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8月下旬开始,安置在银川的移民零星返籍。其间发生两起集体返籍事件:一起是先遣青壮年到达安置区的第三天,安置在陶乐县的朝邑县移民因安置点离村庄远,比较荒凉,有400多人分批集体返籍;另一起是农历年节前后,有部分移民集体返籍。这两次集体返籍和零星返籍的移民共1800多人,后被陆续送回安置区1100多人。这两次集体返籍事件是局部的,由于及时平息,没有波及其他地区
。
1957年7月上旬,银川专署会同陕甘两省工作组,召开了有陕西和银川区移民干部参加的移民工作会议,根据陕甘移民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精神,布置了移民任务缩减后插社并点等问题。7月中旬,各县刚开始宣传布置,移民情绪发生急剧波动,出现群众性的返籍浪潮
。
这次移民返籍人多面广,不少地方工作干部不知如何应对,移民一见干部特别是负责干部就围攻或厮闹,不让干部宣传解释。永宁县移民把专署雷副专员锁在房内不让出来。惠农县移民殴打副县长。宁朔县200余人扯旗敲锣到县上请愿,并把移民办公室主任从讲台上拉下来厮闹。有些移民骂:“这样移民是拔壮丁,抽蒜薹,以往欺骗了我们(指移民任务缩减,不再整乡整社迁移)。”有的人出卖自己的东西,有的人连集体的生产工具和修建材料也偷着出卖。成熟的夏作物不收割,秋庄稼不浇水。
为了解决这一混乱情况,甘肃省一面指示各县和工作组停止召开群众大会,把移民社主任和基层脱产干部调回县上开会,一面禁止当地群众收买移民的东西,发动当地群众慰问劝解移民,并抽调干部在汽车站劝阻移民,同时向干部指出,移民返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然而,移民情绪波动较大,一时难以扭转。宁朔县叶升乡移民为出卖东西互相打架,并跟当地群众吵架,甚至破坏卖不出去的东西。中宁县的当地群众慰问移民时,移民不但不接受,反而持棍威胁,把当地群众赶回去。大量移民拥到车站阻拦汽车返籍,有的人在途中卧路挡车,以致银川汽车站四天未能出车,中宁汽车站三天未能出车,吴忠汽车站一天未出车,这样一直持续至7月下旬
。
移民最初听从政府的安排迁移到银川,时隔不到一年强烈要求返籍。移民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转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移民有浓厚的“故土难离,亲族难舍”思想。移民大多数来自关中平原,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较高。因此,移民对安置地区的要求较高,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起回乡情绪的波动。之前没有闹事返籍事件,是因为原计划整乡、整社迁移,亲朋邻居都在一起。后来改为只迁青壮年及其家属,其他人暂时不来,割断了他们的亲邻关系,牵动了乡土观念,所以强烈要求返籍。
其次是对移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对一些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处理得不够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引起部分移民不满。如在宣传动员工作中,有些干部只说安置区的优点,很少说安置区的困难,没有让移民树立起艰苦奋斗、建家立业的思想。有些地区为了完成移民任务,把一些单身汉、二流子和管制释放分子动员到安置区。这部分人很多是移民返籍的煽动者和策谋者。另外,在处理移民不便携带的物资中,存在价款偏高偏低的现象,偏低的就抱怨政府,心存不满。
个别地区限于水利条件,只种了少量蔬菜、粮食,由于对移民的生产技术指导做得不够,有些作物生长较差,减弱了移民建家立业的信心,引起移民思想的波动。在经费管理上,缺乏一套合理严密的制度,致使处理移民生产、生活问题,全部采取借支的办法,不仅移民有意见,而且出现开支不当的浪费现象。移民工作计划不周,情况估计不足,以致移民任务和安置点一再变更。所有这些,引起了移民思想波动。
再次是个别人抓住移民思想波动的机会,夸大困难,煽动和组织移民闹事返籍。当干部向移民解释时,他们提出:“你只说如何送我们回陕西,不让谈其他问题,不让组织讨论。”干部坚持继续工作时,就煽动妇女、青年出面哄闹或撕拉,迫使干部退缩。他们向群众宣传:“政府害怕闹事,你只要闹得把交通断绝了,政府就会软下来,放你回去。”因此,移民在这些人的怂恿之下包围汽车站,阻挡汽车。
最后是干部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干部不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些干部带头率领移民返籍。有些干部暗中指使移民闹事,打算自己随后返籍。有些干部对移民贱卖东西和返籍抱着不管的态度。有些干部向移民办公室借钱或变卖公物给社员发返籍费用。这些干部虽经过教育表示悔改,但给移民工作造成了严重损失
。
移民闹事返籍事件出现后,为了配合安置区做好移民巩固工作,陕西省要求库区各县必须把移民工作列为当前的中心工作之一,尽快动员返籍移民和其家属返回安置区,同时动员各机关、团体、农业社给安置区移民写信慰问,并采取以下措施巩固移民工作:
一、库区各县应使干部认识到银川的移民如不能巩固下来,将使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也会给今后移民工作增大阻力。各县要鼓励移民干部积极工作,组织库区农业社和群众中有代表性的积极分子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地进行参观,以扩大影响,坚定群众“水库必修,民必移”的信念。
二、各县要妥善解决返籍移民的住宿、吃粮、生产等问题,尽快动员返籍移民返回安置区,还要防止返籍移民扩大安置区困难和带有破坏性的宣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三、银川专署要尽最大努力做好移民巩固工作。对于已离开庄点的移民,要动员他们返回原庄点。对于酝酿返籍的移民,要教育移民中有威信的社干、党团员,使他们带动群众安下心来
。
经过陕西省、甘肃省移民干部劝阻,移民闹事返籍已基本停止,但部分移民还在看风头,闹事返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陕西省、甘肃省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移民工作:
一、迁安两区在事件平息后,进行思想整顿工作,从思想上消除闹事返籍的根源。同时,要配合整风运动,开展群众性的大辩论。其辩论的内容:首先是辨明迁移部分人支援国家建库的大是大非,其次是辨明这次事件的是非和给国家及移民个人造成的严重损失;再次是通过国家对移民的各种帮助(必要时算细账),辨明国家对移民的关怀和照顾;最后揭露和改进移民工作中的缺点。通过辩论这些内容,确立“迁一家,保千家”的观点,树立艰苦奋斗、建家立业的信心。
二、迁安地区做好移民的生产、并点和返籍移民的再迁工作。安置区按照不同情况,执行“生产为主,建房为辅”的移民工作方针:凡建房已基本完成的地区,以大部分或全部力量投入生产,在不影响移民使用的前提下,附带完成未完成的建房任务;建房任务不及半数的地区,以主要力量从事建房,但尽可能地把生产搞得更好些。迁并庄点,按移民的意愿,照顾移民的亲邻关系。迁出区采用个别访问和小型座谈等形式,动员返籍移民返回安置区。迁出区不能歧视返籍移民,解决移民的生产和食宿问题,但不能给长期性的生产和食宿安排,以利动员返籍移民和安置区的巩固工作。
三、迁安的人数。陕甘移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移民任务暂定为27000余人。为了照顾移民的亲邻关系,根据安置区的土地、水利等条件,可以增加移民人数。在不超过50000人以内,迁移青壮年的主要亲属和亲戚。一些小村、小社集体分期分批迁移。
四、移民经费从速结算、清理,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库区与安置区社与社之间的经济手续进行典型调查,为隔断经济关系做好准备。一些土地还没有确定到社,房屋还没有确定到户的,从速确定。
五、陕甘两省报请国务院把三门峡水库高程早些确定下来,以便水库区和安置区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迁安工作
。