中间位置的人物形象是查士丁尼一世,从他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他是画中最重要的、地位最高的人物,他身上披着一件宽大的深紫色的长袍,紫色在当时象征着高贵的王权。在他右侧的锁骨位置,有一颗大大的、宝石一样的、圆形花瓣图案的装饰物,用来固定长袍,这个闪闪发光的宝石使查士丁尼一世也仿佛如宝石般光芒耀眼。他的头上戴着镶嵌有漂亮玉石的帽子,上面每一颗闪烁的宝石都光彩夺目,耳朵上也戴着金光闪闪的耳坠,这些贵重的宝石都象征着他高贵的王权身份。

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 马赛克镶嵌画 公元 547 年 264×365cm意大利拉文纳圣维达尔教堂

在查士丁尼的头上有一圈光环,也标志着他神一样的地位,因为在基督教典故里,只有圣者头部的周围才会出现光环。当时,查士丁尼大帝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督教的统治地位,大力推行基督教文化,并常年发动战争,一心想着重现昔日的罗马帝国,为了凝聚人心,他常常借助于耶稣形象。画者非常清楚皇帝的这种心理,他把皇帝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威严和肃穆,目的就是把查士丁尼一世的形象神圣化、宗教化。整幅画中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前后一共有 12 个人,正好是基督教十二门徒的数量,画面反映出浓厚的宗教色彩。而画中的皇帝显然是以基督的化身自居:他的两只手捧着一个大大的金属盆,右手轻轻地放在盆的边上,左手在长袍里托着盆子的底部,盆里面装满圣水,两脚开立地站着,脸上的表情威严而自信。

在画面中查士丁尼的左手边,有四个穿长袍的人,在他旁边并排站着的是身穿黄白两色衣服的大主教,大主教的右手握着一个象征基督教的小十字架,黄色衣服上的白羊毛披肩上还画着一个十字图案,这都体现了他和教会的密切关系。在查士丁尼和大主教之间有一个人,他站的位置略微靠后一点,因为画面上给他留的位置很小,使观者的注意力也就集中到了他的脸部,这也凸显了他面色的凝重效果。再往右边是两个助祭者,离主教近的这个人,手里拿着一本背面镶嵌有宝石的书籍《圣经》,最边上站立的人,右手提着一个教会中使用的油灯,左手指向画外。查士丁尼的右边,是两个披着白色长袍的人,他们的衣服上有两块深紫色,这两块颜色和查士丁尼身上长袍的颜色一样,暗示他们也同样是贵族的身份而且还说明他们是查士丁尼身边的重要人物,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神态,还有两脚并拢拘谨的站姿,可以看出他们对查士丁尼的忠诚和谦恭。再左边是五个手里拿着矛的年轻侍卫,在大大的盾牌后面,眼睛虎视眈眈地看着前方,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机警和勇敢的。

画面中的 12 个人物都是正面排列成一条直线的,显然这个场面是在举行一场庄重的仪式。这些人站立得极为整齐,并且高低相差不大,所有人的肩部几乎都在一条水平线上,脚都呈“八”字形站着,人物形象看上去很统一但却显得而呆板,每个人的身体比例都明显被拉长,好像都踮着脚一样地不自在,但是从形象特征上看又显得比较轻盈、灵动,人物的面部表情严肃、庄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画家着力表现的不是人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一种神圣的、宗教化的威严和肃穆,画中的人物都笼罩在神圣的光环之中。

这幅画在色彩上是极为讲究的,画面的背景是用金黄色的马赛克作为底色,脚下是青绿色,这两种色彩搭配在一起打破了沉闷的场面,使画面看上去明快、庄重而优美。顶部也装饰着精美的图案。查士丁尼的衣服集中了白、紫红、金黄几种颜色,其中以紫红色为主色调。而他左边的两个大臣身上描绘有大块的紫红色,右边的主教身上有大片的金黄色,都与查士丁尼大帝衣服的某种颜色一样,这似乎也寓意着查士丁尼的权威和他们对查士丁尼的臣服。

《皇后西奥多拉与随从》( Queen Theodora and Her Attendants

《皇后西奥多拉与随从》这幅画描绘了神态庄重、装束华丽的皇后手捧供物进入教堂的画面。皇后西奥多拉出身低微,曾是一名马戏团演员,因为得到查士丁尼皇帝的喜爱拥有了新的身份,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后。画家在这里描绘了她与宫廷侍女以及侍卫向耶稣献祭的场面。画中一共有10 个人,皇后在画面中间最显眼的位置,她的头上戴着镶嵌有宝石的皇冠,大大小小的马赛克合理地排列,闪烁着光芒的宝石能让人感受到皇冠的精致。皇后身上也是穿着一件宽大的深紫色的长袍。

皇后西奥多拉与随从 马赛克镶嵌画 547 年 圣维达尔教堂藏

在皇后的右边是两个分别穿着白色和黄色长袍的侍卫,她们的衣服上有两块颜色和皇后衣服的颜色一样,也说明她们的贵族身份,她们是皇后身边的重要人物,看上去是比较放松的状态。最边上的人还用右手掀着门帘。她的左边是 7 个不同衣着服饰的侍女,她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表现出虔诚、恭敬的样子。她们的衣服色彩华美艳丽,大块的白色与灰紫色搭配,黄褐色与深紫色、橙红色与翠绿色搭配,在闪闪发光的金色背景前,这些颜色更加地绚丽,交相辉映。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曾感叹光色的奥秘早就被中世纪的镶嵌画家所识破。

《皇后西奥多拉与随从》这幅画跟《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在主题的选择、构图的布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在画面的风格与气氛的把握上前者更自由、生动一些。人物的排列组合有了疏密关系,对人物周围环境的描绘更为丰富了些,增加了有生活气息的室内门、门帘、喷泉等因素。

拜占庭镶嵌画的设色一般不以模仿自然为准绳,而根据宗教题材进行设色。设色围绕主题既注重画面色调的对比又强调和谐与统一,大量运用补色的强烈对比以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绚烂多姿的效果。画家在背景中也是运用了金色,还在半透明的彩色马赛克之下先贴一层金箔以获取金光灿烂的华丽效果。

彩色玻璃窗( Chartres Cathedral

哥特式艺术中的绘画主要是彩色玻璃窗画,这些彩色玻璃窗画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和强烈的装饰性。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光线将色彩缤纷的玻璃画变成了无比生动的神圣故事,同时也使教堂显得更加壮丽、神秘,置身其中就像进入彩虹般的梦幻世界,充满了美妙的宗教气氛。

中世纪的艺术实体就是教堂,而教堂中不可缺少的便是光线。最初的罗马式教堂的内部光线昏暗,中世纪对教堂墙体、柱子、拱形的门窗不断进行创新。艺术家们在设计教堂时,为了使教堂更加明亮,建造教堂时留出更多的门、窗的面积。光线有了,但是人们还是不太满意,纯透明玻璃下的自然光线太普通,如果换成“彩色玻璃”,那教堂里的光线就神秘莫测,在这种光的照射下教堂变得像天堂一样。

玫瑰花窗

教堂玻璃彩色花窗

哥特式教堂在修建的时候改变了一些结构。由于哥特式教堂是由石头骨架组成,为了减轻墙面的负荷,留出大面积的窗子。为了便于采光,教堂里的窗户面积加大,墙壁的壁面很少,所以壁画被彩色玻璃画取代,成为主要的教堂装饰形式。这种玻璃画是由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小块玻璃片拼合、镶嵌而成。玻璃上丰富的色彩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重叠后形成的,所以玻璃的颜色富有层次和对比,从而使哥特式彩色玻璃“焕发出宝石般的光彩”,使玻璃画呈现出一种奇幻灿烂的天堂一样的效果。彩色玻璃画的题材多以宗教性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传达宗教思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圣母加冕》(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夏特尔圣母大教堂是法国著名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夏特尔大教堂曾遭受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大大烧毁了教堂的主要部分,但是玻璃窗上的《圣母加冕》画却保留了下来。

圣母加冕 公元 12 世纪 彩色玻璃镶嵌画 490×236cm 法国夏特尔圣母大教堂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早期的圣母加冕场景,圣母加冕是中世纪非常重要的宗教题材。我们看这幅画,画面中间红色的部分是比例巨大的圣母,她抱着圣子坐在最尊贵的宝座上,仿佛是坐在了美丽的天堂里,围绕于圣母四周的是演奏乐曲的小天使。圣母的头上戴着大大的皇冠,被明亮的光环衬托着,表现了她的威信、威望和神圣的地位。圣母头上的白色圣鸽象征着肃穆、神圣、平和与希望。圣母的形象端庄、严肃,姿态沉静,深情、坚定而威严的目光还透露出对世人的关怀。

画中的颜色是深色调的,色彩浓烈深沉,对比醒目,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红、黄、蓝、紫、等有限的几种颜色,通过调和、安插、镶嵌,展示出一种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崇高威严的色彩效果。

《威尔顿双联画》( Wilton Diptych

《威尔顿双联画》是一幅蛋彩画作品。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蛋彩画(Tempera),它还有一个译名为坦培拉,它的绘画技法与湿壁画( Buon Fresco)相似,都是将颜料调和后涂到石膏上;差异在于蛋彩画的调和介质是蛋黄、牛奶或植物胶等黏稠性物质,而湿壁画直接用清水调和颜料。蛋彩画的核心技术可应用到不同的绘画材料上,如木板、画布、墙壁。

威尔顿双联画(英国) 木板蛋彩 公元 1395 年 45.7×29.2cm 英国国家美术馆

威尔顿双联画(局部)

《威尔顿双联画》是由两联画组成的。左联画描绘的是人间的场景,英王理查德二世(RichardⅡ)跪在地上,在他的身后站着 3 个人,分别是东英吉利国王圣爱德蒙(手持箭镞)、英格兰国王圣爱德华(中戴皇冠者),以及施洗约翰。右联画描绘的是天堂里的情景,由 11 位天使簇拥着圣母与小耶稣,其主题是表现奄奄一息的国王即将告别尘世,圣母、耶稣与天使们正在迎接他的到来。

我们看到国王理查德二世正跪着做祈祷,圣爱德华、圣爱德蒙以及施洗约翰似乎在把他托付给圣母。理查德二世向圣母奉献了他的王国,小耶稣代表圣母接受了理查二世的请求,正在赐福让理查德二世成为她的总督。活泼的小耶稣俯身向前,他的手势仿佛在祝福或欢迎国王并叫他放心。右前方两个天使的手势是给予的意思,理查德二世的手势则是接受的意思,代表着他的祈祷有了回应。画中的一些纹饰含有复杂的寓意,例如,一个天使打着的红十字旗,是象征着英国的旗,旗杆顶部有一个球形装饰,上面绘有不列颠岛;圣母站在繁花盛开的天国的花丛中,围绕在她周围的是美艳动人的天使,她们的衣服上都带着国王的标志金色白鹿,这个图案是英国王室的象征。

这幅画便用了大量的黄金和贵重的天青石,画中人物显得优雅高贵、端庄虔诚,色彩富丽堂皇,蓝色锦袍与金色背景形成华美的对比;画面的色彩使用金箔和大面积的群青,使得整个画面耀眼夺目。画面十分精致。我们看理查德二世胸前戴着的这个白鹿胸针,小鹿的脖子上戴着金色的皇冠,这是理查德二世的个人独特标志。所有围绕着圣母的天使也都戴着用珠宝做的白鹿胸针,这是象征理查德二世的白鹿,这里暗示了天使们在接受并保护理查德二世。理查德二世和天使们的脖子上还戴着金雀花项链,这象征着英格兰金雀花王朝。

很容易看出,威尔顿双联画的艺术中有着让人喜爱的美丽的、流动的线条,圣母细长的手触及小耶稣小脚的方式和天使的姿势,都让人联想到美丽、温柔的女性形象。我们还看到了艺术家是怎样显示他的透视法技艺的,例如,小耶稣下面跪着的那个天使的姿势;我们也看到艺术家用许多花朵装饰他的理想乐园。

手抄本羊皮纸画《圣马太像》

正如两个同样伟大的音乐家对同一乐曲的理解可以大不相同一样,两个伟大的中世纪艺匠也可以就同一主题甚至同一个样板,创作出大不相同的艺术作品。下面有个例证可以说明这一点:左图展现的一页出自查理曼王朝的一本《圣经》,画的是圣马太正在写福音书(Gospel Book)的景象。希腊和罗马书籍习惯把作者的肖像放在扉页上,这幅描绘福音书作者埋头写作的画,艺术家已经尽其所能去忠实模仿原作。圣徒身上衣褶裹体的外袍用了最好的古典样式,头部使用富有层次的光线和色彩造型,种种方式都使我们确信这位中世纪艺术家全神贯注,要准确而出色地临摹一个有名的样板。

圣马太像 约公元 800 年选自福音书抄本(左)

圣马太像 约公元 830 年选自福音书抄本(右)

我们比较着看右边这幅画,右图是早期基督教时代圣马太像的古老范本。圣马太的左手放在诵经台上,左手的虎口处夹着一个类似牛角的东西,里面用来盛墨水,以便于右手更好地写字。艺术家在画这幅画时,一定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圣马太肯定是受到了灵感的激励才去做的这件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极为动人的事情。为了表达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艺术家不想把圣马太表现得太过于平静,就像坐在自己家里一样舒服地写作,而是要把这个埋头写作的人物形象用自己激动、敬畏的心情和手法表现出来。如画面中圣徒的眼睛被画得大大的,眼睛紧紧盯着福音书并且凸了出来。一双大手和细细的笔尖形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全神贯注的样子。衣服上的皱褶画得密密麻麻,上面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曲折动荡的,背景的线条围绕着他的身体动势弯曲地垂下,这些笔触显然表现了艺术家的心情,可以感觉到他是在极度振奋的心情下完成这幅作品的。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绘画中出现的一种新风格,即使在呆板的中世纪艺术中,艺术家还是懂得在画面上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

这种新风格下的教堂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的姿势和神情都变得更自然、灵活,构图也不只局限在对称式的构图,而是更加富于变化。壁画中这种公式化的形象图示渐渐被加入了富有诗意的自然特征。那时还没有所谓的专业画家,仅仅有一些被称为画工的业余平民,正是出自平民之手的壁画却传达出了令人惊讶的中世纪精神——威严的、道貌岸然的贵族和受苦受难的基督。在这些壁画中人物的眼神透射出信仰那动人心魄的力量。究其原因,不在写实技术的高超,这其实是画面背后画工的信仰的力量,充满了对“生命”的虔诚。它的不朽之处在于壁画里透出了活生生的生命的启示。

中世纪是一个“集体宗教”意识的社会,这种意识使人们感到“生命”的品质就是绝对地服从与虔诚,这种品质在视觉艺术中体现在“内容”上就是宣扬宗教精神,及为贵族和骑士歌功颂德,在“形式”上最有特色的是精细的装饰风格。

中世纪绘画艺术的价值即是此种品质,这种品质决定性地帮助了“画工”,帮助他们完成了一幅幅中世纪的杰作。中世纪的艺术某种意义上说是精神的“图腾”。中世纪艺术给我们的启示是:作品背后的“精神”是作品价值体现的核心。 FfMLEuHzsGSasQRfGnb9PC8cclc9pYsH7QeU8v4hBDRlsht23OQ5fDz7n3C79f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