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阶级斗争与历史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一、何谓阶级

有关阶级的经典定义来自列宁:“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在这里,列宁的“阶级”概念有这样几层含义:首先是一个社会集团。社会集团由众多的个人所组成,但社会集团并不等于个人的简单加总,它包含了许多社会结构上的特征。其次是阶级的本质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联系,而不是与其他社会因素相联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家往往通过其他非社会生产劳动的因素来划分群体,事实上将原本纵向对立的阶级划分成不同的横向分割的群体,比如性别、种族乃至性取向,等等。不能否认性别、种族等社会因素的社会群体的区别,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方面,事实上就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社会劳动所导致的分配差距掩盖了。马克思主义论述阶级的本质必须深入社会生产劳动,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劳动才真正深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才能够真正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与动力。最后,这一阶级定义还强调了剥削因素,这是阶级对立和冲突的根源。阶级之间的其他冲突,比如意识形态、观念、生活方式,是剥削这个因素的外化和表现。

二、阶级斗争与吃喝住穿

历史是指一切人类的活动。如果从字面来看,“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似乎历史之外就没有其他活动。为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句,需要我们对阶级斗争与其他历史活动的关系给予正确的把握。

历史指全部的人类活动,远自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和阶级之前,就存在人类的活动,因此也必然存在着历史。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认为,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正是基于对原始社会的理解,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的注释中对“历史”进行了限定:“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这样,可以说对于该句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解释。

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这种包含全称判断的带有独断含义的表述,是要强调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这里,“阶级斗争”与“历史”是两个概念,虽然两者存在着关联,但在语义上,两者首先是独立的,并且语义有别。正因为“阶级斗争”与“历史”在概念上的独立性,“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表述才有价值。换句话说,正是由于阶级斗争不同于历史,该命题表面上的形式逻辑上的矛盾才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在观察和解释历史时,并没有将它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他们的观察结论与解释并未真正把握历史的真实的因果联系。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所表达的“历史即阶级斗争史”的观点获得了一种理论革命意义,它宣告了人类历史理论中的一种崭新观念的诞生:历史唯物主义以阶级斗争作为基本分析方法的历史观。

三、阶级斗争构成历史的什么

在“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中,马克思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吃、穿、宗教、艺术等,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它是隐含在吃穿住行里面的,是隐含在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里面的,阶级斗争推动着它们的发展,是它们的动力,而且是主要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9年9月所撰写的《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中明确指出,“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我们尝试对此做如下具体阐述。

第一,阶级斗争蕴含在其他各种活动之中,但在宏观上阶级斗争构成了历史的动力。在多数情况下,阶级斗争蕴含在围绕着吃、穿、住、行等日常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之中,它并不是某种活动的子集,仅仅从属于这一类活动,而是蕴含在所有各种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之中,因此从宏观的经济社会结构来看,阶级斗争构成历史的真正动力与实质。

第二,阶级斗争意味着变化,因此阶级斗争的历史观意味着对社会历史持一种辩证的动态发展观。阶级斗争是唯物辩证法在阶级观念上的表现,同时也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变动不居这个必然的结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 阶级斗争不仅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会推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文明的发展。与阶级斗争的发展观相对照的情形是,要使小生产永远存在下去,除非“下令实行普遍的中庸”。 由于这种普遍的中庸拒绝矛盾和冲突,因此其所导致的逻辑结果必然是“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中庸历史观当然是错误的。

第三,阶级斗争的展开表现为其他各种活动的变化,小到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变化,大到社会力量的此消彼长,乃至社会形态的根本变迁。即使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发生结构性的变化,那些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变化也与阶级斗争的动力密不可分。比如,尽管饮食这种活动并非阶级斗争本身,但是在既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阶级斗争的结果往往导致食物分配、食物营养结构的变化。

第四,可以将阶级斗争视为对抗性阶级社会中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直接动力,可以称之为主要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鲜明地表达了对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发展直接动力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将之与其他非阶级性的历史发展动力区别开来。如此就引发了下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非阶级性的历史发展动力。 gJHlZfSlVt9C7NdbKvcPwgpoH/bTniNg6basPJ9vuhB2nxmn4Pu7yDvA9TV1u+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