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红色经典影片赏析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赏析 4:《我的 1919》与五四运动

《我的 1919》赏析

影片赏析结构

影片赏析目标

1.了解《我的 1919》影片概况;

2.了解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以及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3.深刻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以及它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启示。

影片赏析摘要

影片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巴黎和会,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驳斥日本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经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向列强说“不”。这声面对列强的呐喊声,虽然微弱,却是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开始。

影片赏析正文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电影《我的 1919》

1999 年世纪之交,为纪念五四运动爆发 80 周年,献礼新中国成立 50周年,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重大国际事件为直接叙事对象的影片《我的 1919》开始公演。该片以时任中国政府外交全权代表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以沉重的笔锋,拨开尘封历史,重现了 1919 年风云激荡的巴黎和会情景。电影由黄健中执导,陈道明、何政军、许晴等著名演员饰演主要角色,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巴黎和会,就山东胶东半岛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驳斥日本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经历。

想一想:

巴黎和会是在什么情况下举办的?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参会国?

电影剧情简介

1918 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 年 1 月,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以驻美公使顾维钧为全权代表的外交代表团赴法国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上处处受到歧视,列强无视中国政府提出的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正当要求,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甚至企图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一方面,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了全世界与全中国的一致称赞。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多么脆弱,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外交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另一方面,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激起了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的愤怒,他们在会场外举行了抗议活动;在国内,北京大学等 13 所学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最终引爆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浪潮。在中国人民极其愤慨的一致要求下,外交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想一想:

如何理解“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上中国为什么会外交失败?

弱国无外交

“弱国无外交”,外交会议是强者的戏码。1840 年古老的中国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后,中国就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先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当时的中国在世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下,是没有任何外交话语权的。1919 年中国以一战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但在和会上外交代表被包括日本在内的诸列强反复刁难。在巴黎,外交代表团首先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和谈席位问题。原本享有 5 个席位的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无端划分为最末一等,只拥有 2 个席位。并且中国代表团还没来得及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日本就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的无理要求,并让代表团成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到会陈词。即便全权代表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做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陈词,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然而中国是否能收回山东,最重要的是看英、美等国的态度。在日本以退出和会为要挟下,几个大国为一己之利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利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正如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说的“废除秘密外交,不割地,不赔款,我们要这场战争干什么,我们要像榨橘子汁那样把德国榨干”,巴黎和会不过是强者的戏码罢了。

想一想:

中国外交家面对列强,是如何在巴黎和会上抗争的?

中国第一次对世界说不

弱国无外交并不意味着弱国面对强国就只能忍气吞声,束手无策。在强大的对手面前,虽然我们没有被公平对待,但是我们仍然要据理力争,让列强看到中国人不屈的脊梁。在巴黎和会最后的签约仪式上,为中国与会人员准备的两个座位一直无人坐。中国外交代表团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拒绝了签字,并说出了一番让西方羞愧无比的话语,他说:“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然后,顾维钧头也不回地迈着坚定的步伐阔步离开了巴黎和会。顾维钧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一直无人坐时,将是怎样的惊异、激动。这对我、代表团全体、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外交代表的缺席必将使和会、法国外交界,甚至整个世界为之愕然。”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次坚决对列强说“不”,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自此之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巴黎和会上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 1921 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 36 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一步交出了抢占的山东权益。

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巴黎和会外交团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足够强盛,才能在外交事业上获得更大的优势,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才有影响力。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在国际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外交上,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影片欣赏解析

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重塑战后国际秩序而召开的“帝国主义分赃大会”。“一战”期间,因中国政府作为协约国成员国曾派出 20 万劳工远渡重洋,参加了对同盟国的战争,故被应邀以胜利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然而,在和会召开前夕,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了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把中国设为“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还限定中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只有 2 席。中国外交代表团到达巴黎后,本计划在此次会议上一揽子争取收回长期不平等条约中丧失的权利,认为从战败国德国收回山东权益为理所当然,不需要在和会上加以讨论。然而,因英、法、意三国在战时就与日本订有密约,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因此当日本代表在和会上执意提出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时,得到了英、法、意三国的支持。如何收回山东权益成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的首要任务。电影《我的 1919》就是围绕巴黎和会关于山东权利归属问题,中国代表团与帝国主义列强展开的一次激烈的外交交锋,在强权面前,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家们据理力争,充分展现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定爱国主义立场。然弱国无外交,公理终究战胜不了强权,最终美、英、法在 4 月 30 日秘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顾维钧说:“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中国的抗议浪潮最终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指导下,在新的阶级、新的政党的领导下,中国各革命阶级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新纪元。中国外交一改晚清以来的屈辱外交局面,我们始终坚持在平等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小作业

任务 1:通过网络收集顾维钧的个人小档案。

任务 2:找到《巴黎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文本表述。

教学建议

1.对接教学内容:第一章“红色经典影片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节“红色经典影片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目“红色经典影片与五四运动”。

2.影片赏析教学目标:

(1)通过影片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时代使命感。

3.影片教学设计:可采用提问、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95-128;190-213.

[2]天津编译中心编.顾维钧回忆录缩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7:47-69.

[3]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161-221.

赏析 5:《建党伟业》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建党伟业》赏析

续表

影片赏析结构

影片赏析目标

1.了解《建党伟业》影片概况;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

3.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的意义。

影片赏析摘要

影片讲述了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那段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风云变幻、可歌可泣历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影片赏析正文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始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电影《建党伟业》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 28 岁、无畏牺牲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出品,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电影《建党伟业》于 2011 年 6 月15 日在中国上映,汇集了刘烨、李沁、冯远征、周润发、陈坤、张嘉译、刘德华等一百多名著名演员。该片叙述了从 1911 年爆发辛亥革命到 1921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10 年时间里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董必武、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及众多有识之士为了拯救陷于危难中的国家和民族,在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旧时代赴汤蹈火、努力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彩故事。

电影剧情简介

该片大体上由中华民国初期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1.中华民国初期动乱。1911 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 1 月1 日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然而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窃取了大元帅的身份,并成立了北洋政府。在袁世凯死后,中国被拖入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神州大地一片萧条。

2.五四运动。1919 年 1 月,在法国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召开了“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却被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此消息传回国内引发国人的激愤。1919 年 5月 4 日,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就此展开,由此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3.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 7 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人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

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中国的未来该去向何处?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 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造成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开启了空前艰难的新陈代谢进程。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改变民族危亡的现状,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尝试接连出现,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中国的未来该去向何处?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更需要新的思想、新的组织。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已在孕育之中。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狂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冲破了遏制新思想的罗网,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潮流。1917 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了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被压迫的民族,让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答,更启示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找到新的革命方法。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苏联共产国际的指导之下开始酝酿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1920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尔后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欧洲和日本等地的先进分子先后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帮助一批进步分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使其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三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会,使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四是建立青年团组织,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参加实际斗争,为党培养后备力量。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满足了。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早期党组织 13 位代表以及共产国际 2 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党的纲领和未来的行动计划。中国共产党——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从此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被称为“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想一想: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伟大建党精神指的是什么?如今如何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的建党精神为这个年轻的政党赋予了强大力量。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心里始终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毅然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脚下铺开“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奋斗之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用生命镌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无悔誓言。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不畏难、不怕苦、不惧死,为信仰、为人民、为国家,用自己的信仰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苦难而辉煌、经磨难而奋起的命运转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将成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影片欣赏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从国内来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这主要任务,中国不同的社会阶级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官僚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甚至还有袁世凯、张勋等复辟闹剧,这些救国方案最终都一一失败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根本改变。清朝灭亡后,中国开始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之中,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新的阶级、新的组织来领导民主革命,把中国引向一个光明的前途。从国际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方向,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也让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曙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效法俄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一百年来,终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课堂小作业

任务 1:通过网络收集“中共一大”参会代表的个人小档案。

任务 2:阅读《中国共产党章程》。

教学建议

1.对接教学内容:第一章“红色经典影片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节“红色经典影片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目“红色经典影片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影片赏析教学目标:

(1)通过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经过;

(2)培养建党精神,坚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

3.影片教学设计:可采用提问、讨论以及辩论等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41.

[2]倪兴祥.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7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9-71. BpxuireIN816/HX50FtgHEOCCZ5jh/ZTSBz87BBbm0GZsucr/HbOOS5UhE9W0U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