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重阳节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邵大震(唐)

九月九日望遥空,

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

游人几度菊花丛。

“九”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数字,备受世人喜爱。九是个位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又是一个充满吉祥的数字,与汉字“久”同音。农历九月初九,二九重叠,称为“重九”,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天高云淡,枫红菊黄正当时。重阳节又是敬老节,孩子们与父母欢聚一堂,感恩双亲教养,其乐融融。

无论是清漪园,还是后来的颐和园,从兴建之初,就深深地烙下“孝与寿”的印记,祈福延寿,成为支撑这座古老园林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清漪园建成之前,这里曾是一片湿地,万寿山那时叫做瓮山,山前的小湖称为瓮山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漪园建成,为了庆祝母亲的六十大寿,乾隆把瓮山更名为万寿山,瓮山泊命名为昆明湖。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之后,荒芜的清漪园度过了二十六个春秋,清光绪十二年(1886),清漪园重建,光绪为了孝敬皇太后,取颐养冲和之意,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

在美如仙境的颐和园里,有形和无形的福寿文化,望不尽,品不够。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了一幅“福海寿山”的巧图。大报恩延寿寺、乐寿堂、仁寿殿、永寿斋、介寿堂、景福阁,引用“福寿”的建筑题名,无处不在。麻姑献寿、五福庆寿、八仙过海等民间传说,惟妙惟肖跃然于长廊彩画之上,更不必说景福来并匾额、无量寿佛壁砖等。从古到今,尊老敬老、福寿延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中华儿女内心长久不衰的生命长河。

我喜欢颐和园,母亲也喜欢颐和园。曾记得,母亲第一次到北京,陪母亲来到颐和园,母亲很高兴,逛昆明湖,登万寿山,健步如飞;曾记得,母亲带着我七岁的女儿在园子里玩了一整天,一老一小兴奋不已;也曾记得,在母亲七十岁生日时,陪着母亲坐龙船,泛舟昆明湖上。每一次来到颐和园,母亲都是那么开心,像曾经的皇太后一样享受着美景。三十多年过去了,母亲从花甲老人到耄耋之年,腰弯了,背驼了,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出门,像孩子似的,怕黑怕摔。更多的时候,母亲坐在床边,我从颐和园散步回来,将园子里的美景讲给她听。

今天是重阳节,我放下健步走的计划,精心为年迈的母亲计划着游园的路线,决定让母亲重游一回颐和园。母亲连连摇头说:“不去,走不动道了,爬不了山了。”我对母亲说:“今天不走路,也不爬山,一定能看到你喜欢的美景!”母亲像孩子似的,高兴地笑了。年迈的母亲已经行动不便,却还像年轻时一样爱美。她早早起床、洗脸、梳头、照镜子,样样不能少,穿上我给她买的新衣服、新鞋子,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待我和先生带着她九点钟准时出门。

为了让母亲能够少走一些路,能够随时停下来休息,慢慢看风景。我经过几次探路发现,相比西堤和东堤的游人如潮,以及东宫门和北宫门的熙来攘往,从西门入园的游人较少,临近西门附近的山景水景,更适合母亲游览。

进入颐和园西门,搀扶着母亲跨过门口的台阶,来到平坦的石桥上,清澈的京密引水渠静静地从桥下流过,两侧高高的垂岸上,被秋色浸染的爬墙虎,像美丽少女的秀发,飘飘洒洒亲吻渠水,不禁让人豁然开朗而又心静。母亲挪动着脚步,站在桥上,向远处望去。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混涩的眼睛里闪着亮光,母亲慢慢挪动着脚步,上下伸展着僵直的双臂,舒缓着微颤的身躯。

喜欢大自然的母亲,已经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颐和园了,她只记得,这是皇太后住过的地方,如今她也享受着皇太后的礼遇,看着越来越美的皇家园林风景,母亲说:“日子真是越来越好过,现在的老百姓多幸福!”年少读书时,坚强的母亲像一棵大树一样,成为我的依靠。如今,我成了母亲的依靠,能让古稀之年的母亲安享晚年,很是知足,母亲是一位惜福又多福的老人。

走一步,停三步,在家眯眼萎靡的母亲渐渐有了精神,变得兴奋起来,不再让我和先生搀扶,自己迈步向前,见母亲情绪高涨,我对母亲说,“我们爬山去。”母亲高兴地应着。实际上,带母亲爬的山,只是湖边上地势较高的畅观堂,经过几次探访,选定这里是最适合母亲赏景的地方。相比万寿山,这里只是一个小山丘,道路平缓,幽静清爽。我和先生一前一后照应着母亲,母亲没有停歇,一口气登上来,来到了畅观堂的平台。

来园子之前,在独自健步走的时间里,我了解到颐和园在今天上午十点有“九九重阳日浓情满颐和”主题活动,吃福饼、做寿桃、学插花、看福寿文物展,活动地点就在畅观堂,于是在我和先生的巧妙安排下,才有了老母亲这次难得的游园活动。

位于西湖畔的畅观堂,地势高耸,掩映在假山和树木之中,环境清幽,匆匆过客很难发现。山顶的平台宽敞,东面的平台视野最为宽阔,远眺,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南湖岛,湖山风景,尽收眼底;向下俯视,芦花飞扬,水鸟嬉戏,宛如江南水乡。时间尚早,堂前的游人很少,母亲背着手,环绕着平台,走了一圈又一圈,眼亮了,背似乎也不驼了,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我和先生跟在母亲身后,远望着湖光山色。

母亲一辈子爱花养花,畅观堂的插花体验,母亲一定会喜欢。上午十点,大殿前的插花活动开始了,工作人员摆上了五颜六色的各类假花,闻讯而来的老人们,有女儿陪同的,有老两口一起来的,围拢过去,一边听插花老师娓娓道来,一边挑选着面前摆放的假花,按照老师的示范,学做艺术插花。

母亲高兴地与老人们坐在一起,很认真地听,很仔细地挑选花器、花材。在老师的指点下,母亲依次拿起红色和粉色的牡丹花各一支,折弯着花枝,调整着花朵和枝叶的高低、前后的位置,将牡丹花插入了一只景泰蓝瓷瓶中,一个花开富贵的插花作品完成了。母亲对花花草草有着特殊的灵感,做出的插花更是别有韵味,我和先生为母亲鼓掌喝彩,插花老师也连连为母亲点赞。插花作品完成后,母亲获赠一盆长寿花,油绿的叶茎端,一簇簇小花苞像满天星,露出点点粉红的小脸。母亲很开心地笑了,眯起的双眼闪动着幸福的泪花。

临近中午,与母亲一起下山,走出了西门。今天我在园子里走路不到1 千米,这一次健步走的距离最短,但陪母亲的时间最长。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每年的重阳节,都能陪着母亲,来园子里看一看,坐一坐。

回家的路上,母亲坐在车上,小心地用手捧着长寿花,生怕磕碰了枝叶。回到家,母亲将花盆摆放在阳台上,给花浇水剪枝,是她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这盆长寿花成了陪伴她的宝贝。漫漫岁月里,母亲的长寿花,花开不断,从今年的春节,一直开到来年的春天。

(2019 年 10 月 7 日) K3KWUpE1lpvItVBGc12CHccjVoorS8ISPhd/mUUsGaiRwccFPsMj5xPJxtoV5h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