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道德语言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由 56 个民族组成,有 100 多种语言,方言更是种类繁多,但汉语无疑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中国,汉语主要由汉族使用;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既使用本民族语言,也使用汉语。汉语是中华民族通用的官方语言。

中国道德话语是中国各个民族所使用的道德语言的统称。它散布在汉语、维吾尔语、藏语、蒙古语、苗语等多种语言之中,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我们在本书中将对中国各民族的道德语言进行一些比较分析,但会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汉语道德语言。本书所说的“中国道德话语”不是泛指中国所有语种所包含的道德语言,而是主要指汉语中的道德语言或汉语道德语言。这主要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汉语是当今中国使用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广、代表性最强的官方语言。

汉语道德语言是中国使用范围最广的道德语言。在中国大陆,有12 亿多人为汉族、说汉语,因此,汉语道德语言在中国道德话语中占据的比重最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谈论“中国道德话语”,主要是谈论汉语道德语言。

中国道德话语是汉语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伦理学理论建构和道德文化建设的民族。伦理学家历来在中国社会具有很高的地位,“德治”在中国传统社会更是一直被视为国家治理的根本手段。中华民族所说的“圣贤”多为伦理学家。在我国,为师者、从政者和普通人都以成为圣人式的伦理学家为荣。正因为如此,道德语言在中国社会具有极其广泛而强大的影响,汉语中的大量词汇、术语、成语、论断出自中国伦理学家的著作,并且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口头语和书面语。在中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天长地久”“相濡以沫”“恻隐之心”等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伦理话语。中国道德话语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语言,它是汉语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在汉语中占据至关重要的显赫地位。

中国社会之所以从古至今被称为伦理型社会,中国道德话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低估。中华民族历来将“道德”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因而时时讲道德、处处讲道德,这使得中国社会弥漫着浓厚的道德氛围。在西方社会,除了工作场合,人们聚集最多的地方是教会。西方人周末大都在教会聚集,诵读《圣经》,吟唱圣歌,谈论基督教故事。在中国,人们在工作之余大都在进行道德对话。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也是道德话语。浓郁的道德氛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关于中国道德话语的理论研究主要属于道德语言学的范围,内容涵盖中国道德话语的发展历史、语义、语用、传承传播、理论化发展等方面。它也是一个具有学科交叉性的概念。它集历时性与共时性、事实性与价值性、规范性与应用性、伦理性与语言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因此,我们对它的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不仅涉及哲学(主要是伦理学)和语言学两个主要学科,而且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

中国迄今没有系统化的道德语言学。推进中国道德话语研究有助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语言学。中国特色伦理学的当代建构不能没有中国特色道德语言学的在场。现代西方有元伦理学。中国应具有自身特色的道德语言学。中国道德话语是汉语中最鲜活、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对它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必然带来中国特色道德语言学的兴起和繁荣。 d3g4t+IBixKPzxIvqeX/1NDGX9haW1E9YTtOVDnp9NB9WzBvkL2DB9Mc8tYh1Z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