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马克思所说,那些镇压1848年革命的人违反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遗嘱执行人。
这次革命到处都是由工人阶级干的;构筑街垒和流血牺牲的都是工人阶级。只有巴黎工人在推翻政府的同时也抱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明确意图。但是,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他们这个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对抗,然而无论法国经济的进展或法国工人群众的精神的发展,都还没有达到可能实现社会改造的程度。因此,革命的果实最终必然被资本家阶级拿去。
……
由此可见,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最近45年来,资产阶级制度由于在各国引起了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到处造成了人数众多的、紧密团结的、强大的无产阶级,这样它就产生了——正如《宣言》所说——它自身的掘墓人。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试想想看,在1848年以前的政治条件下,哪能有意大利工人、匈牙利工人、德意志工人、波兰工人、俄罗斯工人的共同国际行动!
1848年欧洲革命是指1848年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其革命任务是消灭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推翻异族压迫,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19世纪三四十是欧洲资本主义稳定向上发展的时期,英、法、德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奥地利、罗马尼亚、捷克、波兰和匈牙利等国的封建农奴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强了工业资本家的经济地位。英、俄、普、奥瓜分欧洲后压迫着其他民族。随着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的滋长,欧洲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愈发激烈,催生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最终引发了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革命运动。
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爆发的巴勒莫人民起义拉开了革命的序幕,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使革命浪潮波及全欧洲,各国纷纷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革命斗争运动。爱尔兰爆发人民起义运动,比利时掀起民主共和政治斗争,尼德兰宪法改革进入高潮,西班牙多次爆发起义,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也发生了群众性的示威行动,但这些国家的革命条件尚不成熟,起义运动很快就被镇压下去。英、俄两大国的国内阶级矛盾虽然十分尖锐,但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俄国不仅扼杀了国内革命的发生,而且还成为欧洲反革命势力的首领。英国则在17世纪完成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成为掌握政权的阶级,对工人的斗争做出了让步,因此,即使英国掀起了宪章运动第三次高潮,但也未演变为革命运动。法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以及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东南欧国家的革命行动,却猛烈地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形势。
1849年9月匈牙利革命的失败,宣告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结束。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仍有力地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摧毁了神圣同盟,削弱了俄、普、奥的统治力量,促进了意大利等国的统一和波兰、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各国的工业化进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848年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1848年3月5日,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不久,马克思受布鲁塞尔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到达巴黎,改组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马克思任主席,委员有恩格斯、鲍威尔等,秘书是沙佩尔。他们在巴黎建立了“德意志工人俱乐部”,把400名工人一个一个地送回德国,分散在全国各地。3月底他们又写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这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革命中的政治纲领,规定了德国无产阶级的任务,还提出了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要求》提出:用革命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建立统一的共和国,实现普选权,为保证工人参加国会发给代表金,武装人民;免费诉讼;政教分离;普及国民教育,官员薪金一律平等;废除农民封建义务;推翻封建制度;没收各邦君主领地和财产;矿山、银行、交通工具收归国有;建立国家工厂;实行高额累进税,等等。这个纲领是把《共产党宣言》具体运用到德国革命,是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回到德国后,在贯彻这个纲领时还同“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进行了斗争。
马克思以科隆为根据地,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的政治纲领是: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新莱茵报》对欧洲的阶级斗争、各政党活动、议会和群众组织都深入进行评论,对每个成就都予以支持。它关心农民,号召农民夺取土地,对资产阶级的叛卖和普鲁士政府欺骗农民的行为予以揭露,并指出资产阶级没有农民,就无力反对贵族。马克思、恩格斯还抨击了法兰克福和普鲁士国民议会。《新莱茵报》要求改变德国对外政策,共同团结,反对欧洲三个反动堡垒。《新莱茵报》站在无产阶级一边,评述巴黎六月起义的实质及其意义。它又成为工人联合会等民主团体的核心。编辑部召集大会,呼吁国民议会议员敢于反对政府解散议会的企图,并再次召开工农大会,显示了《新莱茵报》的战斗力。马克思把柏林、汉堡、美因兹、巴门等地的工人组织团结在《新莱茵报》旗帜下,鼓舞他们为彻底解放而斗争。1849年5月,《新莱茵报》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被迫停刊,但它对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维也纳革命时,马克思在这里停留了10天(8月27日—9月6日),他参加了“工人联合会”和“维也纳民主协会”的会议。会上马克思批评了民主派向皇帝交请愿书的建议,指出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8月30日,马克思在工人联合会集会上论述了六月起义、宪章运动、比利时工人运动及工人阶级取得解放的条件。9月2日,又做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报告。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许多光辉著作,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同盟者书》《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论波兰》,恩格斯的《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不可分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是对国际反动势力的打击,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证。他们在制定民族政策时,要求支持进步的民族解放运动(如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反对反动的民族运动(如俄国鼓动捷克资产阶级的泛斯拉夫主义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参加了这次革命,而且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路易·波拿巴不自觉地充当了1848年革命遗嘱执行人的角色,还在其他地方指出过,俾斯麦不自觉地充当了1848年革命遗嘱执行人的角色。大意是指,包括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统治阶级都曾经扮演过特殊的“革命遗嘱执行人”的角色,他们在镇压革命之后,却以一种滑稽可笑的歪曲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实现了革命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一看法呢?
1848年欧洲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各国的目标和任务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如法国,是铲除封建残余,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有的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现国家的民族统一,以结束由于分裂和内部纷争而被削弱并因而遭到外族统治——德国受沙俄压迫、意大利受奥皇支配等——的局面;有的国家,如匈牙利、波兰和捷克等,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了,原因除了无产阶级还不成熟,更主要的是资产阶级的妥协、背叛及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使得革命最终被封建反动势力所扼杀。
尽管1848年革命失败了,但是革命所争取的目标被反动的统治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推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执行了1848年革命的遗嘱。其主要的内容有:第一,促成了德国的统一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马克思、恩格斯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由无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小农来消除德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分散状态,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国家,并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革命。这个设想没能得到实现,后来是由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实现的。第二,推动了普选和民主政治权利的扩展。第三,增加工人工资和改善社会福利。俾斯麦在统一德国之后,一方面对工人运动采取包括实施《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的高压政策,另一方面又沿袭德意志民族重视社会保险的传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残废保险法》。俾斯麦的做法被其他国家所效仿。
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到处都打着无产阶级的旗帜,为革命流血牺牲的也都是工人阶级,但是,由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人阶级自身的精神发展水平都还没达到变革的程度,所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资产阶级夺走。在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以后,他们就又反过来对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进行镇压,因此,1848年欧洲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这里,恩格斯肯定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历史意义,认为它为社会主义革命扫除了障碍,而且还产生了大量的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无产阶级,这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1848年革命的遗嘱执行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