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进中国道德话语世界感受中国道德文化魅力
——“中国道德话语研究丛书”序

向玉乔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推进中国道德文化建设、不断塑造中国道德文化新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

中国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是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逐步形成的,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思维、道德认知、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记忆、道德语言等得以展现的历史过程。中国道德文化在历史中形成,在现实中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

中国道德话语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道德生活都是通过中国道德话语得到表达的。中国道德话语不仅将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内容描述出来,而且将它内含的伦理意义表达出来。它是一个集描述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于一体的符号系统。

构成中国道德话语的要素有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研究中国道德话语主要是研究汉语语音、汉语文字、汉语词语等要素所具有的道德性质及其得到表达的方式、途径等。由于中国道德话语的构成要素极其复杂,对它的研究必然是一条复杂路径。

中国哲学家很早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道德话语。孔子与其学生对话的时候发表了很多关于道德语言的论断。他在《论语》中提出了“非礼勿言”“名正言顺”“敏于事而慎于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等观点,反对“巧言令色”“道听涂(途)说”“人而无信”等言语行为。老子也关注和研究中国道德话语。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言善信”等著名论断。有关中国道德话语的论述常见于中国哲学经典之中。

令人震惊的是,我国伦理学界迄今还没有系统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理论成果。其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华民族每天说着中国道德话语,因而很容易将它变成“日用而不知”的东西。我们常常将“上善若水”“从善如流”“言而有信”等道德话语挂在嘴巴上,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很容易忽视它们作为中国道德话语存在的事实。

长期忽视中国道德话语是我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严重不足。中国道德话语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表达系统,对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书写必须依靠中国道德话语,中国道德文化的建构也必须借助中国道德话语。语言是维系道德生活和展现人类道德思维的重要工具。如果没有中国道德话语,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和中国道德文化发展史是难以想象的。由于长期忽视中国道德话语研究,我国伦理学一直显得不够完善。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秉承“德业双修、学贯中西、博通今古、服务现实”的院训,坚持弘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和学术发展理念,紧密对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的学术发展路线,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研究院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等高端平台,长期致力于伦理学理论研究和道德实践探索,在中国伦理思想史、外国伦理思想史、伦理学基础理论、应用伦理学等研究方向上奋力推进,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中国化成果、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精神谱系、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美国伦理思想史、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生态伦理学、道德记忆理论、家庭伦理学、共享伦理、财富伦理、网络伦理、人工智能道德决策、公民道德建设等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研究中国道德话语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立项的一个重大项目,也是湖南省“十四五”时期社科重大学术和文化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由本人领衔,研究团队成员有道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文贤庆教授、黄泰轲副教授、刘永春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袁超副教授。此次推出的“中国道德话语研究丛书”是项目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国道德话语研究丛书”由五部专著构成。本人撰写《中国道德话语》,文贤庆撰写《道家道德话语》,刘永春撰写《儒家道德话语》,黄泰轲撰写《佛家道德话语》,袁超撰写《中国道德话语的当代发展》。

《中国道德话语》是一部概论式的著作,内容涵盖中国道德话语的特定内涵、历史变迁、构成要素、概念体系、伦理表意功能、伦理叙事模式、理论化发展空间、当代发展状况、道德评价体系、民族特色等,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历时性考察与共时性探究、宏观性审视与微观性探察、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探索的统一。

《儒家道德话语》聚焦于研究儒家道德话语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色。著作主要从儒家道德话语的历史变迁、汉语表意、概念体系、言语道德、道德叙事几个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将儒家道德话语主要归结为一个人本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佛家道德话语》的研究主题是佛家道德话语的系列重要问题。著作分析了佛家道德话语的历史变迁、整体构建以及佛家道德话语与儒家道德话语、道家道德话语的交锋交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佛家道德话语的日常应用、叙事模式、自我规范、时代价值等重要问题。

《道家道德话语》重点研究道家道德话语的精义和特色。著作对道家独特的形而上学话语体系、实践认识论话语体系、人性论话语体系、工夫论话语体系、境界论话语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道家极富特色的道德叙事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

《中国道德话语的当代发展》侧重于研究中国道德话语的当代发展状况。受到经济全球化、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扩大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中国道德话语在当代出现了很多新状况、新情况。对中国道德话语的当代发展状况展开研究,不仅能够揭示中国道德话语的最新发展动态,而且能够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话语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中国道德话语”是一个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道德话语体系。它主要反映中华民族的道德思维、道德认知、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记忆等。中华民族借助中国道德话语表达中国伦理精神、中国伦理价值和中国伦理智慧。要了解和研究中国伦理精神、中国伦理价值和中国伦理智慧,研究中国道德话语是一个必要而有效的途径。

中国道德话语是中国道德文化的直接现实。透过中国道德话语,中华民族可以领略中国道德文化的独特神韵和魅力,并且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研究中国道德话语是推动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工作,因为它事关社会主义中国能否行稳致远的问题。“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中华民族可以从中国道德话语中找到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首先会通过生活于其中的人所说的语言反映出来。中华民族历经艰难险阻,实现了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价值目标,目前已经迎来强起来的光明前程。中国的强大需要通过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来体现,但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精神实力”来体现。在实现“强起来”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应该展现强大的精神。强大精神是内在的,但它可以通过中华民族的语言表现出来。拥有强大精神的中华民族,能够在使用语言方面彰显出坚定的自信,能够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

日渐强大的中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中国道德话语。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传统,拥有高超卓越、与时俱进的伦理智慧。在推进中国道德话语的当代发展方面,当代中华民族既应该立足自身的道德语言史和国情,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现实需要;既应该避免犯道德语言自卑的错误,又应该避免犯道德语言自负的错误。中华民族历来坚持弘扬自立、自信、自强而又戒骄戒躁、谨言慎行的传统美德。

“中国道德话语研究丛书”研究团队希望在研究中国道德话语方面做一些探索性工作。我们的探索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们的愿望是善良的。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推进中国道德话语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因而积极投身于与之相关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之中。举步投足,面对诸多挑战和困难,这让我们有时会产生诚惶诚恐的感觉,但考虑到探索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又增强了前进的勇气和决心。趋步前行,砥砺前行,奋力前行,真诚期待学界同仁的批评指正。

是为序。

2022 年 6 月 16 日于岳麓山下景德楼 4WTdmiLHd9YX8jh2yOn0JerXvMznaRMI2AZ/VezIwghah/NCAY703ZXkYuoUWs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