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西南地区傩面具的谱系构建

傩面具在整个傩文化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因沟通神灵而被赋予神秘的宗教和民俗含义,还是傩文化中最精彩和最重要的艺术造型手段。西南民族地区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傩文化的存在和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为傩戏最多、品种最全、特色最为显著的傩文化富矿区,由此派生出了种类繁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傩面具。因此,有必要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傩面具谱系进行梳理,探讨西南地区不同地域的傩面具演变历程和渊源,分析傩面具的艺术形态,探索其设计智慧,解读其文化内涵,试图建立傩面具发生发展的演变机制。以此探寻中国远古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渊源,搜集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源,对实现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在傩文化系统中,傩面具存在各式各样的造型、种类繁多的质料、千变万化的色彩,以及形形色色的功利目的和五花八门的民俗意象等,还因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审美等差异,表现得异彩纷呈。尤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傩面具又是保存得最为丰富,品种也最为齐全的。这是因为,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的山地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交通闭塞、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这就为傩文化的存在和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了傩戏最多、品种最全、特色最为鲜明的傩文化富矿区。

鉴于此,就很有必要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傩面具谱系进行整理,去探讨不同地区傩面具演变历程和渊源关系,分析傩面具的艺术形态,解读其文化内涵,以此探寻中国远古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渊源,搜集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源,对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全球化日趋明显,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空前的冲击和影响,不可避免地与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碰撞,引起急剧复杂的变异,导致传统文化的变迁或消失。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各民族间的认同,以增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从而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是摆在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将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有助于形成更加丰富和完备的社会文化生态。

傩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众基础。对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有助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的建设。因此,对傩戏面具谱系的整理研究,探寻长期处于封闭社会环境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渗透融合影响而形成特有的西南民族文化个性,以此展示中华优秀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傩文化内容丰富,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负载着当地人民的价值取向,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对西南少数民族傩戏面具谱系的整理,发掘傩戏艺术形式,并对其形式进行解析,再现古代准艺术的发生、发展现状,展现古代审美与当代审美之间的形式链条,为傩戏艺术形式纵向延续提供现存基础。这不仅能丰富傩面具艺术造型的理论研究,还能拓展傩面具艺术的多维度研究思路,对研究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

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早就有大量的记载和传说,但真正作为一门“显学”被研究也是近代才开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有一批学者对傩文化进行零星的调查和初步介绍,但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改革开放后的近 30余年,对傩文化的研究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部分成果还为傩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方面:傩面具的历时演变路径方面:主要以顾朴光的《面具》一书为代表,他的著作论述了面具产生及发展演变的历史,认为面具起源于远古先民之生活需要,而后发展为娱乐及欣赏艺术的历史过程。此外庹修明的《贵州傩戏与傩面具》一书从地域文化和考古学角度研究详细论述了贵州的傩戏和面具的产生过程及演变。傩面具的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以刘芝凤的《戴着面具起舞——中国傩文化》一书为代表,对遍布 24个省市地区的傩祭祀礼仪活动进行梳理,描述了傩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傩面具的本体内涵结构方面:有古遇春、郑英杰的《从湘西傩堂戏面具看其宗教文化特色》、赵长治的《道教对渝东南傩戏的影响——以秀山余家傩戏面具开光咒语为例》、冉文玉的《道真冲傩与傩戏之比较——以三桥镇接龙村坛班为例》等文从宗教的角度揭示傩戏面具所蕴含的意义。还有安燕的《安顺地戏面具》一书,以面具艺术为研究支撑点,从安顺地戏面具的制作对傩戏进行解析,以工艺艺术为研究脉络对安顺地戏进行了阐述。傩面具的装饰艺术审美方面:张明月、衡潇的《地戏面具的装饰造型研究》一书,从美术学视角对地戏进行研究,对地戏面具进行了美术学方面的阐释与解析。王科本、杨坤合著的《福泉傩戏的艺术特征》,从艺术与文化学方面对傩戏进行了阐释。此外还有邱志涛的《地戏面具装饰美探源》,汪鸿的《赣傩面具的艺术符号探微》,王兰英、王娟、吴小静的《贵州傩面具的色彩运用研究》等。

上述表明,关于傩戏及傩戏面具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归纳起来大致从艺术学、宗教、符号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傩戏的发展演变历程及渊源进行了研讨。但是,从研究范围来看,现有研究大多注重傩戏面具起源、面具艺术及其文化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现有成果多侧重于聚焦式、单一性研究,多集中于傩戏文化研究和傩戏面具艺术及傩戏概况的研究,而将聚焦式研究方法和发散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的尚不多见。换言之,对西南民族傩戏面具谱系的研究,就是要着重以傩戏面具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纵坐标,以其所受诸多文化带影响为横坐标,对其思维演变和思想衍化进行深度探源,对傩戏面具谱系进行全方位的整理研究,试图解析傩戏面具纵向演变的历时过程和在共时社会状况下的文化变迁现状,探寻隐藏在傩文化现象背后的内在文化逻辑。

三、路径构建与理论探索

傩面具源于原始宗教的傩文化活动,是一种跨越不同时代的传统文化现象,但傩面具毕竟不是傩的全部,只是一种傩祭表演形式,要确切理解傩面具发生发展的过程,就得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观察傩文化的整体活动,正如张紫晨老先生所说:“任何文化现象,割断其发展源流,都是不可理解的。” 谱系学研究的优势就在于,“在纵横交错、四方融汇、相互关联之中,清晰地梳理着事物发展的流脉,准确地把握着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立体地观照着事物多层面的复杂关联,深刻地揭示着事物自身的本质” 。根据福柯对谱系学的解释,就是要“将一切已经过去的事件都保持在它们特有的散布状态上;它将标示出那些偶然事件,那些微不足道的背离,或者,完全颠倒过来,标识那些错误,拙劣的评价,以及糟糕的计算,而这一切曾经导致那些继续存在并对我们有价值的事情的诞生;它要发现,真理或存在并不位于我们所知和我们所是的根源,而是位于诸多偶然事件的外部” 。主要是因为傩文化滥觞于史前,以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其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体系庞杂而不系统,这就需要从谱系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和考量。

(一)建立傩戏面具谱系的发生、演变机制

毫无疑问,每一件事物都存在一个规定它发生、发展的机制。傩戏面具纷繁复杂,形态万千。利用谱系研究的方法,对当下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傩祭傩戏上使用的傩面具进行分类整理,回溯其发生、发展的演变历史,寻找傩戏面具谱系的生成机制,厘清傩戏面具发展的复杂现象中隐含的内在发展规律,建立傩戏面具不断演进的具有历时性的综合动态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傩戏面具的发展谱系,系统地揭示傩文化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推动和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二)建构西南民族地区傩戏面具的谱系

众所周知,傩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民间文化事象,“多元杂糅的信仰体系契合了民间信仰兼容并包的价值取向” ,涉及社会、宗教、政治、道德等多方面。通过系统梳理傩面具的成因及发展规律,建构一个最能反映傩面具发展演变的谱系架构。与此同时,分析该谱系演变轨迹对傩面具的影响,利用图谱将傩面具的发生发展置于文化变迁和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在特定历史文化时期和社会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探究其历时嬗变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显然,这将有助于在当今中西文化融合大背景下,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鉴于傩面具形式多样、种类复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但又造型繁杂、形态万千、盘根错节,这就需要从历史的线性维度,将西南少数民族傩戏面具置于文化变迁和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在特定历史文化时期和社会风貌大背景下,去探究西南少数民族傩戏面具从宗教到艺术,从酬神到娱人的嬗变过程,研究其发生发展之历史,分析傩面具的艺术形态,解读其文化背景,梳理其设计智慧,厘清其发展演变规律,构建一个最能反映傩面具发展演变的谱系架构。

谱系学具有从宏观视野出发审视研究对象、处理复杂事物脉络系统的优势,将其应用于驳杂广泛的文化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文化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框架和整体格局。 可以利用谱系研究的方法,以西南少数民族傩戏面具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纵坐标、以其所受诸多文化带影响为横坐标,对其思维演变和思想衍化进行深度探源,运用三维立体式研究策略,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傩面具谱系,分辨出西南少数民族傩戏面具流变的方向和轨迹,分析傩面具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变迁规律。

当然,由于西南少数民族傩戏面具的图谱纷繁复杂,种类繁多,加之原始图像资料缺失,为寻找面具图谱的本真面目带来较大难度。同时,由于西南少数民族傩戏的仪式活动和面具雕刻工艺大都没有文本整理和图谱记载,大多是靠老艺人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但这些艺人年事已高,记忆减退,这也给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带来困难。综上诸多的困难,都需要在研究实践中通过田野考察和文献梳理加以解决。 G1H9ckYgOLchT4ShF+1I3HQhpu0RC+3/sQpODAAl4JmkLXFeR40bnmytc0MglA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