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云冈文化研究选粹》(《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2016)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这本论文集是《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至2016年“云冈文化研究”专栏文章之选粹,聚沙成塔,积流成河,从播种到收获,历时十载,精选75篇。

对云冈文化及其衍生问题的思考,是我们出版本论文集的出发点。文化,是一种流动的历史现象。对于区域文化而言,“时间形式是事件之间最原始而基本的关系”。即使侧重于空间的地域文化,也必须经过不断的发展才能成为地域文化。云冈文化就是在大同地区孕育形成的文化。从狭义上讲,云冈文化是云冈石窟文化,包括石窟建筑、石窟文化和石窟保护三个部分。从广义上讲,云冈文化是以云冈文化为代表的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是大同及其周边地区在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代表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发展面貌,是大同区域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与之相呼应,本论文集要展示的是云冈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本论文集分为云冈石窟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研究、大同及周边地区古建筑研究、大同地区民俗及民间文艺研究、大同地区墓铭碑刻研究等五部分,最后以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先生的《名城古都保护复兴之路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代跋,借以表达云冈文化研究者们对大同历史的热爱与对大同未来的祝福。

促进云冈文化研究,打造学术品牌栏目,是“云冈文化专栏”的宗旨和奋斗目标。2007年第一期学报开设了“塞北人文、大同今古”专栏,发表山西北部区域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同年,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为了深入研究大同历史和地域文化,积极推进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的展开,《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塞北人文、大同今古”专栏改为“云冈文化研究”专栏。从2009年至2016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冈文化研究”专栏共刊发近200篇文章,这些文章内容涉及文物考古、区域历史、信仰风俗、地方文艺等多个领域。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报编辑部努力将此专栏打造成为具有学术品牌效应的学术名栏。

本论文集的作者,既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的专家学者,也有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古建筑文化研究所等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当然更多的是山西大同大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作者和编者都秉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对云冈文化的热忱,将“云冈文化研究”栏目十年的精华呈现于读者面前。文章观点见仁见智,力避主观上的拔高偏爱,请读者自加甄别。

本论文集涉及大量人名、地名、文物名称等,若有漏误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见谅并不吝指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编辑部 dKsJYlykiiOengqPpFxmAUOYjxBGrvwCjsXSxtRIz94qB6fgWXlwZ+PQkjxMPK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