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大雪

大雪

陆游(宋)

大雪江南见未曾,
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
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
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
空想黄河彻底冰。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类节气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用于指导农事、预知冷暖,是我们先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随着气候变暖,四季分明的北京,在冬天已经很难看到雪了,我常常很期待漫天飞雪的冬日京城。今天是大雪节气,虽然没有漫天飞雪,却恰逢周末,苍茫冷寒之中,来到颐和园,节奏慢下来,脚步缓下来,心情放松下来,让自己细细看一看过往的仪典逸事,或许在圣洁安静的日子里,更能领悟历史的百转轮回、生命的气象万千。

午后从新建宫门入园,沿着东堤,向文昌阁走去,快步行进之中,昆明湖一直在我的视线里。在暖阳的微醺下,在远近山峦环抱之中的昆明湖,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宽阔的湖面上,一条长长的飘逸白线,将整个湖面一分为二,一边是冰,一边是水;一边是银白色,一边是深蓝色;一边平静如镜,一边微波粼粼。我抬头仰望着温暖的太阳,感叹它的神功妙笔,绘制出如此美妙的图画。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到了元旦前后,整个湖面将完全封冻,形成巨大的冰场,成为孩子们冬日里的乐园。

进入冬季旅游淡季,游人渐少,位于万寿山前的金碧辉煌建筑群,更是难得的清静。颐和园里处处是美景,昆明湖、十七孔桥、万寿山、佛香阁、长廊等,是中外游客第一次游览颐和园的首选打卡地。每逢节假日,在这些景区里,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我常常望而却步。趁着今日天冷人少,我走近了位于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

万寿山前的排云殿建筑群和万寿山北面的佛香阁建筑群,气势巍峨而又传奇神秘,成就了万寿山前山最壮观辉煌的景观,沿着这条中轴线,从南向北,从低到高,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佛香阁以及连通各座殿堂的游廊和配房等,其中,佛香阁是众多庙宇、大殿、楼阁的中心,远远望去,它与两侧的建筑形成一只展翅高飞的蝙蝠,山前的昆明湖就像一个寿桃,“福山寿海”的美好寓意由此而来。这一片建筑群的前身是大报恩延寿寺,是乾隆为给母亲祝寿修建的大型佛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整座寺院几乎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在的建筑群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

站在昆明湖畔,北望万寿山,一座紧邻昆明湖的牌楼极为醒目,这座牌楼建筑为四柱七楼,顶覆黄色琉璃瓦,绘金龙和玺彩画,楼牌上面写着“云辉玉宇”,华丽高贵,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从起点出发,穿过云辉玉宇牌楼,来到排云门前。“排云”二字出自晋朝郭璞的诗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比喻此处是云雾缭绕的灵山琼阁、仙人居住的长生不老之地。相传,在光绪十二年(1886),慈禧修建颐和园时,本想将此处作为寝宫,殿宇还未建成,她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自认为是冲撞了神佛,于是,她在此处修建了以排云殿为中心的殿堂,专门为她祝寿庆典之用,将寝宫改在了乐寿堂。

在排云门外的两侧,摆放了十二块形态不同的太湖石,称为“生肖石”。这十二块石头,三个一组排列在排云门外的两侧,分辨这些生肖石,绝对是高难度的眼力考验,需要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细细辨认。也有人说,这些石头像慈禧手下的官员,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听候她的指示,惟命是从。所以,这些石头又叫作“排衙石”。此外,颐和园中许多大殿和厅堂前摆放着鸟兽等铜器,做工精美,造型逼真,凸显出皇家宫殿的威严与神圣。然而,排云门前蹲坐着一对乾隆时期铸造的铜制巨狮,却少有威严与神圣,仔细观察,两只铜狮,一公一母,公狮子调皮地用一只脚踏踩着一个绣球,母狮子慈祥地用一只脚抚慰着一只小狮子,可爱有趣,温馨祥和。

经过排云门,踏着青石台阶一路上行,越过金水桥,沿着游廊顾盼着一座座殿堂,仿佛看到了慈禧太后的祝寿庆典,她高高地坐在排云殿内的九龙宝座之上,接受着文武百官的朝贺。在二宫门内的“万寿无疆”匾下,光绪皇帝小心翼翼地行三跪九叩礼;皇后及众公主、妃嫔们纷纷步行至排云殿内,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九叩礼;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们在二宫门外行礼;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远远地跪在排云门外。而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的登峰造极,都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沿着高 20 米的八字形台阶向上攀爬,走走停停,欣赏着万寿山前山半山腰的层层院落。东侧转轮藏前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格外引人瞩目,碑阳刻文为万寿山昆明湖,碑阴刻文为 447 字的万寿山昆明湖记。青白材质的巨石,精雕细刻的碑饰,端庄秀美的字体,留下乾隆皇帝的山水情怀和风雅气质,成为北京水利发展和颐和园历史的纪念碑。西侧的宝云阁,从建成之日起,已经静静伫立了二百六十多年,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座宏丽奇特的铜阁,是我国熔模铸造史上的稀世铜阁,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巨大灾难而岿然不动。

气喘吁吁地一路登高,来到佛香阁前。近处,飞檐、回廊、方亭,尽收眼底;远处,十七孔桥、南湖岛,昆明湖封冻,湖面像一面银镜,映衬着万寿山。环绕着佛香阁,抬头仰望,为它的恢宏气派所震撼。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全木制楼阁,高达 41 米,是颐和园中最高大的建筑。阁内用八根通长的大铁梨木柱承重,全部构造中没用一根铁钉,完全靠木材的榫卯结构建造起来。佛香阁“云外天香”,它不仅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中的珍品。无论四季更替,无论阴晴雨雪,走在园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望见它的璀璨雄姿。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走出佛香阁景区,沿着万寿山后山幽静的小路走向北宫门,好长时间不能从炫丽辉煌的气氛中回过神来,皇家气派和威严仪仗,离自己很遥远,留下来的一石、一碑、一阁、一亭,离自己又很近,值得徐徐回味。

(2019 年 12 月 7 日) LCBEbsmXPcA56fjVHuIKPgVO88j1jAgk69RZ/1RjHGoNs+gzGBX08eKmaTFXev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