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我大约在2010年的时候,承担了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的本科课程(这是政治学与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这门课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虽然《宣言》的篇幅并不长,但我在学习和讲授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思想,它们既与当时乃至今天的许多理论形成了对话和批判关系,同时又对于后来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构成思想的源头。因此,如果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共产党宣言》,显然不是几个课时就能够完成的。我甚至用了一整个学期来讲解《共产党宣言》,但是仍然没有把它讲完。后来我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共产党宣言》研读”的课程,并得到学校和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的资金支持。本书是我有关《共产党宣言》的教学与科研的成果。

如何撰写这本有关《共产党宣言》的书,我颇费了一些心思。现有的解读著作大抵是导读性的著作,对于不了解的同学来说,迅速浏览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导读性著作,基本上可以把握《宣言》的总体思想。然而,对于原著研读的同学来说,导读性著作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感现有的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解读著作偏重基本原则与主要观点的介绍,对于同学们感兴趣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所蕴含的争议问题关注不够。一方面,它并没有遵循文本,因此遇到一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同时又比较费解的文本,导读性著作往往不会拎出来讨论;另一方面,导读性著作只是断言性的介绍,无心去深入当前理论界和人们所关注的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因此,绝大多数导读性著作虽然对研读经典著作的教师和同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总体上并不能满足教师和同学们的需求。

在与同学们一起研读《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虽然也有我的部分讲授,但我有意将课堂的主体交给了同学们。一般来说,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外阅读,然后带着问题与感想到课堂一起分享和讨论。为了避免同学们轻易略过文本所蕴含的理论张力,我往往在课前有意识地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想并做好笔记。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来,与其他同学和我一起讨论。我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尽可能鼓励同学们自发讨论,在一个问题讨论基本结束后,我再点评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所讨论的问题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结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和争议问题联系起来,有时也将自己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考和研究成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指出研读《共产党宣言》的价值以及它对于进一步学术研究的意义。经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这样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有好几位同学都在谈感想时提到,没有想到《共产党宣言》具有如此深刻的理论价值,尤其是没有想到马克思主义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基于研读课程的教学体验,我决定将本书的体例确立为一种义疏式的问答体。这一体例包含如下几个特征:第一,遵从原文,依文本而做义疏。本书将所要解释的原文文本罗列出来,然后针对原文做解释。这种方式,比较接近于古典文献的解读,类似于解经。这既是对《共产党宣言》文本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读者把问题和解义直接与原文对照。当前《共产党宣言》导读性著作通常都不罗列原文,而是直接讲解并在讲解中引用原文。这样做,虽然保持了导读的完整性,但终究是以解读者为主,而不是以文本为主,不利于研读者深入学习文本。第二,选择关键性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中文古典文献义疏的特点是将全部原文都印出来,然后逐字逐句解读。这对于古典文献是有意义的,一则是因为中文古典著作的字数较少,二则现有研究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注释和义解,任何一个研究者,如果仅仅只是满足于部分文字的义疏的话,不足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注经者。但是《共产党宣言》的译文是现代白话文,对于绝大多数中文读者来说,进行咬文嚼字式的解读并无必要,只需要对其中特别具有理论价值的判断进行深度解读就已经足够。因此,本书只挑选了部分文本来进行解读。第三,通过问答体进行问题引导和义蕴疏解。采取问答体,既是问题导向的直观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引导和同学们阅读疑问的总结。本书所列举的问题,是我与同学们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选萃,而回答的篇幅有长有短。有的偏重同学们的答疑解惑;有的则偏重我自己的深度探究。其中一些回答,是我在过去几年里所发表的论文。比如,《何谓资本主义》一节原文发表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市场经济与民族国家:对斯大林民族形成条件理论的修正》,原文发表在《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基于机制的解释》,原文发表在《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3期;《奥尔森的诘难与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反驳》发表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当代婚姻的实质:基于共同人身所有权的命运共同体》发表在《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2期。这些具有一定深度的探讨,对于激发同学们的研究兴趣、拓展思考深度是有一定帮助的。

本研究受到如下基金项目的资助:它们是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工委的思政优秀团队建设项目(19GG22);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教改项目“《共产党宣言》经典研读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湘教通〔2018〕436号);湖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共产党宣言》经典研读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校行发教务字〔2018〕51号);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度通识教育核心建设课程“《共产党宣言》研读”(校行发教务字〔2020〕3号);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度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校行发教务字〔2020〕2号)。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助。对于上述资助表达谢忱。在教学过程中,我的研究生龙子瑶曾经作为我的助教,收集整理同学们的疑问,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在本书初稿中,曾撰写过部分问题的回答,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0/rgvf1uCIEtV1GtwsUtdnq3bLI2CVqa2uNuRrGXAn/s2K9ntII5Ry925SYNUoO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