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们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人类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命都会有不同的认知。人们依赖教义、学说或自我的沉思对生命进行着不同的诠释。

我们赋予生命太多的情感想象。对我来说生命意味着敏感的积极的体验,无论快乐与忧伤、希望与失望,都让我感动于生命的丰富性。当然,人们对生命的理解是复杂的、矛盾的。我们有时似乎已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平静地生存于世,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式的诘问又时常浮现,无从回避。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以各自的手段表达了对生命的体会。我理解的绘画历史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用形象记录生命意义的历史。通过绘画艺术,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人类文明的历程,绘画记录了人类丰富的情感经验。

本书是我多年绘画经验的总结,从学画时临摹塞尚的作品到看《凡·高日记》时的激动心情,以及买到第一本德加画册时,下决心要做一名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愿望,虽然过去很多年,但这些都仿佛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从中央美院毕业到现在已有二十年的时间,期间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每年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是海量的信息,他们对艺术家的理解更加立体。在给学生辅导、讲授艺术家作品的同时,我从作品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从“生命的形象记忆”这个角度看待艺术家的作品,并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个性化分析,慢慢地我发现,这些名作的发端都离不开对“生命”的追问和感悟。而对生命理解的不同切入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取向千差万别,于是便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中世纪的绘画犹如精神天国的一片净土;文艺复兴便从天上回到了人间;19世纪的印象派受益于人类对光谱的发现因而他们的画面光彩班斓;19世纪末 20世纪中叶的现代艺术运动体现了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新的视觉经验,当代艺术充满了对人类文明的反思、诘问与批判。无论这些大师们的画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他们的心都是息息相通的,这一切皆与生命有关。

面对这么大的题目,以我有限的阅读和绘画经验实在有些惶恐。但在实际的绘画创作中我面临的正是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很多人面对的也是同样的问题,对生命的理解是我绘画创作的开始,也必定因为它而结束。舍此我的绘画创作将无法开始也无法结束。在本书里我试着在这个领域范畴里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自我的理解和解读,并用自己的观点对这个题目进行简单的论述。艺术家们以各自的手段表达了对生命的体会。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术语,更多内容是来源于自身的体会,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认真品读,使自身对绘画作品背后的生命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书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正是绘画内容与形式的不同,从中世纪到 20世纪中叶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作品内容的发端是对“生命”的追问,而对“生命”理解的不同切入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也不相同。正因如此,从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的角度,通过对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分析,来追问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绘画的意义,并以此作为自己绘画创作的理论指导。

本书着重介绍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早期及盛期、印象派、后印象派、20世纪早期及“二战”后的艺术家们。从绘画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谈艺术家的个性及对生命的理解,从而了解作品及作品背后的生命状态。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内容分为两章:绘画中的内容与绘画中的形式。

第一章讲的是绘画中的内容,我认为绘画内容是艺术表现的内容核心,是对“生命”的视觉认知,这也是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在绘画中不仅表现我们的感情,还要表现我们的思想,这些情感的传达要寄托在“生动的形象”之上,书中选取的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是以人物为主题内容的。内容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艺术家的目的所在,“内容”仅仅是一个载体。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内容”的分析,可以认识大师的匠心所指。“内容”反映的不仅是艺术家的个性、兴趣、爱好,更是作者对时代的反映以及其人生经验的结晶。不论宗教典故的题材,还是为贵族歌功颂德的神话中的人物或历史画等,都是这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也带来了相关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变革,反映到绘画领域是一场场的变革、创新和诸流派的产生,绘画的“内容”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终画面的形式因素独立出来,成了绘画的主要“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虽然仍以宗教题材为主要“内容”,但反映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本章要说明的是艺术家对“生命”的认知决定艺术表现的内容,决定艺术的价值。对“生命”的认知与挖掘,是艺术家价值的表现“内容”。

第二章讲的是绘画中的形式,我认为每件绘画作品的本身就是该作品内容的视觉形式。从绘画发展史可以看到,“形式”的发展是一个从依附“内容”到逐渐摆脱内容直至能独立地呈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如中世纪绘画一直在为宗教、皇权讲故事,这种由教会委派、规定的内容在绘画形式上根本没有主动权。对于绘画这一视觉艺术形式来说,形式是线条、明暗、色彩、节奏等最基本造型因素的综合,形式必须与内容相统一。书中提到的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均是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并与“内容”相协调而名垂史册。“形式”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19世纪至 20世纪初的艺术,“形式”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形式”虽然要受限于大的社会背景,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艺术家,取决于艺术家的个性、思想,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qb0at0k6Nxew6t7pK7p66IH5MhBAxP/KDDmLLfORwDaH98D7I56hdMQNn1otWD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